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標題是一篇新聞報道的點睛之筆。在新聞標題中,運用修辭手法,使標題生動形象、趣味橫生,可增強新聞標題的吸引力。本文通過舉例說明同異、別解、雙關、排偶、潤色等修辭格在新聞標題中的運用,分析其語用效果,對研究當代新聞發展和新聞寫作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新聞標題 修辭手法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4-0198-01
新聞標題是一篇新聞報道的“眼睛”,也是文章內容的濃縮。文章能否吸引讀者的眼球使讀者有興趣去看,標題起著很大的作用。“題好一半文”,好的標題不僅可以提升新聞的價值,還可使新聞內容大為增色。不恰當的標題,不但無法突出重要的新聞事實,有時還會誤導受眾。《人民日報》原總編輯范敬宜認為:“制作標題,是一門學問、一種藝術”,可見,擬出好的新聞標題確實需要在語言文字上下功夫,靈活運用修辭手法,做到準確、簡潔、生動,言猶盡而意無窮。
一 同異
“上海變大海 天堂變池塘”這是刊登在2013年10月21日的《廣州日報》上的一條新聞標題,標題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字面形式整齊、有同有異,讀起來朗朗上口、錯落有致,這是運用了修辭手法中的“同異”辭格。同異,是把字數相等、結構相近或相同,字面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或短語放在同一個話語流中,使其相互對照、相映成趣的一種修辭方式。① 標題中,“上海”和“大海”兩個詞同中有異,“天堂”和“池塘”雖然沒有相同的字,但是“堂”和“塘”音同,也造成了讀音上相同的效果。“通過同而有異的近似字面而各不相同語義內涵的對比,突出所要強調的事物本質的差異性或獨特性,且使表意深具含蓄婉約之美或尖銳強烈的效果。”②
二 別解
為報道臺風“菲特”對上海市民造成的巨大影響,在2013年10月21日的《廣州日報》上還有另外一條醒目的新聞標題:“同濟大學變身‘知識海洋’ 同濟被淹學子‘同舟共濟’”。從新聞圖片中可以看到,上海同濟大學多處被淹,校內建筑的樓梯成水簾洞,教室里積水很深,同學們要涉水上課,有網友調侃:“什么是同舟共濟……不就是大家一起劃船來上課嗎?”“知識海洋”原義是一個帶有比喻義的說法,指學問知識像海洋一樣浩渺無邊,但在這個特定語境中卻有了另外一番解釋:傳播知識的地方(同濟大學)成了汪洋大海。“同舟共濟”原義是指“團結互助,同心協作,戰勝困難”,在這個特定語境中指“坐同一條小船”,這是運用了修辭手法中“別解”的辭格。所謂別解,就是“在語用環境中,故意不顧詞、語、句的原有意義,重返字面意義,以改變表意方向的一種修辭方式”③。“別解”的修辭效果在于“在特定情境下臨時突破詞語的語義規約性原則”,“使文本發出新異性的特質”,“凸顯出語言表達的活力和靈活性,增添文本的生動性和趣味性”④。
三 雙關
“整‘峰’”這是《體壇周報》在2006年的一則新聞,2006年9月20日,上海申花迎來了本屆亞冠賽四分之一決賽第二回合的比賽,對手仍然是此前在主場1∶0小勝的韓國全北現代隊。結果在郜林打入一球率先打破僵局的有利局面下,中國足球隊前隊長李瑋峰在裁判那里成功“爭取”到一張紅牌提前下場休息,申花隊陷入苦戰,最終讓對手連入四球實現大逆轉,比賽結束前替補前鋒揚克爾雖然打入一球,但全北現代還是以兩回合4∶3的總比分成功晉級亞冠四強。連同那張紅牌,李瑋峰已經在一年半的時間內“爭取”到了7張紅牌,什么叫大“紅”大紫,可見一斑。為了防止李瑋峰“紅”得失去控制,加之嚴峻的足球形勢(市場不景氣、成績不如意、管理不規范、制度不科學),使足協終于下定決心,采取舉措:“對李瑋峰進行撤銷國家隊隊長職務,并取消在2006年參加國家隊集訓和比賽的資格”。
在標題中,“峰”指“李瑋峰”,“整‘峰’”指對李瑋峰進行撤銷國家隊隊長職務,取消在當年參加國家隊集訓和比賽資格的舉措,這是表層含義,同時,“峰”又和“風”同音,因此,這個標題還有另一層含義:整“風”,中國足協是要借李瑋峰事件,大力整頓中國足球的不良之風。這是一個成功運用雙關手法的例子。所謂雙關,是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利用語音、語義等手段,使同一個語言形式同時具備雙重意義的一種修辭方式”⑤。由于語義的深層與表層有一定的“距離”,給接受者留足了回味咀嚼的空間,從而大大提高了解讀趣味和審美價值。
四 借代
“英拉的‘泰囧’:泰國亂局持續 政治纏斗引困惑”這是2013年11月來自中國新聞網的一條新聞標題。標題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泰囧”這個詞的運用。2012年年末,一部熱播的賀歲片《人在囧途之泰囧》讓很多中國人都知道了“泰囧”的含義:在泰國發生的囧事,同時“泰囧”也諧音“太囧”。時隔一年,泰國美女總理英拉遭遇政治危機,用具有特殊含義的“泰囧”一詞做標題,借代“艱難的處境”,不僅貼切,而且生動,這是運用了修辭上的“借代”手法。所謂“借代”,是“借用與本體事物相關的事物名稱臨時代替本體的一種修辭方式”⑥。從表達上看,有使語言具有形象性、突出性的效果,從接受上有引人思索、回味,提高審美情趣的效能。
五 協韻
“清音絕 女姐別”,2013年12月,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紅線女離世,12月18日,粵港澳的文化界人士為其舉行了隆重的遺體告別儀式。當天,《廣州日報》在頭版用了這個簡潔、醒目的標題,配以一幅黑白的紅線女的《昭君出塞》劇照,非常引人注目。“絕”和“別”無論是用粵語還是用普通話讀,其主要韻母(韻腹)都相同,所以讀起來很押韻。修辭學把這種修辭手法叫“協韻”。在這篇新聞報道中有一個小標題也很突出:《荔枝頌》中送女姐 《紅燭淚》下訴離情,把紅線女的經典曲目鑲嵌進對偶句中,形式整齊,言簡意賅。
六 排偶
排偶是“兩個結構相同或相似、字數大體相同、意義相關或相對、語氣一致的語句并列在一起的修辭方式”⑦。“排偶是對偶的一種擴展形式,是若干個對偶排比而用”,“是排比和對偶的融合”⑧。
“他走了
《七十二家房客》還在
——珠影著名導演王為一廣州逝世享年102歲”
“她贏了
村上春樹六年都陪跑
——加拿大八旬女作家愛麗絲·門羅獲諾貝爾文學獎”
2013年10月11日的《廣州日報》的頭版上,這一組新聞非常搶眼。1963年,王為一曾執導了著名的黑白粵語電影《七十二家房客》,是電影史上的杰出作品,王為一于10月8日在廣州醫院病逝。10月10日晚,瑞典學院公布,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加拿大知名女作家艾麗絲·門羅,這意味著備受矚目的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再次抱憾。“他走了”和“她贏了”構成了排偶的修辭格式,既增強了語勢,又使結構顯得勻稱、整齊。
七 潤色
“難以想‘象’的痛苦”這是《華商報》2005年1月6日第9版的一條新聞標題。在廣場上看熱鬧的人們橫七豎八地站滿了一對大象母子雕像的身上、鼻子上,只剩下了面孔的大象在人們的踩踏下顯得特別的委屈。標題的巧妙在于用雙引號把“象”字分隔開來,“想象”由一個詞變成了“想‘象’”這種動賓短語的搭配。只改變了一下標點符號,就表達了完全不同的語義,這是使用了修辭學上“潤色”的手法。所謂潤色,是“通過增減語句字詞或筆畫以及改變句讀的方式使變句與原句產生迥然不同、大異其趣的效果的一種修辭方式。”⑨
八 仿擬
“我很丑,但不妨礙做總統。”2004年的烏克蘭大選,候選人尤先科占上風。這位候選人喜歡詩歌,善于煽情,政治才能突出,但不幸遭遇中毒而毀容。這則標題是仿擬了歌手趙傳的歌曲《我很丑,可是我很溫柔》,表達上給人以親切、俏皮的效果。所謂仿擬,是“一種故意模仿特種既存詞語、名句、名篇的結構形式而更替以全新內容來表達特定思想或情感”⑩的修辭方式。仿擬是用“舊瓶裝新酒”的形式,通過新舊兩種根本不同內容的對比,從而形成強烈的格調意趣反差,使表達別具生動新穎或幽默風趣的效果。
九 結束語
從辭格的使用來看,由于在形象生動、言簡義豐、設置懸念、視覺美觀等方面的表達效果上契合了新聞標題的特性,所以仿擬、借代、別解、雙關、排偶等辭格在新聞標題中得到了較多的應用,此外,像比喻、設問、夸張、對偶、比擬等修辭格也經常在新聞標題中運用,這里不再一一論述。總之,修辭手段的巧妙運用對于新聞標題乃至新聞主體能起到畫龍點睛的功效,我們要注重新聞標題中運用的各種修辭手段,以達到引讀者入勝的良好效果。
注 釋
①③⑤⑥⑦⑨譚學純、濮侃、沈夢瓔主編.漢語修辭格大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230、13、216、135、176、197
②④⑩吳禮權.修辭心理學[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141、135、165
⑧汪國勝、吳振國、李宇明.漢語辭格大全[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3
參考文獻
[1]譚永祥.修辭新格(增訂版)[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6
[2]康家瓏.趣味修辭(插圖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3]黎運漢、盛永生主編.漢語修辭學(修訂版)[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