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創新是當代社會發展的主題,也是當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職校思想政治課教學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這是素質教育的需要,更是時代賦予的責任。本文主要闡述了政治課教師必須具備創新教學素質,在教學的方式方法上提高創新教學的能力。
【關鍵詞】職校 思想政治課教學 創新教育 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4-0178-01
作為一名職業中學的思想政治課專業教師,在思想政治課創新教育實施中,擔負著培養創新人才的重任,而創新人才的培養和造就,要靠創新教學。
一 創新教學是社會對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內在要求
創新教育不僅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學生個體素質發展的需要,而且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內在要求。傳統的職業學校思想政治教學存在著諸多的弊端,特別是課堂教學中學生興趣不高、主動參與意識不強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政治教師,而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的目標就是讓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職中學生們學會怎樣做人,怎樣在社會中處理好復雜的人際關系,怎樣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一個初步的規劃。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程新標準的試行為解決這一問題進而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提供了機遇。
二 創新教育要求思想政治課教師具備創新素質
教師的創新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先決條件。要達到思想政治課的教育創新目的,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創新素質。
1.教師要從傳統型教師向創新型教師轉變
首先,教師要樹立“面向全體,開發潛能”的教學觀,要把傳統的教學方式轉變為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核心的創造性教學方式。要把教師教懂、學生學會的觀念轉變為教師懂教、學生會學,真正達到教學目的。其次,教師要樹立“師生平等”的觀念。平等、和諧的氣氛可使師生互動、互感、教學相長。
2.教師要與時俱進,掌握現代教育技術
教師要具有廣闊的視野和淵博的知識,能靈活熟練地掌握教學方法,并且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只有這樣才能征服學生,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形成教師的親和力,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 在思想政治課創新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策略方法
1.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奠定基礎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興趣是創新的動力,是成功的先導。為此,在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興趣,勤于積累資料素材,巧于設計問題情境,善于將語言技巧融入到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每上一節課都有新的感覺、新的發現、新的體驗,從而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保持活躍的思維狀態,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動的創新意識。例如,筆者在講述《經濟政治與社會》中的“商品的交換和消費”這一內容時,講了這樣一段話:“商品”是生活中的普遍現象,走進商場,商品琳瑯滿目。你是否思考過所有物品都是商品嗎?為什么人們需要商品?又為什么需要通過交換才能獲得商品?同是飲用水,為什么會有貴賤之分呢?等等。使學生對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的創新思維也由此激發起來。
2.巧妙設疑,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動力
教學實際上就是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教師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精心設計疑問,先讓學生感到“山重水復疑無路”,激勵誘導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尋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當學生找到“又一村”后,得到的不僅是“成功”的快感,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也得到了培養。可以運用臺灣教育家陳龍安提出的“假列比替除,可想組六類”十字口訣法進行創造性的質疑問難,來不斷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例如,“假”:“假如”。即要求學生對一個假設的情景進行思考,假如我是某企業的廠長,將如何提高產品質量?假如假冒偽劣產品盛行,地方保護主義嚴重,將會帶來什么危害?又如,交換價值可用什么概念來替代?使用價值可用什么概念來代替?除了商品有使用價值,還有哪些物品、勞動產品有使用價值?如果不同的商品相交換是由各自的使用價值大小決定的,可能會出現什么樣的情況?等等。
3.在創新教學中塑造有利于創新思維的創新個性
塑造創新個性,提高學生創新的心理素質,應著重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積極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堅韌不拔的性格,教導學生在任何不利環境下都要堅定信念,不斷地鼓勵學生;同時,作為老師,要激勵學生百折不撓地去追求、去創新。中職學生正是強身體長智力的黃金時期,思維在時刻創新,理想在一步一步接近,此時能激發學生的思維的創新,就能為理想的帆船裝上強勁的引擎,走向成功。
參考文獻
[1]葉上雄.素質教育的重點: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J].中國教育學刊,2000(2)
[2]李翠泉.創新教育與教師觀念的更新[J].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1(4)
[3]楊春江、張福旺.采取多種途徑培養學生創新精神[J].北京教育,2000(8)
[4]楊漢鳳.素質教育要突出對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J].江西教育科研,2000(6)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