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以學定教”的模式,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它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教師在課堂上忙起來,課堂氣氛活起來,使學生真正做到好學、樂學、善學、做學習的主人,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關鍵詞】以學定教 打造 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4-0093-02
新課標下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三維目標是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探索和實踐“以學定教”的模式,是實現這三維目標的主要手段。筆者認為,“以學定教”的課堂教學必須根據學生學習的需求,學習狀態和學習方式,以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等為目標,合理地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靈活調整課堂教學方法,把教和學有機地統一起來。以學定教,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營造積極的課堂氣氛,優化思想品德課堂結構,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由此獲得知識,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學習能力,提升道德情感。
一 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
以學定教,學生在課堂上不再是容器,只裝滿了教師灌輸的知識,而是思考者、學習者。他們在課堂上學會質疑、學會嘗試、學會研究、學會合作,學會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學生的學習方式將是靈活多樣的:
1.自主學習
教師提出學習目標和自學要求,將學習點拆成思考題,并進行方法指導后,學生帶著思考題在規定時間內自學相關的內容,完成檢測性的練習。自學方法可以是快速閱讀課本、想一想、劃一劃、記一記、做習題等。在學生自學時,教師巡視后發現問題并記下來,以便接下來進行課堂討論。如講“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時,我就讓學生帶著以下幾個問題閱讀課本并尋找答案:(1)我們怎樣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2)是否所有的承諾一定要堅決履行?(3)你如何對待自己的錯誤?(4)什么是自覺承擔責任?(5)我們應怎樣自覺承擔責任?根據課堂巡視,我發現學生對第(2)題、第(3)題、第(5)題的問題掌握得不夠好,接下來我就讓學生結合課本中的事例進行討論,開展指導學習。
2.互動學習
互動學習:(1)小組協作,解答疑問。同一層次的2~4名學生組成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對于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可在小組之間探討交流。(2)幫扶學習,共同進步。即通過學習好的同學指導和幫助學習差的同學進行“結對子”幫扶學習。教師可以在學生互動學習中適當地給予指點,對后進生要多督促、多鼓勵、多輔導,對好學生要多肯定、多表揚、多提問。最后教師在巡回輔導后把學生的疑難問題寫到黑板上,學生再合作學習,進行課堂討論,考慮如何解決,教師則適時總結和點撥,解答疑難問題。如前面在講“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時就有三個問題學生存在疑點,通過小組學習和幫扶學習以及我的指導,學生終于明白了堅決履行承諾必須有一個前提:承諾必須是正確的;錯了,不能不承認錯誤,也不能勇于承認錯誤,堅決不改,而應該勇于承認錯誤,并承擔相應的責任;我們要自覺承擔責任,做責任的主人,享受承擔責任的快樂并學會反思自己的責任。
因此,以學定教,使學生由原來傳統、被動、依賴性的學習方式變為主動,能動、獨立性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引導學生形成善于學習,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自主完善的良好學習習慣;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以學定教的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成為課堂的主人,使課堂成為學生成長的樂園。
二 教師在課堂上忙起來
以學定教,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轉為學習的激發者、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在課堂上要遵循“三講三不講”原則?!叭v”即講易錯、易混、易漏點;講學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講學生解決不了的;“三不講”:學生已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學生可以查閱資料的不講。表面看起來學生學習的時間長了,教師講的少了,在課堂上是閑了,事實并不是這樣的,而是更忙了。
1.進行二次備課
學生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巡視,觀察問題所在,了解造成問題的原因是什么,要花時間觀察學生,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思考相應的對策。我在課堂教學中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想、做、說、感,關注學生在課堂上如何討論、合作、思考,獲得結論及過程等行為表現,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習動力、學習狀態等,并以此來二次備課。如我在講“黨的基本路線”時發現學生對其核心內容理解不到位,我就在黑板上畫了一艘船來引導學生學習,一個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比做船身,兩個基本點:改革開放好比是動力系統,四項基本原則好比是導航系統,只有這兩個系統工作正常,航船才能沿著正確的航向全速前進。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對其核心內容的含義、地位及其關系就明了了。
2.靈活組織課堂
教師只有了解學生的需要,掌握學情,才能把握教情。每一節課的設置都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課堂上的具體情境有所變化,也就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考慮不講什么?講什么?怎樣講?達到什么效果?如有時抓住教學中的生成性資源,靈活組織課堂,能不斷啟迪學生思維,不斷激發課堂高潮,這樣的課堂更有利于促進學習者智能的發展。學習“理智面對學習壓力”這一內容時,我就借用課堂上一位同學說的話:“我就沒有學習壓力”,分小組進行討論以下幾個問題:(1)學習能不能沒有壓力?沒有學習壓力對學習有什么影響?(2)如果說學習需要壓力,那壓力是不是越大越好呢?學習壓力對我們有什么影響?然后就“學習不需要壓力”和“學習需要壓力”兩種觀點,請一些同學陳述自己的看法,接著又請一些同學歸納、總結,最后得出結論:學習不能沒有壓力,學習需要適當壓力;學習壓力對學生有積極的影響,也有消極影響。那么過度的學習壓力應怎樣緩解呢?我們所感受的學習壓力,常常與考試聯系在一起,面對考試又應該持怎樣的態度呢?等。這樣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思考,讓學生感悟,讓學生學以致用,收獲多多。
三 課堂氣氛活起來
以學定教,教師在課堂上應本著“教學并重”,以“學”為主,“教”為“學”服務的原則創新教法。教師在課堂上由原來的知識傳授向能力和情感方面的培養;答案由唯一性向多元化方面發展。在教學方式上,摒棄那些死板說教和單向灌輸,多采用一些學生喜歡的、靈活有趣的、形象生動的、充滿魅力的教學模式,著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造充滿活力的課堂氛圍。
1.激發學生興趣
初中思想品德課中,可以采用啟發式、參與式、討論式、互動式等教法,以此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燦爛的中華文化”一課中,我利用多媒體播放:(1)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場景;(2)上海世博會的中國館;(3)聽古典音樂和古詩朗誦等。通過情景體驗,啟發、探討,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中華文化的產生、力量、特點、構成、地位以及影響。接著我又由此及彼讓學生談談客家文化代表是什么,特點和地位又是什么等問題,學生都積極參與,爭著搶答。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愛鄉的情感。
2.創設教學情境
在進行教學時,我經常會結合當前的時政熱點、焦點,提供一些背景材料和相關的知識鏈接,然后進行提問。如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一些大家熟悉的低碳生活的場景,然后問學生:“這些做法符合什么理念、戰略和國策?你認為這樣做有什么意義?”等。又如對于“未成年人的保護”問題,教師同樣可先給出情境材料:“為了凈化文化市場,梅州市執行了‘零點行動’——從夜里零點到次日早晨8點自動切斷網絡接入服務,杜絕網吧超時通宵包夜,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比缓笤O置兩個問題:(1)上述做法是屬于對未成年人的哪項保護?(2)從未成年人保護的角度,說明這樣做的原因。讓學生分組討論、總結,最后教師點評。這樣做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也能通過答題加深對未成年人保護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認識,實現自我教育。因此,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根據已知的去開拓未知的,促進學生的思維不斷向前發展,這樣就等于給學生一個“支點”,讓他們用“杠桿”把“要學的知識撬動起來”。
總之,只要教師用心,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教學的目標出發,精心設計,巧妙運作,就能讓學生愉快地、輕松地、有效地“動”起來,既開啟了學生的心智,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又增強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更能打造高效的初中思想品德課堂。
參考文獻
[1]譚軼斌.“以學定教”例談[J].現代教學,2011(Z1)
[2]楊超琴.“以學定教”讓思想品德課煥發生命活力[J].思想理論教育,2011(20)
[3]凌陽華.以學定教 教學相長[J].新課程學習(中),2012(9)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