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現階段士官能力和素質現狀,總結了其中存在的情況和問題,提出要著眼新時期士官教育發展要求,立足形勢變化,主動研究新情況,總結新經驗,切實拿出措施構建士官教育新體系,全面提高士官隊伍的整體素質。
【關鍵詞】軍事變革 士官能力素質 教育體系
【中圖分類號】E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4-0035-02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軍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發生了深刻變化,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在不斷推進,這就對軍隊院校任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而要求軍校要緊緊圍繞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對人才培養的需求,認真分析當前士官隊伍建設中的新情況、新問題,以科學發展觀指導任職教育院校的教學訓練工作,不斷探索新時期士官任職教育的特點和規律,努力培養出大批適應新時期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合格軍事人才。
一 當前士官隊伍能力素質分析
當前基層士官隊伍的政治素質是過硬的,軍事專業素質是合格的,整體素質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與軍隊建設和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
1.文化素質偏低與建設信息化軍隊不相適應
士官的文化素質雖然較以往有所提高,但文化基礎還比較薄弱。由于文化程度偏低,造成他們認識能力、自學能力較弱,士官骨干在分訓中很難達到“四會”要求,在連隊的思想、管理、組訓等方面的骨干作用得不到有效的發揮,從而給連隊的組訓工作帶來了難度,同時也牽制了干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由此可見,當前士官的文化素質與軍隊信息化建設要求還有一些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部隊戰斗力的提高。
2.專業素質欠精與保障有力的要求不相適應
部分士官軍事專業素質欠精,只求過得去,不求過硬。究其原因,一是軍事專業技能從學到精,要經過長期的實踐才能達到熟練精通,許多選改士官的專業技能還不過硬,還需要長時間的磨煉,而在基層連隊士官隊伍中初級士官較多,中、高級士官占有比例大約在30%,從而造成部分士官的專業技能還不是很精,還不能適應保障有力的要求;二是培訓渠道和途徑少,部分士官專業技能得不到系統的培訓和提高;三是自主學習意識不夠強。通過調查了解,相當一部分士官只顧埋頭干活,不注重學習研究。
3.社會壓力直接影響士官作用的發揮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的不斷發展,來自社會、家庭、人際關系等方面的競爭壓力,直接影響著士官作用的發揮。一是為選改高一級士官而憂慮。特別是農村籍士官表現比較突出,每到士官的套改期,思想異常活躍,通過各種渠道了解當年的選改形勢,千方百計為能留下來“鋪路搭橋”,從而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影響了工作。二是為二次就業而擔心,部分士官參與就業競爭的信心明顯不足。特別是中級士官常常因為過多考慮“轉業后就業難”直接影響著士官骨干作用的發揮。三是為家庭困難而焦慮,在與士官座談中,他們普遍反映“家庭困難多”是造成心理壓力的主要因素。部分士官家庭的住房、生活、子女入托入學等問題是士官心理上的重重困擾。
二 構建士官教育新體系
針對當前士官隊伍建設的現狀,結合軍事任職教育的特點,必須進一步深化教改力度,堅持以單位需求為牽引,以提高能力為目的,注重教學的科學性、實用性和實效性。
1.構建士官人才培養目標體系,突出能力培養
培養目標自身是一個具有多維結構的系統,應區分不同層次、不同類型士官人才的培養要求,重在提高士官分析解決崗位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將培養目標從頂層設計開始,逐層往下分解。具體而言,構建士官人才培養目標體系,要從三個方面有所創新。
第一,依據士官崗位任職需求,構建各專業士官人才培養目標模型。針對某一崗位或崗位群需求,從各專業人才特點和崗位任職需求出發,建立各個專業的士官人才個性化培養目標模型,并依此確定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及其具體的內容要素,使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更加科學化、專業化和個性化。
第二,突出時效性、針對性和實用性,確立士官崗位任職教育的培養目標。要盡早著手,積極主動地廣泛征求用人單位意見,合理劃分各專業、各類崗位士官任職培訓班的課程模塊,通過優化組合,使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更加適應各類士官培訓對象的需求,提高士官學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加大裝備實際操作訓練的比重,確立科學可行的培養目標。
第三,注重整體性,系統籌劃培養目標。士官教育任務類型和層次的增多,要求搞好各級各類培養目標的銜接。在逐級培訓中,既要實現能力和素質的逐級提高,適應崗位任職和新裝備操作的需求,又要避免簡單重復,提高培訓效益。
2.優化專業結構,充實教學內容,打造士官專業優勢
第一,士官專業設置及建設必須貼近部隊、貼近作戰、貼近新裝備,緊密結合士官崗位實際需要,合理確定專業口徑,突出重點,體現特色。一是適當超前,及時開設新專業。專業設置要體現教育適當超前的理念,根據單位對士官人才的需求和預測,做到“未來需要我適應,設備發展我追蹤”,重點開設單位建設發展迫切需求的專業。二是要突出重點,大力發展部隊信息化作戰和信息化建設需要的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