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醫學的檢驗質量高才能保證疾病診治的準確性,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療及預防措施,所以要嚴格控制醫學檢驗中的檢驗質量。在醫學檢驗的教學中,要對初級人才進行相關能力培養,使質量控制的意識得到加強,提高檢驗教學的教學質量,使學生能夠對以后的工作環境有較好的適應。
【關鍵詞】醫學檢驗教學 檢驗質量 控制意識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4-0061-01
在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評估健康狀況、監測藥物方面,醫學檢驗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目前醫學檢驗的自動化、科學化、商品化都得到相應的發展,由此檢驗結果在準確度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對患者在疾病診斷和治療方面,都要依靠檢驗標本的陰陽性,具體數值進行判斷,因此要求檢驗人員對檢驗質量有較強的控制意識,因此需要對學生進行檢驗質量控制意識的培養。
一 加強基本素質的培養,正確認識專業
要想使學生檢驗質量控制的意識得到培養,需要加強基本素質的培養,正確認識本專業。一些患者或者普通大眾都會認為檢驗工作指尿化驗、便化驗、血化驗等,在醫院中屬于輔助科室,不受重視。這種思想對部分學生產生了消極的影響,使其對本專業有錯誤的認識,感覺檢驗工作的地位較低。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就要清楚地告訴學生檢驗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診斷和治療工作中雖然沒有檢驗人員的直接參與,但是疾病具體的診斷和治療需要依據檢驗結果和檢驗數據來進行,因此該項工作在整個治療系統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若檢驗結果不準確,就會延誤患者疾病的治療,加重患者的痛苦,有時還會有生命危險,由此說明檢驗結果準確性的重要性。
二 加強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
1.加強對基礎知識的教學
我國的醫療事業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民營的診所和醫院大量出現,使醫學類學生有了更廣闊的就業市場。為了減少患者醫療費用,部分地區采取檢查結果的一單通,指各醫院依據同一份檢驗結果,由此對醫學的檢驗專業提出新的要求,使檢驗教學有理論的具體依據。在整個檢驗活動中都需要有檢驗質量的嚴格控制,也就是指檢驗中的每個項目都需要及時準確,其中包括:檢驗項目的選擇、檢驗申請的提出、標本采集、送標本、檢驗操作、結果審驗、報告單的填寫、存檔及發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使學生了解各環節的操作要求,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操作,盡量減少干擾因素,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使其在標準差的范圍內。
2.清楚認識到醫學檢驗的重要性
目前,檢驗方法逐步向標準化、試劑化、儀器化發展,而實驗室目前已經處于規范化和科學化管理時期,檢驗質量與檢驗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素質高低有著密切的聯系。一旦確立檢驗的方法和項目后,操作過程、操作結果及檢驗中的質量控制都要由檢驗人員來控制、操作和實現,所以檢驗人員一定要熟練掌握每種檢驗試劑和檢驗儀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按照規定進行操作。在日常的教學中,不要單純地要求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要經常安排實踐課程,使學生對各種儀器進行熟練的操作和練習。同時加強維護保管知識的學習,告知學生應該多久進行一次維護,并積極完成校正工作。仔細核對標本,看其檢驗是否合格。在這些基礎操作教學之外,還要使學生清楚認識到本職工作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質量意識、責任意識,并在教育上給予專業知識的指導,使學生對日常工作中的問題能夠及時發現,并可以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
3.在實驗教學中貫穿檢驗質量的控制意識
在教學中需要將學生的理論知識較好地應用到實踐中,需要進行良好的實驗教學,該種教學方法也能夠對理論知識進行一定的驗證,看其是否能夠完全得到實踐。在實驗教學前教師需要做好準備,將課堂中需要操作的實驗提前進行預實驗。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放置實驗內容中的標本,還要將一些異常標本給予相應的插入,包括溶血、乳糜血、餐前血、餐后血等,對實驗給予干擾因素的相應對比。還可以在教學中進行模擬實驗,然后給予標準差、準確度、變異系數、精密度的統計學處理,使學生在實際應用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醫學檢驗這個專業的教學活動,需要對學生檢驗質量控制的意識進行培養,從而獲得專業知識和扎實的基本能力,并使學生正確認識專業,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的發展和提高,能夠滿足醫學檢驗工作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崔瑞芳、郭步平.PBL教學應用在醫學檢驗專業實習中的思考[J].長治學院學報,2010(5):83~84
[2]林發全、李山.從現狀看檢驗與臨床的溝通在檢驗醫學教學中的必要性[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1):66~68
[3]梁明慧、海士坤、王玥璐等.醫學檢驗專業分析化學實驗教學體會和探討[J].全科護理,2009(20)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