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筆者所閱讀的國內近五年出版和發(fā)表的一些關于高校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的研究的書籍和論文,分析了關于高校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的實踐研究內容、研究啟示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關鍵詞】高校 專門用途英語 教學實踐 研究文獻綜述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4-0187-04
專門用途英語,或稱特殊用途英語,即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是近年來外語教育界研究的熱點之一,其教學研究尤其受到高校,特別是高等職業(yè)技術院校英語教師的關注。這是由于ESP將英語教學和學生將來的職業(yè)聯(lián)系起來,具有針對性強的特點。
北京外國語大學于2008年6月成立了“專門用途英語學院”,旨在能將學院辦成全國ESP教學研究領域的旗艦單位,成為全國ESP教學研究的中心。
本文從所收集的相關資料出發(fā),對近五年國內在此主題所做的研究進行綜述,分析了此主題的內容、特點、研究啟示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國內近五年對高校英語ESP教學的實踐研究,大多是對教學中的實踐環(huán)節(jié)的研究。其中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教學大綱設計、課程設計、教材選取和編寫、教學方法、測試與評估和師資培養(yǎng)。對于這些方面的研究,國內學者們都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一 關于教學大綱設計的研究
教學大綱是關于教學內容的簡要說明和介紹性文件,在開展ESP教學前要事先設計好教學大綱,然后在具體的教學中貫徹執(zhí)行。
沈憶文和朱梅萍指出,專門用途英語教學要以需求分析為基礎來確定教學目標,制定教學大綱,調整課程設計。需求分析是進行ESP教學首要的、基礎的步驟,是尋求“教什么”與“怎么教”的過程。所以,必須對學生的學習需求,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等進行全面的分析,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1)專業(yè)信息;(2)學習者的個人信息;(3)英語語言信息;(4)學生欠缺;(5)語言學習信息。黃萍認為,迫切需要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王朝暉、廖國強指出,應明確高職高專ESP教學目標,體現(xiàn)其自身特色。學完相關ESP課程后,學生還可以參加相應的職業(yè)英語資格證書考試。
二 關于課程體系設置的研究
長期以來,專門用途英語課程設置并沒有得到很好的重視。以重慶地區(qū)大專院校的專門用途英語的課程設置的調查為例,很少有學校對專門用途英語的課程設置進行專門的考慮,而是由各個院系所在的專業(yè)自行考慮。
莫莉莉認為,ESP課程的設置及教學應當是在語言教學的基礎上加以發(fā)展的,因而應首先考慮語言教學設計的方方面面。通用英語與專門用途英語并不是相對立的,兩者都具有基本詞匯、句法、語篇等層次上的語言共核部分。
在商務英語課程設置的研究方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王關富認為,商務英語已經形成了三大課程模塊,即語言技能模塊、商務專業(yè)知識模塊以及人文素養(yǎng)模塊。并建議各相關院校根據各自的辦學歷史和學科特點,開設一些具有學校特色的課程。
在課程體系改革方面,莫莉莉就ESP課程設計的方法給出了建議。設計的第一步是利用網絡和多媒體電化設備提供的便利制作課程課件,把每一課的關鍵詞、術語和主要內容等作為主要內容,再配加圖表、圖片、實例等。第二步是選擇適當?shù)氖谡n方式。第三步是作業(yè)的布置和檢查。
三 關于教材選取和編寫的研究
對于國內現(xiàn)在使用的高職專業(yè)英語教材,有學者指出了它們存在的缺點,主要是認為這些教材在包括交際能力在內的專業(yè)英語實用能力培養(yǎng)方面不能令人滿意。黃萍認為教材不能令人滿意的原因是:(1)教材不規(guī)范,質量不高;(2)教材內容陳舊、滯后于形勢,題材和體裁都不夠廣泛;(3)教材中專業(yè)知識和語言、文化知識的比例不均衡;(4)教材中的練習形式單一,實用性不強。鄧大飛對《新視野商務英語》等國內大學商務英語教材設計進行了評估分析,并指出這些教材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語境缺失,要在教學中采取語境補全的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高嘉璟提出了高校ESP教材建設存在五個主要問題:(1)教材選用過于盲目自主,教材編寫不夠專業(yè);(2)語言與專業(yè)內容失衡;(3)教材未能體現(xiàn)學習者反應的真實性;(4)形式單一化;(5)教材難易度控制不當。杜朝明指出,目前法律英語教材不統(tǒng)一,教材內容不切合中國學生的實際。
根據現(xiàn)狀,一些學者提出了教材選編的建議。在選編方式上,黃萍認為,教師自編教材的內容和真實內容相吻合,并提供能夠使學生思考的活動。莫莉莉提出了編寫ESP教材應遵從的四大原則:(1)材料的真實性原則;(2)任務的合適性原則;(3)形式的多樣性原則;(4)語境的實用性原則。高嘉璟建議要有以學習為中心的ESP教材建設理念,并將這一理念貫穿于教材編寫前的需求分析、編寫階段和編后階段。王朝暉、廖國強建議要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編寫ESP教材。
四 關于教學方法與技巧的研究
教學方法與技巧是英語教學中的熱點。目前,高職ESP教學中普遍運用的方法與技巧存在一些問題。黃萍指出,在目前的專門用途英語教學中,教師唱獨角戲,學生當觀眾,課堂缺少雙向交流的機會。
在各種教學法中,交際教學法、任務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等教學方法受到學者們的青睞。洪衛(wèi)指出,ESP教學法實際上就是一種獨具某些特點的交際教學法。朱梅萍、沈憶文建議要以“必需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做到讓學生學一點,會一點,用一點,使教學改革具有使用的特色,部分課堂上強調學生自主學習,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王朝暉、廖國強介紹了采用“任務型教學法”開展教學的一些做法,如要求學生自己編寫產品英文簡介,參加國際性的產品展示會,使語言知識學習與語言運用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彭元玲、徐琳則介紹了商務英語案例教學法的研究情況,指出在實際教學中應以以下四個程序來設計案例教學:(1)開放式問題的提出;(2)真實性的情景;(3)漸進式的解決問題;(4)發(fā)展性的評價。在案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方面,兩位學者還給出了Seminar范式在商務英語案例教學中實踐操作的程序:(1)任務分配及團隊組合;(2)自己學習與寫作學習過程;(3)陳述與討論過程;(4)評價過程。黃萍認為,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專業(yè)背景,采用任務式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和建立與之吻合的專業(yè)領域的學習風格和技巧,并建議把各種科學技術手段運用在教學中。
五 關于師資的研究
在本人所收集的論文資料中,幾乎每一篇都提到高職ESP教師的培養(yǎng)和教師隊伍建設的問題,其中,更有專門論述這方面的文章。例如,王艷的《探析ESP教師角色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李立的《法律英語教師發(fā)展模式探討》。洪衛(wèi)特別指出,應用ESP教學法最大的問題是師資問題。可見,師資是高職ESP教學重要的一環(huán)。
黃萍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師資問題主要反映為教師的英語口語差,整體英語水平不高。莫莉莉引用了韓萍、朱萬忠、魏紅對國內ESP教師狀況的調查結果,指出,我國專門用途英語專業(yè)教師隊伍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教師能力和教師角色兩個方面。教師能力指的是大多英語教師只懂英語,對專業(yè)知識知之甚少。教師角色問題表現(xiàn)在,由于受到專業(yè)知識的局限,或者缺乏一定的教學經驗,課堂上只能選擇“翻譯+閱讀”的教學方式,很少涉及語言綜合訓練或是傳授必要的專業(yè)知識,所扮演的角色是教師為中心,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單勝江指出,目前我國學術用途英語教師多由專業(yè)教師擔任,而不是英語教師擔任,這些專業(yè)課教師授課過程中往往只將參考文獻、英文教材通讀一遍或翻譯出來,并不能給予學生英語語言使用和掌握上的更多技巧,因而達不到學術用途英語教學的初衷。
ESP教師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素質和能力呢?黃萍通過調查指出,學生心目中理想的專門用途英語教師應具備以下素質:懂專業(yè)知識、英語口語好、英語功底扎實、綜合素質高、教學能力強、具有人格魅力。也就是說,專門用途英語課程決定了任課教師既要有扎實的語言功底,又要有相當?shù)膶I(yè)素養(yǎng)。王關富提到了商務英語師資應該具備復合的特點,即語言能力和專業(yè)知識的復合。可以采用本科(語言)+碩博(專業(yè))模式,或者反向的模式。莫莉莉指出,ESP教師的科研除了要進行語言、文學、翻譯等方面的研究和比較研究外,還要進行外語教學法的研究。除此之外,朱梅萍、沈憶文還認為合格的ESP教師須兼具五種角色:(1)老師;(2)課程設計者;(3)學生與教師的合作者;(4)研究者;(5)測試與評估者。王艷認為,ESP教師必須具有一定的ESP課程授課技巧和基本技能,要善于管理課堂、編寫或改寫教材、編寫測試題及評估等。
黃萍認為,師資來源可以是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出身的英語教師和各專業(yè)中英語較好的專業(yè)教師。洪衛(wèi)建議采用語言教師和專業(yè)教師合作教學的方式,既可以全程合作,也可以采取分階段合作教學的方式。
在教師素質的培養(yǎng)、教師隊伍建設方面,莫莉莉認為,教師自身的提高和發(fā)展不應該成為“全才”和“天才”,而是應該具備相應的素質和潛能。在網絡時代,教師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朱梅萍、沈憶文建議:(1)從教師入口抓;(2)對已有教師進行培訓;(3)從目標崗位引進英語教師;(4)專業(yè)教師與英語教師合作教學。王艷認為,ESP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途徑是:(1)培養(yǎng)教師自主專業(yè)發(fā)展意識;(2)鼓勵教師合作教學,取長補短,合作共贏;(3)建立校本培訓機制。
六 ESP測試與評估
莫莉莉指出,專門用途英語課程的測試與評估應圍繞教學內容和目的進行,教學方法的不同決定了考試與評估的形式有所不同。她還提到,隨著計算機的普及,互聯(lián)網的在線測試是測試與評估的有效手段。
單勝江指出,現(xiàn)行的評估方式有:結果性測試、課堂討論、書面或口頭報告、個案跟蹤與分析。這些評估方式存在著幾方面的問題:(1)形式不規(guī)范;(2)考試內容缺乏真實性;(3)缺乏系統(tǒng)性。建議從評估主體、對象、手段和效果四方面開展形成性評估改革。
七 結束語
近年來,中國教育將目光更多地投向職業(yè)教育,專門用途英語的研究也越來越受到關注。作為一名職業(yè)教育戰(zhàn)線上的英語教師,筆者希望和同行們一起努力,不斷摸索,勇于實踐,加強在英語教學實踐方面的研究,培養(yǎng)出能懂、能用專業(yè)英語的職業(yè)人才。
參考文獻
[1]杜朝明.“英語+法學”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中的相關問題探討[J].中國ESP研究,2010(1):107~113
[2]鄧大飛.論以語境為中心的商務英語教材設計方法[J].2010中國ESP研究,2010(1):174~180
[3]高嘉璟.高校專門用途英語教材建設的問題與建議[J].中國ESP研究,2010(1):181~188
[4]洪衛(wèi).ESP教學法的理論與實踐[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
[5]黃萍.專門用途英語的理論與應用[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7
[6]莫莉莉.專門用途英語教學與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
[7]彭元玲.初探Seminar在商務英語案例教學中的課堂模型[J].江蘇外語教學研究,2012(1)
[8]王關富.商務英語學科建設:回顧與展望[J].中國ESP研究,2010(1):12~16
[9]王艷.探析ESP教師角色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J].中國ESP研究,2010(1):114~120
[10]王朝暉、廖國強.高職高專英語教學引入ESP課程的探討[J].中國ESP研究,2010(1):128~135
[11]朱梅萍、沈憶文.外語院校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模式探討[J].中國ESP研究,2010(1):80~87
[12]單勝江.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研究:理論與實踐[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