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磚雕是以磚為原料完成雕琢的一種工藝品,它是雕塑藝術中的一個獨特分支,同時也是傳統建筑裝飾的一個重要部分。所謂的建筑三雕,就是它與木雕、石雕的合稱。其獨特的雕琢技藝和質樸的造型形式承載著中華民族豐富悠久的文化內涵,并能反應各個時期不同的人文活動。
質樸的造型形式、精湛的雕琢技藝、豐富的內容承載,都是磚雕的獨特魅力所在。因時期、地域、環境的不同,磚雕的形式內容、雕琢技法、所反映出的社會風貌和人文活動便不同,因而使它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研究價值,也具有一定的歷史研究價值。
磚雕是傳統建筑裝飾的一個重要部分,主要用在墓室、寺塔、房屋等建筑物上。所謂建筑裝飾藝術中的“三雕”指的便是它與石雕、木雕的合稱。
中國的磚雕藝術歷史久遠。早在夏、商時期就已經存在刻有紋樣或畫面的磚雕,秦漢磚雕工藝發達起來,最為著名的是漢代的畫像磚,這是一種雕和畫完美結合的藝術形式。用刀代替筆,在磚面上刻畫出各種淺浮雕形式的圖案,內容大多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場景,漁獵耕種、庖廚活動等,給我們一個形象生動展示。
磚雕完全依附于建筑而存在,無法脫離建筑憑空而論,這是它區別于其他雕塑形式的重要特點。在明清之前,磚雕主要用于墓室的裝飾,之后,磚雕主要用于裝飾住宅、寺廟、園林等。從磚雕的發展和用途來講,主要可劃分:為以畫像磚為主的墓室磚雕;以照壁、瓦當等為主的居住宅院的裝飾磚雕。
一、畫像磚——墓室磚雕
畫像磚在漢代進入全盛時期,大多數是嵌在墓壁上的裝飾磚。之所以在漢代達到了藝術的高峰,很大程度上與兩漢時期盛行的“厚葬風俗”有關。給父母修墓穴,是重視孝道的結果,在這種社會風氣的推動下,畫像磚便出現了,(當然也有畫像石)并成為墓室雕刻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在喪葬中,畫像磚(和畫像石)的材料相對比較廉價,普通百姓容易接受。
漢代的畫像磚主要分布在四川、河南一帶。題材有很強的現實性。成為反映社會生活最突出的作品之一,它們真實地記錄了當時的社會,內容不僅有生活、生產,也有樂舞、百戲、博弈、雜耍,還有布道、說經、神話以及政治活動等。可以說,畫像磚是完全真實的“歷史檔案”,絕不會扭曲事實,因此有著極高的研究價值,為再現歷史提供了形象的資料。
畫像磚不僅有著豐富的題材,表現手法上更是多樣化,充分體現了古代磚雕師的智慧,也為后代留下了寶貴的財富。騎馬吏作為一種畫像磚中常見的素材,反映了漢代生活活潑、動感強烈的審美取向。以后的南北朝、隋、唐到宋,畫像磚沒有更大的發展,但是也出土了不少佳作,而且還有了新的表現形式,如嘉峪關魏晉墓出土的壁畫磚。這些畫像磚大都是一磚一畫,它是魏晉時期墓室繪畫風格的代表,筆法簡潔,線條流暢奔放,以寫實為主要表現手法。
南北朝時期的磚雕,最著名的也是畫像磚,表現內容及其豐富,磚雕技法受到了繪畫的影響,具有一定的裝飾性和形式感。表現手法主要用淺浮雕,藝術形態上除具有顧愷之的繪畫特點外,還受到敦煌壁畫和北魏石刻的影響。
二、住宅裝飾磚雕——照壁、瓦當
照壁,是建在建筑或庭院大門里面或外面的一堵墻。傳統磚雕裝飾重要的承載部分便是照壁,在北方又叫做“影壁”,古代又稱“蕭墻”。在古代,傳說它有驅鬼辟邪的功效,在實際生活中可以擋風、遮蔽視線、增加住宅氣勢的作用。是我們傳統經典建筑形式的四合院必有的構造。在結構上一般分為壁頂、壁身和底座三部分,最為重要的磚雕成分是照壁盒子,也就是照壁的中心裝飾部分,大多是以龍、風等瑞獸為主體,“龍鳳吉祥”的圖案經常由祥云環繞構成,有的還配有靈芝等。照壁盒子的形狀多種多樣,有圓形、方形、幾何花瓣形等多種。幾何花瓣形照壁是我國常見的照壁樣式,因為佛家常有菩薩、觀音坐蓮花花瓣之說,所以便賦予了幾何花瓣神的寓意。
照壁藝術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主要是山西晉商的興起。有了多余的財富,磚雕師們便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往往越有錢人家,修的門面越精致,這與中國傳統的富貴思想也是分不開的。例如喬家大院、王家大院、渠家大院、曹家大院等,都是當時的晉商家族營建的。
在古代建筑中,屋頂的每行瓦的檐邊都做有瓦當,起防水的作用。同時,瓦當上面雕刻著各樣的花紋和文字,用來鎮宅辟邪,祈求吉祥順利。瓦當因為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因而具有不同的特征風貌,如洛陽的云紋,臨淄的樹木雙獸紋、樹木卷紋,邯鄲的三鹿紋、變形云紋,燕都的饕餮、雙龍、雙鳥、山云紋等。秦朝統一中國以后,全國開始流行云紋、葵紋、網紋等為主體紋樣的瓦當。我國戰國時期盛行半瓦當,瓦當上以饕餮紋、雙獸紋、樹木紋最為常見。西漢中后期之后,瓦當普遍成為圓形的。花紋有各種云形的幾何圖案,各種動物圖案和吉祥文字等,最為著名的應該算是“四神”瓦當了。它出土于漢長安城遺址,直徑約1 9厘米,據考古家的推測它們可能是王葬時期為禮制建筑而專門制作的。“四神”是古代方位之神,分別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青龍是虛擬的龍,代表著東方,是東方的保護神。白虎就是指老虎,代表西方,是西方的保護神。朱雀近似于鳳凰,代表南方,是南方的保護神,玄武實際上是指龜、蛇兩種動物,是北方的保護神。四神在風水中有“青龍白虎辟不詳,朱雀玄武順陰陽”之說。
另外,磚雕在其發展的過程中,有著廣闊的地域分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風民俗以及不同的審美需求形成了主要的幾個流派,分別是北京磚雕、天津磚雕、蘇派磚雕、微州磚雕、廣東磚雕、臨夏磚雕。總體上北方體系的磚雕工藝成熟,造型簡練,風格古樸、淳厚,大多數都有著粗狂渾厚的特征;南方體系的磚雕則顯出精細、玲瓏的特點,技法更多樣化,雕琢更精致,蘊含陰柔的特征。隨著社會的現代化,現代磚雕的制作技術和工具使用上也有了突破和發展,比如使用電鋸切割機進行磚材的修整。
中國磚雕將具有長久的藝術生命力和發展前景,它清新質樸而又巧奪天工,它用美的形式帶給人們視覺享受的同時,還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值得更多的人去了解它研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