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就2013年18套語文高考試題中的作文、文言文閱讀和現代文大閱讀進行點評,以期給2014年的備考提供些許啟示。
【關鍵詞】材料作文 現實性 啟發性 開掘力 思辨力 文言文閱讀 現代文大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4-0103-01
2013年全國各地的語文高考試題在命題上,保持了傳統模式,但內容上卻各不同,尤其是閱讀和作文,堪稱“百般紅紫斗芳菲”!筆者就此兩大板塊對2013年18套語文高考試題進行分析解讀。
一 2013年高考作文:為有源頭活水來
1.就題型來看,主要是材料作文
2013年18道高考作文題中,有17道采用了新材料作文題型,只有天津卷采用了半命題作文題型。17∶18的比例凸顯出新材料作文的絕對主打地位。
材料類型分為情景類和言論類。情景類分為現實情景和寓言情景,包括全國新課標卷、大綱卷、北京卷、湖南卷、山東卷、廣東卷、江蘇卷、江西卷、重慶卷、遼寧卷等;言論類材料分為看法類材料和詩文類材料,如福建卷以顧城的《憂天》為材料,天津卷、上海卷、浙江卷、安徽卷、湖北卷、四川卷等皆屬于看法類材料。
備考啟示:2014年的備考至少有兩點值得關注:第一,在“面”上,各種題型應全面備戰,不留盲區;第二,在“點”上,新材料作文要重點攻關,切塊細化。
2.材料體現“三性”,傳遞正能量
第一,現實性。18道作文題中有10道選取了源自真實生活的場景或情景作為命題材料,其中有3道選取了校園中真實發生的事件。這些現實的材料不僅激發了考生臨場的寫作靈感,而且使他們能在較短的時間迅速展開由此及彼的聯想,構思成文。
第二,啟發性。許多文題所提供的材料富有彈性,為考生預留了較為寬廣的空間,便于考生多角度打開思路,多樣化立意,又能使不同層次的考生發揮出各自應有的水平,更好地體現高考的區分和選拔功能。
第三,引領性。許多文題有利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文化觀,傳遞了發展的“正能量”,有著積極的導向作用。
備考啟示:關注主流媒體,聆聽草根聲音,舞動青春旋律。
3.能力方面:考量“三力”,全面出擊
第一,觀照力,即眼光和眼界。有眼光,才有審視的長度;有眼界,才有審視的寬度。如上海卷作文題要求考生打開眼界,不僅立足“小我”,看到“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而且能放眼“大我”,看到“世界上似乎還有更重要的事”。
第二,開掘力,即開掘的角度和深度。多角度開掘,整體把握,從片面走向全面;深度開掘,透過現象揭示本質。如江蘇卷作文題:可從“探險者”入手,開掘出“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從“蝴蝶”入手,開掘出“要善于自我保護”。
第三,思辨力,即辯證分析能力。例如湖北卷要求考生思辨:“方”和“圓”應因時、因人、因事、因勢而異,只有像水一樣隨圓就方,才能無往不勝。
備考啟示:首先,要重溫原理。要把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梳理出來,聯系現實,搞透記牢。其次,要揣摩言論。摘抄各類報章、文摘上的名人妙論、凡人名言,靜心揣摩其“發力”的方法和技巧。
二 2013年高考文言文閱讀:年年歲歲花相似
高考文言閱讀,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1)所有試卷都考查了實詞用法,以單音節實詞為主,多是在課本中出現過的。(2)有多套試卷設題考查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其中“而”“以”是考查重點。(3)對實詞和虛詞的考查,有的體現在文言翻譯中,有的是在對文章的理解分析判斷中。(4)文言文斷句和翻譯的考查以穩定為主,大多為主觀簡答題,極個別為選擇題,如北京卷、湖南卷。分值一般在10分左右。
備考啟示:(1)文言實詞的一詞多義、特殊用法及古今異義是考查的重點。(2)篩選信息題:細究題干,把選項還原到閱讀材料中去理解,才能在眾多選項中做出正確的選擇。(3)做翻譯題,要把得分點翻譯出來,如多義詞、活用詞、古今異義、偏義復詞、固定結構以及省略成分、倒裝成分等。
三 2013年高考現代文大閱讀:這次第,怎一個好字了得
18套試卷中,出現了不少測試言語形式的考題,筆者試著歸類,大概有以下幾種題型:(1)手法題:如全國大綱卷第15題、湖南卷第16題。(2)作用題:如全國課標卷甲卷第11題第(2)題、四川卷第16題。(3)效果題:如天津卷第18題、浙江卷第14題。(4)賞析題:如天津卷第17題、上海卷第10題。(5)原因題:如安徽卷第13題、浙江卷第13題。(3)人物題:如天津卷第19題、湖南卷第17題。
備考啟示:(1)抓綱務本。挖掘語文課本中的文學文本段落,從以上方面(某一或幾個方面)賞鑒,使回歸教材真正有依托,落到實處。(2)對點訓練。有針對性地選用高考題或高質量的聯考題進行訓練,真正實現課本遷移,并形成穩定的能力。
總之,2013年高考語文試卷盡管呈現出“百般紅紫斗芳菲”的局面,雖呈萬千秋色,卻是殊途同歸。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