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開放”已成為現代社會發展的主旋律,自國家提出中部崛起的規劃至今,中部各省市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這一切都離不開“開放”二字。河南作為我國中部省份之一,區位上承接東西、貫通南北,在開放的國際國內形勢中,利用有利條件,取得了飛躍式的跨越。河南的對外開放與其他省份相比,有共性也有個性。在新時期,河南開放不僅面臨著挑戰,而且有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對于新時期河南開放面臨的發展機遇,本文擬從提升河南形象、發展河南經濟、重塑中原文化三方面進行詳細的闡述,從河南形象、經濟以及文化的開放把握住這些機遇,引領河南的經濟、文化、政治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開放 機遇 形象 經濟 文化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4-0009-02
河南,對全國來說,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僅僅是全國第一人口大省、第一農業大省、第一勞動力輸出大省,也是全國范圍內比較重要的工業大省、經濟大省、文化資源大省。在進入新世紀十余年以來,河南對外開放程度日益空前,同時在開放中也面臨著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從全球范圍看,區域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更加明顯,國際形勢的變化對我國的經濟影響加大;從國內范圍看,我國自成功加入世貿組織以來,開放的領域越來越寬,河南的經濟發展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從河南省內來看,經過近十幾年的持續快速發展,河南省經濟文化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如何進一步提升河南形象、發展河南經濟、重塑中原文化,把握住形象、經濟、文化方面的機遇,將有助于鞏固河南持續開放的發展成果。
一 提升河南形象的機遇
一個地域的形象對于一個地區來說,就像是一個人的臉面一樣重要。這里所指的地域形象,是指這個地區外部公眾對這個地區的形象的整體評價,地域形象作為一種無形資產,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現代開放的環境中。誠然,地域形象不僅僅是由該地區活生生的個人來體現,也關乎該地區的政府以及社會風氣。不可否認的是,河南形象塑造中還存在著一些消極的方面,比如,對于個人來說,一段時間內某些地方出現了由個別河南人所為的不良行為,嚴重敗壞了河南人在全國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對于企業而言,一些河南當地企業做出的制假販假行為,著實影響了河南各類企業的信譽;對于政府來說,一些干部不能嚴守清廉作風,一些政府部門吃拿卡要,破壞了引進外商投資的環境,這些因素都成了阻礙河南進一步開放和發展的絆腳石。
河南的開放,必須從提升河南形象開始。近年來,河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也非常重視對河南形象的提升,通過與省內各大高校建立聯系點,進一步探討形象與發展的重要課題,牢固把握輿論樹立形象的風向標作用。通過對美好事物的正面宣傳,做好主動引導、內外并重,創新輿論載體,進一步提升了河南人民誠實守信、樂于助人、開放創新的形象。如商丘市2013年7月開展的“商丘好人”評選活動,就是在承接產業轉移、推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進程中,把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貫穿于經濟社會生活全領域,把各種好人好事、凡人善舉積累成大氣候,弘揚正氣,著力提升形象,為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凝聚道德正能量。
同時,河南省還注重加強教育培養,提升政府工作人員及人民群眾的素質,實現個人對河南家鄉的整體認同感;打造廉潔高效的職能政府,進一步簡政放權,加快引進外商外資。另外,輿論的傳播歷來都有著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導向作用,認真總結輿論導向方面的經驗,在當今這個新媒體時代,要充分利用網絡媒體、手機媒體、數字報紙雜志、數字廣播電視等新媒體平臺展示河南形象,傳播河南形象。河南的開放離不開形象的提升,應要牢牢把握提升形象的機遇,樹立河南人民及政府的新形象,充分發揮形象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先導性作用。
二 發展河南經濟的機遇
一直以來,河南省整體對外經濟發展中還存在著不少問題。如河南省進出口規模偏低的問題一直存在,河南的GDP總量在全國處于前列,但進出口貿易總額僅處于中游水平,不僅低于沿海地區,在中部省份中排名也并不靠前;還有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出口商品的結構不合理,出口商品主要是附加值較低的傳統產業,出口的高新技術產品比重偏低,缺乏自主創新品牌,缺乏核心競爭力。同時,農產品深加工能力的欠缺,難以形成較大的出口規模,就算是作為河南省出口支柱產業的有色金屬行業也受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河南省在利用外資規模方面落后于沿海發達地區,和中部地區相比也不占優勢,外資項目布局、結構不盡合理。整體來說,河南省的經濟發展并不協調。
盡管河南省經濟的對外開放中還面臨著很大的挑戰,但是近年來,隨著國家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實施,河南相繼被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和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國務院還特別為河南的對外開放“開小灶”,制定下發了《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等文件,新時期河南的開放已盼來“東風”,河南整體經濟實力的增強和對外開放已步入了“快車道”。
在“引進來”方面,利用外資的領域在擴大,外資來源也在拓寬,涉及房地產、交通運輸、制造業等領域。據河南省商務廳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已有近百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河南落戶,很多全球性產品都打上了“河南烙印”。在“走出去”方面,河南省也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在幾十個國家和地區開張了境外投資、勞務合作和工程承包等業務,并且和中部地區其他省份對比這些業務均處于前列。正是在“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開放性戰略中,河南經濟正快速地發展著。2013年12月18日,河南省社科院公布了《中原經濟區省轄市綜合競爭力評價報告》,對中原經濟區30個省轄市經濟綜合競爭力進行了評價,鄭州、洛陽居第一、二位,前十位河南占了6個名額。2013年12月19日,河南省社科院發布《河南經濟發展報告(2014)》,報告統計,2013年全年河南省生產總值將增長9%,前三季度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9.6%,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增長12.5%。可以說,開放促進了河南經濟的發展,反過來,河南的進一步開放也必須以經濟的發展作為基礎。
三 重塑中原文化的機遇
歷史不止一次地證明,文化的提升始終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之一,河南具有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在漫漫歷史的更迭中,河南曾經是多個朝代的都城,河南的文化發展也曾幾度達到鼎盛狀態,河南文化屬于中原文化,也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指出,以河南為中心的中原地帶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要傳承弘揚中原文化,充分保護和科學利用全球華人根親文化資源;培育具有中原風貌、中國特色、時代特征和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打造文化創新發展區”。
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重心已經由過去的大西洋沿岸轉向現在太平洋沿岸的亞太地區,自中國新世紀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經濟快速發展,在未來的發展中也必將處于一個非常有利的地位。根據我國現代城鎮化建設的規劃,國內發展的重心也將從沿海發達地區轉向中西部地區,河南地處中原,連接東部與中西部,必然會成為下一輪經濟增長的重心。經濟重心的轉移,同時意味著文化重心的轉移,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河南及中原文化具備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河南要利用中原文化歷史悠久、積淀厚實的特點,發揮中原文化的優勢地位,不遺余力地打好文化牌。近年來,河南省通過舉辦“中原文化港澳行”“發現河南之美”等一系列境內外宣傳推介活動,重塑了中原文化,實現了“文化開路,經貿推進”的發展戰略。同時,河南省和省內一些城市近幾年通過各級媒體進行對外宣傳,提升了自身的對外知名度和美譽度,如“千年帝都,中國洛陽”“壯美太行,豐采新鄉”等,配合著這些宣傳語所拍攝的城市形象宣傳片更是以其新穎的創意和精良的制作,塑造了良好的中原文化和城市文化品牌。2013年3月,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2013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河南成功舉辦“中原之夜”主題活動,向與會的300多名世界500強企業和知名跨國公司總裁、高管充分展示了厚重博大的中原文化,進一步推動了河南由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的跨越。河南要實現全面發展,重要的問題就是要充分發展文化,再創中原文化的繁榮,進而帶動其他各項工作的協調發展和全省的全面開放。
誠然,河南在對外開放的道路上還面臨著很多問題。但機遇與挑戰并存,我們有理由相信,河南會以厚重博大的中原文化為切入點,促進河南整體形象的提升。以重塑文化和提升形象為基礎,提升經濟增長的文化品位,最終達到促進經濟增長的目的。總而言之,河南要緊緊抓住在重塑文化、提升形象和發展經濟等方面的機遇,實現政治、經濟、文化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更加積極主動地擴大開放 打造內陸開放高地——“擴大開放與建設中原經濟區高層研討會”發言摘要[N].河南日報,2012.3.23
[2]張婕.河南省對外開放度與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8
[3]曹玉濤.中原根文化的內涵及其當代意義[N].光明日報,2013.5.23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