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起演戲、主持和收藏哪個重要,著名演員王剛一副那還用問的架勢:“當然是收藏最重要。”他說他是收藏界最好的主持人,主持人里最好的收藏家。
收藏從換家具開始
王剛的收藏起步很晚,上世紀末,他裝修房子時訂了一套分解式的北歐家具,正好到路對面的市場買觀賞魚,看到了仿明清家具。第二天他就打電話要求將北歐家具退貨,最后打了八折才退掉。“有了仿明清家具,架子上就得擺仿藝術品,墻是白的,總要添上仿古人畫。”慢慢的他就想:把仿字去掉該多好。先是逛潘家園,從潘家園一腳踏進古玩城就算是入了門。某次拍戲,劇組找不到他,最終還是在潘家園找著了人。王剛說:潘家園古玩城、朝外、高碑店、呂家營,是他四大出沒地。
漸漸的,現(xiàn)代家具在他家里絕了跡。除了古代沒有的沙發(fā)以外,他使用的是明清時代的拔步床、榻、圈椅、條桌……王剛絕不讓不懂的人欣賞他的寶貝。因為很多客人第一句話就是:“這東西多少錢買的?現(xiàn)在值多少錢?”一聽到這話他就極為氣憤。
王剛“憤”的一面就表現(xiàn)在任何人不能在收藏上打馬虎眼。明代電視劇里擺了清代家具和粉彩瓶子,唐宋戲里出現(xiàn)了對聯(lián),電視劇里50%的對聯(lián)是掛反的,這都能構成他生氣的理由。
為一對蓋碗與張鐵林賭氣
如果有人在收藏上壞了規(guī)矩,哪怕是再好的朋友,王剛也得教訓他。有次他和張鐵林去上海,臨走前逛古玩商店,王剛先拿了一對蓋碗看,張鐵林搶過來問:“多少錢?”頗有幾分姿色的老板娘說:“3000”。張鐵林像買衣服砍價似的還“1500”。老板娘說:“看皇上的面子,就給您了。”按古玩行的規(guī)矩,前一個問價的人不要,后一個才能拿起來。王剛一直到離開市場氣也沒消,他搶過一個蓋碗,給了張鐵林750元,現(xiàn)在這兩只碗還一人一只,王剛打算近期還給張鐵林,也不要他退那750元錢。對于認真收藏的人,他尊重又敬佩,提起每次必定出現(xiàn)在拍賣會上的蔡國慶,王剛就滿是欣賞的口氣。其實演藝圈里有很多附庸風雅的人士,但大多只是作為投資。寧靜買的一張黃花梨條案就已經升值兩倍,海巖也熱衷于黃花梨的鑒賞。張國立在王剛指導下拍到了一套龍袍,張鐵林喜歡收藏官員上奏的折子,但他們都沒夠上專業(yè)級的水準。
對與和珅有關的物品“情有獨鐘”
演了和珅之后,王剛也有意收藏一些和此人有關的東西。他有兩個和珅的折子,其中一個賀乾隆喜得五世孫的賀折,還被他拿到電視上展示過。某次有拍賣公司老板打電話給他:“有個和珅的大卷軸書法,拍斷價15萬元,簡直是專門為你準備的。”王剛說:“乾隆的字才3萬元,不要。”結果在拍賣場上看到那幅字他頓足大悔,品相極好,最后60多萬元被一個企業(yè)家拿下,王剛有點嫉妒地說:“他花那么多錢買一貪官的字,有毛病吧?”
源自《三聯(lián)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