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教育經濟效益與彼得斯的遠程教育與工業化的教育形式這一理論之間關系的論述,分析該工業化過程中的學生數量在遠程教育與傳統函授教育過程中帶來的經濟效益,得出遠程教育中學生數量的多少在相當條件下能夠帶來大于傳統函授教育中學生數量多少帶來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遠程教育 學生數量 經濟效益
【中圖分類號】G7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4-0198-01
經濟效益是指社會經濟活動中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消耗同取得的符合社會需要的勞動成果的對比關系。而教育的經濟效益,如果繼續沿用經濟學的概念,就可以把它理解為教育領域中勞動耗費與勞動產出的比較。在此,僅就一個微觀教育單位里遠程教育中學生數量帶來的經濟效益進行粗淺的探討。
一 教育經濟效益與彼得斯的遠程教育與工業化的教育形式的理論之間的關系
1.教育經濟效益
教育可以造就經濟的發展,同時,又需要經濟不斷地予以投入,以創造更多、更好的條件來發展教育。而此間,教育經濟效益的形成過程是通過培養人的過程來體現的,要盡可能做到花費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培養出盡可能多的、高質量的、多規格的、適合多種社會分工需要的人才。這就要求教育活動本身不僅要符合教育規律,而且要符合經濟規律。它所遵循的原則應是最小成本組合原則,即必須使教育過程中的生產要素組合優化,使教育單位的規模適度和布局合理。
2.彼得斯的遠程教育與工業化的教育形式的理論
奧托·彼得斯是遠程教育與工業化教育形式的理論的先驅。他認為:要對有關遠程教學系統進行教學分析,效果最好的模型是把遠程教學過程與工業化生產過程相類比。該理論是針對目標學生的需求,將工業管理精密分工的理念套用在遠程教育上,以最少的成本滿足最多學生的需要,使遠程教育達到具經濟性的效果。如遠程學習課程的開發如同生產過程開始之前的準備工作一樣;教—學過程的有效性特點依賴于嚴密的計劃和適當的組織;教師的功能被分成幾個子功能,由專業人員來執行,如同裝配線上的生產過程一樣;只有在學生數量很大的情況下,遠程教育是經濟的:相當于規模生產等等。
3.兩者的關系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發現“學校規模適度”和“只有在學生數量很大的情況下,遠程教育是經濟的”這兩者之間似乎有某種潛在的聯系,也就是說,彼得斯的理論中的認識可以用來驗證其是否符合教育經濟效益規律。
二 遠程教育與傳統函授教育中學生數量呈現的經濟效益的比較
1.遠程教育中學生數量呈現的經濟效益
以原電大遠程學習專科升本科學生為例,其繳納和支出費用情況如下:
各項繳納費用:1名學生共計2500元/年;50名學生共計125000元/年;100名學生共計250000元/年。
各項支出費用:1名學生共計9952元/年;50名學生共計81500元/年;100名學生共計154600元/年。
由此可見,當對1名學生進行遠程教育時,不僅沒有經濟效益,反而是處于虧損于其收入近4倍的不利情況;而當對50名學生進行遠程教育時,不僅擺脫了虧損,而且有了近乎1名學生總收入近18倍的經濟效益;到了對100名學生進行遠程教育時,其經濟效益達到了超過1名學生總收入38倍多、50名學生總余額2倍多的較好經濟效益。
2.傳統函授教育中學生數量呈現的經濟效益
同樣以原電大專科升本科函授學生為例,其繳納和支出費用情況如下:
各項繳納費用:1名學生共計1250元/年;50名學生共計62500元/年;100名學生共計125000元/年。
各項支出費用:1名學生共計8762元/年;50名學生共計24250元/年;100名學生共計40100元/年。
由此也明顯可見,當對1名學生進行函授教育時,不僅沒有經濟效益,反而是處于虧損于其收入6倍多的不利情況;而當對50名學生進行函授教育時,不僅擺脫了虧損,而且有了近乎1名學生總收入30倍多的經濟效益;到了對100名學生進行函授教育時,其經濟效益達到了近1名學生總收入68倍多、50名學生總余額2倍多的較好經濟效益。
3.比較結論
遠程教育中經濟效益明顯高于傳統函授教育。彼得斯認為:只有在學生數量很大的情況下,遠程教育是經濟的。這是符合教育經濟效益規律中的“學校規模適度”原則的。但我們知道,在以上的學生數量分析中,限額是100人,如果超出了這個限度,那么面授組織的效果就會較差,在遠程教育中采取的其他方式,如電話通訊、網絡互動等,在面授教育中就不存在了,而這正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遠程教育可以通過現代化多媒體的很多互動方式來彌補函授教育中由于面授組班教學的局限性,從而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當然,遠程的概念不單是地理上的距離,也是指人與人之間的分離、功能上的分離和過程上的分離。當學習教材標準化模式生產時,人們所看重的不會是課程、學習者的個別化,這是其弊所在。希望隨著人們價值觀的改變,遠程教育也能作出順應的調整,更加以人為本。
參考文獻
[1]范先佐.教育經濟學新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德斯蒙德·基更.遠距離教育基礎[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96
[3]德斯蒙德·基更.遠距離教育理論原理[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99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