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世界因生命而美好。現實生活中充滿了各種困難和挫折,同時也存在著勇敢與希望。在高中語文教育中進行生命價值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就需要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滲透生命價值教育,強化學生的生命意識,促使學生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筆者根據工作經驗,提出在高中語文教育中實施生命價值教育的幾點建議,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育 生命價值 建議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4-0107-01
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綱領,《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語文教育的目標是促使學生“形成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健康奮進的美好情感”,還提出要促使學生“學習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規劃人生,實現高中語文課程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的價值追求”的觀點。由此可看出,當下的高中語文教育十分注重生命價值教育。
誠然,如今的高中語文教材十分強調人文性,這為在高中語文教育過程中實施生命價值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所以,高中語文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滲透生命價值教育,讓語文教學體現出濃烈的“生命化”氣息。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高中語文教育的潛在價值,發揮其自身功能。筆者根據工作經驗,提出在高中語文教育中實施生命價值教育的幾點建議,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 利用語文教科書,實施生命價值教育
目前的高中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是具有生命意識、充滿人文關懷的課文。不管是作者本人的實際經歷,還是作者在作品中塑造的一些典型人物形象,都是學生學習的良好素材。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蘇軾的《赤壁賦》、陸蠡的《囚綠記》等,都涉及對于生命意義的認識。高中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教材資源,對學生進行人生意義的教育,引導他們思考生命、感悟生命的價值。
當下的高中生思維活躍,心理敏感,教師可以根據他們的心理特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培養他們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如在教授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時,教師可將作者史鐵生本人的實際經歷與他的作品有機聯系起來,讓學生用心感受史鐵生在失去雙腿時的彷徨,進而深入思考生命的價值,讓學生對生與死重新形成全新的認識。
二 加強寫作教學,釋放生命張力
作家余秋雨曾說:“所謂寫作訓練,從本質上而言,就是生命與生命之間的表達與溝通的訓練。”由此看來,加強寫作教學也是進行生命價值教育的有效途徑。高中語文教師要重視寫作教學,將生命教育融合進去,使學生釋放生命張力。
對于高中生而言,最能表達他們鮮活、富有個性的年輕生命的“語言”就是寫作了。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表達自己對生命的看法。試想一下,如果高中寫作教學仍舊像以往那樣,過于強調章法、句式、技巧的訓練,規定學生按照傳統套路進行寫作,那么又怎么可能培養學生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呢?所以,高中語文教師要更新教育思想,不要束縛學生的思維,要引導學生自由地抒寫自己的生活,傾訴內心的情感,表達出自己的生命意志。
三 尊重學生主體性,創設和諧的教學情境
學生的生命意識需要教師的挖掘和引導,所以教師要創設愉悅、寬松的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在良好的氛圍中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感悟生命的美好。如在教授《荷塘月色》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向學生傳達作者熱愛大自然、珍惜美好事物的積極情感。教師可以通過有感情的范讀讓學生沉浸在美好的氛圍中,或用歌曲、電影等方式讓學生體會作品中詩一般的語言、夢一樣的情境,仿佛親眼看到那“如流水一般”的荷塘月色,“羞澀打著朵兒”的荷花等。當學生“走”進美好的大自然中,心中就會油然而生一種感知美、珍惜美的情感。
四 開展語文課外閱讀活動,引發學生積極思考
高中三年各個階段都有相應的課外讀書計劃,這些課外閱讀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計劃性、系統性、實踐性和審美性,教師要充分借助課外閱讀提供的良好契機,為學生組織閱讀探究式的讀書活動,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悟生命的價值,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同時,教師可以組織影視作品欣賞活動,課本劇排演活動等,鼓勵學生將書本上的內容搬到舞臺中進行演繹,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是高中生喜聞樂見的。當然,在組織這些活動時,教師要鞏固學生基本的語文知識,促使學生了解相關的文化背景。如表演《鴻門宴》的情景時,要幫助學生理解項羽和劉邦生命的意義,這樣才能讓學生從對比中更好地感受到生命的價值,珍愛生命。
總之,在高中語文教育中進行生命價值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世界因生命而美好,而燦爛。現實生活中充滿了各種困難和挫折,同時也存在著勇敢與希望。高中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所以必須樹立高中生正確的生命價值觀。這就需要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滲透生命價值教育,強化學生的生命意識,促使學生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鈺.論生命課堂在語文學科中的構建[D].西南師范大學,2005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程琳.高中物理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生命價值的缺失與重構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2011(11)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