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活動的基礎離不開人與人的關系,尤其是師生關系。在基礎教育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反思傳統教學中教師、學生的角色,探索新課程背景下的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就具有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師生關系 平等 尊重 理解
【中圖分類號】G4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4-0074-01
學校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教書育人,而這項任務主要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師生關系是學校各種關系中最基本的部分,在學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育的過程,決定著教育的質量和效果。
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健康成長。但從當前的社會教育發展狀況來看,師生之間遠未達到彼此社會角色的認同,兩者之間還存在著一些矛盾和不理解。如兩者的相互評價標準的顯著不同。學生對“好教師”的評價,教師對“好學生”的評價標準存在著很大差異。
曾經有研究者對中小學生選擇最有威信的教師的類型進行了調查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學生對“最有威信的教師”類型的選擇因年齡階段而異。小學生所選擇的最有威信的教師類型排在第一的特點是“紀律嚴明、對學生要求嚴格”。中學生則是把“善于了解學生,理解尊重學生”這一特點放在了第一位。從總體調查情況分析,學生最佩服、最喜歡的教師都具有開明、溫和、理解、信任等人格魅力。
教育是一門藝術,怎樣在新課程背景下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有效地促進學生良好的身心發展呢?
一 平等地對待每位學生
現在的學生普遍都很有個性,有的不大聽話,會反駁,任性。這時教師一定不能擺出師長架子,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多站在學生角度,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會發現處理問題的效果會截然不同。有時要避免當著全班學生或家長面談,因為學生都有強烈的自尊心,認為那樣沒面子,態度會更強硬,不利于問題的解決。此時可以選擇寫日記的方法,讓學生在相對放松的精神狀態下,冷靜的思考反省,容易讓學生寫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向教師傾訴,有利于問題的解決。
二 堅持尊重的原則
尊重是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的前提。一位教育家在論述教育的功能時說:“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每個學生都有喜、怒、哀、樂的不同情緒。因此,教師要善于觀察每個學生的特點,從學生日常的點滴小事上去關心、關愛、理解學生,與學生真誠地進行溝通,做好傾聽和引導工作。這樣學生才易于接受、樂于接受,才會打開心扉,遇到問題才樂于向教師傾訴。對于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中易出現的問題,教師在通過與學生的及時溝通交流中,要與學生共同想辦法、找對策解決問題,幫助和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各種困難和問題。
三 與學生交朋友
教師在與學生的日常接觸中,要努力放下“師長”這個嚴肅的架子,打破年齡、心理、職業的界限,多給學生微笑和鼓勵,多與學生談心,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做“忘年交”。新課程背景下師生關系發展的趨勢是合作的朋友。愛是教育的靈魂。與學生真誠地交朋友,關愛這些朋友,才能正確對待、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學生。特別是對于班上的后進生,要給予他們特殊的愛、特別多的愛。
四 做學生的榜樣
教師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學生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教師的言行舉止在學生成長道路上起了最直觀、最生動、最重要的表率作用。所以教師應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做學生的榜樣。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小學教師的榜樣作用就特別重要。因為小學生好奇心較重,既缺乏對事物的深刻理解,又無一定的分析能力。教師會成為小學生模仿的中心人物。在天真的孩子眼里,教師具有某種權威性,甚至以為“老師說的”都是對的,教師的威信遠勝于父母。因此,教師的一個不經意的舉動或者一個眼神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五 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師
近年來,有一些調查研究表明,隨著學生年級越高,教師的社會威望度、信任度就越低。簡單分析原因有以下三點。第一,隨著社會文化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有些教師自身的文化層次和修養并沒有與時俱進,這就造成了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度降低。第二,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擴大了,不再局限于學校教學渠道上。如今教師工作繁忙,在信息技術方面的運用、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和書目閱讀等方面都落后于學生,獲取社會信息量嚴重不足,這也相應地造成學生對教師的崇拜度降低。第三,由于現在生活水平提高,學生發育加快,學生身心發展提高,個性增強,教師在某些方面過多地干涉了學生的身心和文化自由,導致學生對教師的滿意度降低。綜合以上因素,就需要每位老師從經驗型教師中跳出來,不僅要加強現代教育理論的學習,提升自己的理論高度,同時還要多關注社會生活的發展,對社會熱點,新型時尚有敏銳的洞察力,把自己打造成一個與時俱進的新型教師。
總之,新型的師生關系應當是平等、尊重、友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是前提,研究學生是基礎,幫助學生是橋梁,相信學生是關鍵”,因為只有平等對待學生,尊重學生,教師才能談得上熱愛學生、關愛學生,才會理解學生。新型的教師只有不斷加強個人自身修養,全面提高自己素質,以人格魅力影響學生,才會在師生之間搭起一座友誼的橋梁。
參考文獻
[1]姚本先.論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教育研究,1995(10)
[2]岳曉東.批判思維的形成與培養:西方現代教育的實踐及其啟示[J].教育研究,2000(8)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