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理念明確指出,“教育教學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這種形勢背景下,分層教學應運而生,這是一種以學生的充分發展、全面發展為最終目標的教學思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班級授課制和因材施教之間的矛盾。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此展開探討。
【關鍵詞】分層教學 中學信息技術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4-0071-01
一 前言
教育部在21世紀初召開的“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為今后二十年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及其課程建設規劃了藍圖和時間表,提出了“爭取盡早在全國90%以上的中小學校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的號召。因而,進一步開展教學與教法的研究已是當務之急。
新課程改革理念明確指出,“教育教學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痹谶@種形勢背景下,分層教學應運而生。這是一種以學生的充分發展、全面發展為最終目標的教學思想,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班級授課制和因材施教之間的矛盾。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這種分層教學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分層教學在中學信息技術課中的應用
中學生在進入中學之前的教育環境、教學條件都不盡相同,他們的家庭條件和先天素質也呈現出諸多差異。同一班級的學生,有的學生連如何開機、關機都不會,而有的學生已經能夠能熟練使用幾個基本計算機軟件。因而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使用分層教學,是落實因材施教思想的良好途徑。
1.學生分層
教師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異,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個層次,以此為基礎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首先,對于剛入學的新生,教師可以讓他們填寫一個信息技術調查表,了解哪些學生家中已有電腦,哪些學生已經掌握了相關的計算機知識等。
其次,在教學初始階段,教師不應該對學生進行分層,而要鼓勵學生,只要努力,都可以掌握信息技術知識,讓學習困難的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希望,樹立學習信心。
再次,隨著教學過程的不斷推進,學生開始顯現出一定的分化現象,這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將學生分為A(高)、B(中)、C(低)三個層次,并將他們安排在機房不同的位置上,進行分類指導。
2.教學目標分層
將學生分層次后,教學目標也應該有所差別,教師要分別制定出相應教學目標,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明確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該掌握哪些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如A組學生應該在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獨立完成相關操作,解決日常生活、學習中的實際問題;B組學生應該在掌握“雙基”的前提下,進一步自學探究軟件功能,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C組學生要能夠在模仿條件下完成相關操作。總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制定教學目標,方能收到明顯成效。
3.課堂教學分層
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安排難易不同的課堂練習,采取全班教學、分層教學和個別教學有機結合的策略。教師可以先按B組學生能力要求進行全班講解,然后安排A、B學生統一做練習,之后對C組學生進行更加詳細的講解,為他們安排的課堂練習要適當降低難度。這樣的課堂分層教學會使全班學生都有所進步。
4.作業分層
中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作業一般是在學習了某幾個模塊之后,讓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完成一些綜合性練習。教師可布置不同層次的作業讓學生選做。如在學完word這一模塊后,教師可以布置三種類型的作業:(1)提供一個圖文混版的樣張,讓學生做出樣張內容;(2)提供素材庫,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完成word編排;(3)讓學生運用word工作制作班級小報,這個作業要求較高,可以檢驗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三 結束語
在傳統班級授課制的條件下,使用分層教學不僅能夠解決“吃不了”和“吃不飽”的矛盾現象,還能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理念,突出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實現“人人成功,個個發展”的辦學目標,這是我國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更是時代的呼聲。
參考文獻
[1]李宏.淺談新課程理念下信息技術的分層次教學[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3(6)
[2]孫麗.淺談信息技術教學方法[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33)
[3]李志軍.實施“分層教學,分類指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J].當代教育論壇,2006(18)
[4]甄國霞.班內分層教學點滴談[N].學知報,2010
[5]刁英.普通高中信息技術分層教學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
[6]劉敏.高中信息技術課差異教學模式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
[7]刁英.普通高中信息技術分層教學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