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朗格朗于1910年出生于法國加萊的康普蘭,大學就讀于巴黎大學。畢業后,先后在巴黎、卡門博麗、格勒吉布爾等地從事教學工作,后來轉入成人教育領域。上世紀30年代,為了驗證自己的教育觀念,朗格朗加入了法國“公民服務組織”,主要負責該組織中的成人教育和體育教育事項。1948年起,朗格朗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任職,60年代下半期擔任終身教育科科長。1965年12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巴黎召開的國際成人教育會議上,朗格朗在所作學術報告中,首次提出了“終身教育”的概念,并于同年出版了《終身教育引論》,系統闡述了他的終身教育思想,成為世界上終身教育最早的倡導者之一,被譽為“終身教育之父”,被業界認為能和哥白尼學說帶來的革命相媲美。
獨樹一幟的終身教育思想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第三次產業革命在世界范圍內的興起,社會經濟的發展突飛猛進。在此影響下,人們對傳統教育進行改革的呼聲日益高漲。對此,朗格朗曾大聲疾呼:“教育已不能遵循它按照舊時代傳統所走過的道路。……教育必須被看做是貫穿人的一生和人的發展每個階段的持續過程。”這成為他所提出的終身教育思想的主線。
朗格朗認為,人一生都應由教育貫穿始終,最終目的是為了增進人類文明、促進社會發展。
在教育的內容上,朗格朗提出,終身教育的內容貫穿于男人與女人之間、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教育,貫穿于公民教育、體育教育、審美教育、職業教育等,最終使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使人們意識到體育不是與文化隔絕的純肌肉作用,等等,繼而培養出對各種社會變化進行鑒賞和判斷的能力。
在教育的目的上,朗格朗提出,終身教育的主要目的有:培養現實的人、培養現代人對于快速變革的世界的適應能力、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以及爭取國家之間和平和諒解,使每個人都熱愛和平等。
在教育的構成上,朗格朗提出,終身教育就是將學校教育和成人教育緊密地結合,使終身教育成為具有整體性和完備性的教育。只有在結束學校教育之后繼續接受成人教育,才能使教育拓展到人的整個生活。可以說,成人教育在終身教育中占有重要和突出的地位。
在教育重點上,朗格朗提出,終身教育的重點應由教育內容逐漸轉移到教學方法上。他認為,現代心理學、社會學等領域的研究已經對教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因此在制定新的教育大綱時必須要考慮這些領域的研究成果。另外,現代教育一定要實現個別化教育,務必重視個人愛好,只有將人的日常生活、職業等方面的興趣聯系起來,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效率。
事實證明,朗格朗的終身教育思想對于人的終身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人類教育史上,還難以找到一種教育思想能如朗格朗的終身教育思想一樣,能夠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里就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普遍認可,并得到世界各國政府的貫徹實施,在世界范圍內迅速傳播,成為一股推崇至今的教育思潮。
富有成效的成人教育實踐
在朗格朗的終身教育思想中,成人教育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在《終身教育引論》中,他將成人教育譽為終身教育體制的“火車頭”,是終身教育體制中最具活力和潛力的部分。而這一觀點的形成,主要來自于朗格朗從事多年且富有成效的成人教育實踐。
20世紀30年代,當時的法國正處于經濟危機的漩渦和法西斯國家的侵略威脅下,全國的政治運動如火如荼。此時,朗格朗并不期望政府或政治團體利用政治運動來根本性地改變社會混亂的局面,而是期望運用成人教育來為人們帶來美好生活。為了驗證自己的設想,他在法國東南部建立了一個職工教育中心,從教育方法、課程、環境等多方面嘗試改革,對成人進行系統培訓。
在職工中心,朗格朗根據成人的個性差異,以“智力訓練”的方式向成人講授勞工法、勞工運動、企業管理等課程。所謂“智力訓練”,就是嘗試避免傳統教育中強迫式、孤立式、灌輸式的教學,而將成人看做是自立的、具體的個體,通過培養成人在智力活動上的某些習慣,從而實現人在智力上的獨立,提高人的思考力和判斷力。朗格朗堅信,只要為學習者提供這種開放良好的環境,學習者便能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隨后,他還成立了名為“民眾與文化”的教育運動組織,為社會出版和成人教育有關的各種“智力訓練”方面的書籍,使更多的人有機會接受成人教育。另外,該組織的建立很好協調了各種社會因素,從而為教育工作者、學習者和社會各相關部分展開富有成效的對話服務,為法國的成人教育事業做出了舉足輕重的影響和貢獻。
從實踐來看,朗格朗的成人教育思想和實踐,打破了傳統教育中“只有學校才是教育”的舊觀念,將成人教育從單一的、傳統的教育觀念中摘了出來,站在全新的高度為成人教育賦予了更新的內涵和作用,很好地適應了社會高速發展對人才的不斷訴求。
開闊視野的教育民主化思想
上世紀中葉,民眾對教育民主化的呼聲越來越高,尤其是對教育機會均等、教育權利平等的訴求較高。對此,各個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系統雖然做出了積極努力,但是教育民主化進程不容樂觀。
朗格朗提出,教育民主化僅僅依靠學校內部改革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須發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拓展教育空間,延長教育期限,從而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方式。
首先,朗格朗認為教育應是面向全體社會人員的,不論年齡、性別、職業等,都是接受教育的對象。當然這種新的民主化思想實際上是向社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育要實現民主與平等,使人人能學習,人人受教育。
其次,他指出,教育無論是縱向的還是橫向的,都應擴大其活動空間。在縱向上,學前教育、初級教育、中等級教育、高等教育相互銜接,前一級教育是后一級教育的基礎,后一級教育是前一級教育的自然延伸。在橫向上,重新調配教育資源,使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相互滲透,正規教育和非正規教育相互補充,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相互結合。如此,學習者便可以在人生各個階段,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行連續、完整、平等的學習活動。可以說,朗格朗的教育民主化脫胎于他的終身教育思想,沖破了傳統教育理論對教育的定義,擴大了人們對教育民主化的研究視野。在他的教育思想里,教育的內涵和范圍得到了極大的創新,追求教育公平不能只著眼于學校改革。這一思想豐富了教育民主化的內涵和外延,實現了對傳統教育的超越和變革。事實表明,朗格朗一生致力于教育理論和實踐工作的研究,他以發展和變化的社會為背景,對傳統教育觀念的弊端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對現代教育作出了新的詮釋,使得學校教育、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等多個教育領域產生了一次新的變革,對當今人類社會的發展,特別是教育領域的改革和發展,有著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