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是一門重要學科,對學生思維和能力的發展產生著重要的影響。有效教學情境的設計能夠提高數學課的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本文結合實際教學情況,論述有關教學情境設計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高中數學 教學情境 設計 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4-0130-01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提出了教學要以人為本,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使其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采用多種方法來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要根據實際情況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來設計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有關知識,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本文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對高中數學教學情境的設計進行分析,希望能夠幫助廣大高中數學教師做好教學工作,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
一 根據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教學情境的設計
教學情境的創設過程中,要始終關注學生的情感發展,設計與學生日常生活聯系緊密的教學情境,增加學生對課堂的親近感,要求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多關注學生的實際生活,融入學生的生活環境中,為教學找到合適的資源,同時使學生們明白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幫助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激勵學生更好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
例如,在進行橢圓內容的教學過程中設置了這樣的教學情境:某同學的爸爸是個彩票迷,每天晚上六點下班之后,都到不同的彩票站進行投注,買完后趕快回家看每晚八點的彩票開獎情況。他爸爸的公司和他家相距十公里,他在回家路上平均行進速度為三十公里每小時,讓同學們試著畫出他爸爸可以選擇投注的彩票站的區域。通過這種教學情境的設計,將教學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學生們的興趣就被激發了起來,積極思考和畫圖,在此過程中對橢圓的定義有了很好的認識,使教學的開展變得十分容易。
二 教學情境的設計要滿足學生興趣的需要
在進行教學情境的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通過一些學生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教學情境的設計,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在興趣的引導下學好數學知識。
例如,在教學“等差數列”時,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設立問題情境:在學校運動會上,在趣味長跑的比賽中,共有三十名選手參加,各個選手抽簽決定出發的順序,在抽到第一名選手出發兩分鐘后,第二名選手出發,依此類推,間隔時間都是兩分鐘,比賽時間是在下午兩點整,在兩點到三點之間的任意時間向學生提問,此時已經出發的選手的數量是多少?通過這種教學情境的設置,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學生對問題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課堂效率較高。
又如,在進行平面向量知識的教學時,設置問題情境:在奧運會鐵人三項的游泳項目比賽中,運動員要橫跨某個區域到達對岸,某個運動員在靜水中的游行速度是五千米每小時,比賽中水流速度是四千米每小時,假如運動員想要徑直地游到對岸,那么他實際的運動軌跡是怎樣,游行的速度又是多少;若要使游行的距離最短,垂直到達對岸,那么運動員該朝著哪個方向出發,在游行中的實際速度是多少。通過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們對知識能夠有形象具體的理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去探究數學問題,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發展。
三 在設計問題情境時要注意類比方法的使用
高中數學中的一些知識和概念具有很強的相似性,在進行這些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已經學過的相似知識進行再分析,然后設計一些類比的情境,讓學生在新舊知識的對比過程中,鞏固舊知識,學習新知識。
例如,在復數的學習中,對高中階段數集知識擴充的過程進行回顧,從正整數到自然數到非負有理數再到有理數最后到實數,讓學生們回想每次數集擴充的原因,并找出規律。通過學生的總結和教師的補充發現數集在擴充的過程中滿足以下規律:每次擴充都增加了新的種類;擴充前數集中的運算方法和規律,在擴充后的數集中仍然能夠使用;在進行擴充之后的新數集都能夠解決的問題更多了。在經過上面的準備之后,教師向學生們提出負數有平方根嗎?怎么求出其平方根?然后循序漸進地引入復數集的內容,幫助學生進行更好的理解。
四 總結
以上是對高中數學教學情境設計的分析。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簡單分析了在設計教學情境時的具體措施,希望能夠幫助高中數學教師做好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楊小慶.對高中數學教學情境設計的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11):120~121
[2]杜希蘭.高中數學課堂合理問題情境創設的策略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2(23):52~54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