在新學期開始前的一個月內,接連發生在蘇州、濟南、重慶的3起女大學生受侵害事件,雖然是獨立個案,但因均涉及女大學生,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據8月28日新華網)
短時間內接連發生3起針對女大學生的惡性事件,這是令人痛心的。除了歸咎于社會因素,從教育角度看,事情發生在業已成年、且有相當知識水平的女大學生身上,折射出當下女大學生主觀安全防范意識的缺失。
按理說,成年人應該具備基本的自我防護能力,然而,為何面對一些顯而易見的危險,我們的大學生顯得如此無力?黑車騙局,還有各種街頭詐騙、甚至網絡傳銷等,這些上當受騙的事情普遍存在大學生上當受騙的身影,當然也不僅僅是女大學生。痛定思痛,人們更應該反思教育當如何有所作為,補上大學生安全教育這一課,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
大學是學校教育的“最后一站”,在正式踏入社會之前,對于每一位大學生而言,都需要完善自我,習得足以應對未來挑戰的能力與素質。這其中,知識技能是不可或缺、也是人們能夠普遍關注到的。然而,面對復雜的社會,僅有知識技能是不夠的,還要具備基本的社會認知能力和應變能力。而安全防范意識,則是其中最基本的方面,對于相對弱勢的女大學生而言,安全防范尤其重要。
長期以來,學生的安全教育還是比較薄弱的。對于許多學生而言,直到走進大學的那一刻,他們才真正嗅到了社會的氣息。在考上大學之前,為了讓學生專心于學業,家長們幾乎包辦了學生生活的一切,只要與升學考試無關的東西,學校基本不涉及,整天待在學校里學習,人為隔絕了與社會的聯系,自然安全無憂,安全教育似乎也是不打緊的。然而,無論怎樣,我們的學生終究是要走向社會的,籠中之鳥,一旦飛上天空,所經歷的除了明媚春天,暴風驟雨也是難免的。
當我們審視女大學生受侵害事件,在嘆息這些女大學生“太傻、太天真”的時候,更應該意識到,對于學生長遠發展而言,包括安全教育在內,許多教育內容都是少不得的。到了下水的時候,才意識到學游泳的必要性,其結果就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徒有嘆息而已。
從現實角度看,既然少了這一課,那么在上大學之后,就應該補上安全教育這一課。當然,如果安全教育能夠貫穿教育始終,大學生從小養成了安全防范意識,具備了自我防護能力,類似的惡性事件或許不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