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意見》中強調,申請自主招生的學生要參加全國統一高考,達到相應要求,接受報考高校的考核,而試點高校不得采用聯考方式或組織專門培訓。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稱,這次下決心進行調整,是希望克服“掐尖”“小高考”等自主招生改革弊端,確保公開透明。(據9月5日《新京報》)
資源共享,協同創新,抱團發展,“眾人拾柴火焰高”,高校聯盟的出現,無疑是一件好事,目前世界上最有名的高校聯盟就是美國的“常青藤”聯盟,我國目前最有影響的幾大高校聯盟,有“北約聯盟”“華約聯盟”和“卓越聯盟”等。這一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強調高校不得采用聯考方式,無疑會倒逼我國高校聯盟改革,或者自動解體,或者主動轉型,不得再以聯考掐尖為目的。
由美國新英格蘭地區8所大學組成的“常青藤聯盟”,目前已經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我們必須注意,直到現在,“常青藤聯盟”在美國國內也沒有實行自主招生的聯考,而是保持了基于各自辦學特色的單獨自主招生考試。我國幾大高校自主招生考試聯盟成立后,正好將弊端暴露殆盡,幾大聯盟刻意將時間重合或靠近,影響了考生的自主選擇空間;相應的商業化培訓隨之興起,進一步加重了考生的學業負擔和經濟負擔。
現在,強調自主招生試點高校不得采用聯考方式或組織專門培訓,意味著目前幾大高校聯盟的存在意義已經消失。那么,高校聯盟要么自動解體,要么重新尋找高校聯盟新的存在意義,從另一個層面來發揮高校聯盟的作用。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加上高等教育國際化不可阻擋的潮流,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我國高校都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在這種背景下,高校之間建立聯盟,優勢互補,聯合培養人才,抱團發展,是增強競爭力的有效形式之一。另外,雖然國內不得以聯考進行自主招生考試,但在國際招生中,為降低成本,高校聯盟聯考的形式實質上是可以繼續的。“美國大學申請面試(CAI)”,實際上就是美國大學在中國內地的“自主招生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