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離開捷克斯洛伐克9個月之后,受新華社總社的派遣于1988年12月底重返布拉格分社任首席記者。我這次赴任經歷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巨變。
紀念帕拉赫掀起風暴
我重返布拉格后不久,便目睹了這里風云激蕩的一周。1月16日是布拉格查理大學哲學系學生揚·帕拉赫為反抗蘇聯入侵自焚20周年。帕拉赫目睹祖國的主權慘遭蘇聯的踐踏,當局又無力對抗,滿腔悲憤。這位在1969年1月16日只有21歲的大學生,便采取了自焚的行動,表示對蘇聯侵略的抗議。廣大人民群眾深為這位青年的愛國行動所震撼,在民族蒙受外強欺壓的情況下,帕拉赫成了人民心目中的英雄,每年這一天都舉行悼念他的活動,表達對蘇聯占領的不滿和抗議。早在1月16日之前,一個署名“集體自殺組織委員會——火炬1號”的青年人,給不少組織寫信,表示要在這一天為紀念帕拉赫而自焚。連日來,布拉格氣氛緊張。15日達到高峰。為了報道實情,我上午9點多鐘就來到瓦茨拉夫廣場觀察情況。這時,在整個廣場和與其垂直的普什科普大街上,布滿武裝警察。12點后,有上萬人涌到這里,悼念這位年輕的愛國志士。捷通訊社和電視臺在當日的新聞廣播中稱這次集會“是西方顛覆中心和某些西方電臺伙同‘七七憲章’運動策劃的挑釁,目的是煽起反社會主義情緒。為了維護首都的安寧,公安部隊逮捕了91人。”
警察對群眾動武的消息,頃刻傳遍全城。從16日起,數以萬計的群眾又到瓦茨拉夫廣場悼念帕拉赫,群眾示威一直持續了1周。示威者除呼喊“自由”、“人權”,“要戈爾巴喬夫和杜布切克”的口號外,還呼喊打倒捷共中央總書記雅克什的口號。示威人數之多,持續時間之長,為二十多年來所沒有。當局逮捕了包括著名作家、“七七憲章”運動領導人哈韋爾等上百人,對他們進行公開審訊,以“煽動罪”判處哈韋爾9個月的徒刑。
對哈韋爾等的審訊并沒有平息事態,相反地在國內外引起更大的抗議浪潮。捷克斯洛伐克文藝界、科技界和宗教界人士上書聯邦總理阿達麥茨,譴責當局的鎮壓行動,要求釋放哈韋爾等被捕者,并希望同當局就社會問題進行對話。

在一月風暴之后,捷克斯洛伐克國內的形勢更加動蕩,反對派與當局之間的斗爭更加激烈。當局動員一切力量譴責示威活動。捷共中央主席團、民族陣線中央主席團、工會中央理事會均明確表示支持保安部隊的鎮壓行徑,指責示威的組織者為反國家分子,得到西方的支持等。雅克什等捷共領導人,死抱著關于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是反革命的結論不放,他們意識到,在這個問題上的任何松動,他們的政治生涯就要完結。他們把維護自己的地位和維護捷共的領導作用及社會主義制度等同起來,因此廣大群眾更把他們和捷共視為一體,把攻擊的矛頭對準捷共。在3月底舉行的中央全會上,雅克什表示,決不能向反對派和教會勢力讓步,不能改變在1968年問題上的立場。捷共黨報《紅色權利報》在3月底發表長文,批判1968年“布拉格之春”的領導人杜布切克,指責他“完全和有意識地站到了修正主義立場上,積極實施修正主義綱領,把國家引入嚴重的危機之中”,重申1968年蘇聯等5國對捷克斯洛伐克的入侵是為了“制止反革命”,是“國際主義援助”。
引人注目的是,在一片對示威的譴責聲中聯邦政府的態度卻不同。與1968年事件牽連較少的阿達麥茨總理2月16-18日赴蘇聯訪問。2月17日受到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的接見。戈爾巴喬夫向他詳細了解了捷國內的情況,并向他介紹了蘇聯的改革經驗。這是近4個月來他同戈爾巴喬夫的第二次會見。他在18日結束對蘇聯的訪問時向捷克斯洛伐克記者發表談話說,“必須習慣某些我們過去不習慣的新做法。我們愿同一切真誠地、想以創造性方式幫助社會主義的人進行對話。”阿達麥茨回國后在斯洛伐克同青年會見,坦率交談。他在會見中談到了捷克斯洛伐克人民關切的兩大問題:一是對歷史的評價,也就是對1968年“布拉格之春”的評價問題;二是對話問題。他強調指出,“評價歷史不容拖延,因為社會需要客觀真實的看法”。他還說,“對歷史問題要從個人的立場超脫出來是不容易的,但必須這樣做,對此應該理解。如果昨日的經驗不打開我們的眼界,我們就不能擺脫過時看法的束縛”。
《幾句話》宣言吹響號角
在一月風潮之后,各種組織紛紛建立。特別引人注目的是捷共1968年時期的一些領導人重整旗鼓,于2月份建立了“社會主義復興俱樂部”,表示擁護1968年4月《行動綱領》中所提出的杜布切克的政策,擁護戈爾巴喬夫的改革主張,并愿同一切改革力量聯合。
6月底,曾在1977年1月1日組織起來的“七七憲章”運動、“社會主義復興俱樂部”聯合青年、宗教等組織聯合發表《幾句話》宣言。宣言的中心思想是為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改革運動平反、重新評價五十年代的歷史冤案、承認反對派組織合法等要求,并廣泛征集簽名。宣言準備在國內爭取100萬人簽名,并把這一簽名運動作為支持其綱領的公民投票。宣言在國內廣泛流傳,簽名者從初期的7000多人增至2萬人。其中有著名藝術家、科學家、工人、大學生,甚至還有兩名軍官,52名警察。《幾句話》宣言還號召在8月21日蘇聯入侵21周年時舉行大規模示威活動,以支持上述要求。與此同時,捷共前領導人杜布切克和杜布切克時期的總理切爾尼克聯名致信捷共中央和蘇聯等5個對捷克斯洛伐克入侵的國家的黨中央,要求他們承認和宣布1968年對捷克斯洛伐克采取的行動非法。
針對“七七憲章”運動等組織就1968年問題發動的攻勢,捷共中央主席團不僅號召全黨共誅之,并下令黨員不得簽名。一些領導人還親赴各地,動員領導干部,對《幾句話》宣言組織批判。報刊發動攻勢,稱此文件“旨在推翻捷克斯洛伐克的社會主義制度,復辟資本主義”,為1968年問題翻案。公安部門嚴密監視反對派的活動,搜查了一些人的住宅。當局公開發出警告,如“七七憲章”運動人士膽敢在8月21日采取行動,當局將用武力鎮壓。
反侵略:八、十兩月大示威主題
8月20日,即在蘇聯侵略捷克斯洛伐克21周年前夕,布拉格市中心的瓦茨拉夫廣場上,籠罩著一片肅穆緊張的氣氛。
上午9點鐘,我到達了廣場,看到所有通往廣場的道路皆被武裝警察封鎖。雖然行人可以穿行,但車輛,除公車外,一律不得通行。在這個長680多米,寬近61米的廣場上,沒有昔日熙熙攘攘的人群,手持報話機,腰系手槍和警棍的警察以及一些便衣特工,格外引人注目。廣場兩側的建筑物和電線桿上已經架好了攝像機,穿梭般的警車,疾馳而過。
8月21日,即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21周年紀念日,布拉格市的群眾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要求宣布蘇聯入侵非法和為“布拉格之春”平反。
從下午3時起,數以千計的人們,從四面八方向瓦茨拉夫廣場匯集,其中多數為年輕人。5時許,廣場上的人群肅立,為反抗蘇聯入侵而犧牲的人們默哀。
示威者高呼“自由萬歲!”“杜布切克萬歲!”“波蘭和匈牙利萬歲!”等口號,并高唱捷克和斯洛伐克國歌。
全副武裝的警察包圍了整個廣場,他們用高音喇叭宣布示威非法,號召人們散開。示威群眾沒有聽從,這時警察便排成人墻,把人群擠出廣場和與廣場垂直的步行街。晚上8時許,被驅散的示威群眾,又匯攏起來,警察又調集了大批警車,重新包圍了廣場,并用警棍再次驅散了示威群眾。
8月21日過后,動蕩的捷克斯洛伐克又迎來了本國歷史上的又一重要紀念日——10月28日。它是捷克和斯洛伐克民族在奧匈帝國的廢墟上建立獨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71周年國慶日。這一天下午,數以萬計的人群涌向市中心的瓦茨拉夫廣場、老城廣場、紅軍廣場和伏爾塔瓦河畔,高呼“自由”、“民主”、“雅克什、胡薩克下臺”等口號。警察驅趕人群,并抓了數百人。
這次示威和8月21日的示威相比,規模更大,呼喊的口號更為激烈,矛頭直指1968年蘇聯侵捷后被扶持上臺的捷共領導人。它預示著更大的風暴將會來臨。
急風暴雨11日,捷共喪失政權
在捷克斯洛伐克形勢越來越嚴峻的情況下,布拉格又迎來了11月17日,它是捷克大學生反對希特勒暴行的紀念日,也是反對派計劃向捷共領導地位發起最后攻擊的日子。為紀念11月17日50周年,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青年聯盟、布拉格高等學校組織和國際學聯聯合在布拉格阿爾貝爾托夫舉行了紀念會。大約有3-4萬人參加,除大學生外還有一些教授和當年反抗德國法西斯暴行的參加者。游行者高呼要“自由”“民主”、“要新政府、雅克什下臺”,“哈韋爾萬歲”、“杜布切克萬歲”、“釋放政治犯”等口號。當集會結束后一部分大學生向市中心進發,在民族大街警察、警車、裝甲車出動干涉,封鎖游行隊伍前進的路線,打傷167人,144人被捕。捷通社稱這次大學生的和平游行被1968年“布拉格之春”時期的著名人物利用“破壞社會生活,治安部隊被迫采取措施確保平靜和秩序”。但是警察對學生動武,激起人們對當局的憤怒,猶如導火線點燃了長期以來積壓在人們心頭的不滿和怒火,從而引發了持續11天、席卷全國的抗議風暴,最終沖垮了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40年之久的執政地位。
公民論壇成立,局勢急轉直下
11月19日,布拉格又有數萬人舉行示威。示威者高呼雅克什下臺、取消“一黨執政”、“自由選舉”等口號。號召罷工、罷課的傳單比比皆是。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中央主席團委員、捷克政府總理皮特拉發表電視講話,呼吁公眾保持安定,譴責國內外的某些集團把捷克斯洛伐克視作眼中釘,破壞其社會穩定。他的講話并未使局勢平靜下來,相反事態繼續擴大。在布拉格建立了大學罷課協調委員會,其他城市也建立了類似的組織。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青年聯盟主席團和該市高等學校委員會主席團舉行會議,在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中央書記處成員、社會主義青年聯盟中央主席瓦·莫霍里塔的參加下,通過聲明,譴責公安部門對大學生采取的行動,要求成立議會委員會對這一事件進行調查。
在這一天,在布拉格掀起的示威風暴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七七憲章”運動、“復興俱樂部”、捷克斯洛伐克赫爾辛基委員會、爭取公民自由運動等12個反對派組織,宣布成立公民論壇,領導這場運動,哈韋爾成為核心人物。次日,公民論壇的姊妹組織“公眾反暴力”在斯洛伐克成立。這兩個組織成為全國示威活動的指揮者。在以后的日子里,在布拉格每天都有數十萬人示威,示威并擴展到全國各大城市。公民論壇強烈要求那些支持1968年蘇聯干涉的捷共領導人——胡薩克、雅克什、福伊季克、扎瓦吉爾、英德拉和霍夫曼立即下臺;布拉格市委第一書記什捷潘和聯邦內務部長立即辭職;調查11月17日警察鎮壓學生的情況,處罰責任人,釋放所有政治犯。還表示支持大學生提出的11月27日舉行總罷工的呼吁。繼而又提出代表人民同當局會談,解決當前的局勢。
面對激化的形勢,捷共中央主席團舉行會議,討論國內的政局。總書記雅克什在會見捷蘇友好協會領導干部時發表講話,呼吁人們采取理智和審慎的態度,強調破壞穩定、煽起混亂和無政府主義的企圖,只能將社會引入后果無法估計的危機之中。捷共中央主席團委員、布拉格市委第一書記什捷潘會見布拉格各大工廠黨委領導人,要他們爭取工人和技術人員,支持黨的政策,號召所有共產黨員對示威活動表明堅定的立場。當局以“安全”為名,從全國各州把5000名工人糾察隊調集到布拉格。
在局勢不斷發展的形勢下,捷共領導內部進一步發生分化。聯邦政府和兩個民族政府表示不能容忍破壞憲法和法律的行為,但不愿走沖突的道路,主張政治解決問題。國防部長瓦茨拉維克發表電視講話,一方面譴責反社會主義運動,但同時又表示,軍隊永遠同人民站在一起。擁有147萬成員的社會主義青年聯盟公開站在大學生一邊。捷共中央書記處成員、社會主義青年聯盟中央主席莫霍里塔參加了游行,并宣讀了社會主義青年聯盟中央書記處的聲明,提出了調查警察施行暴力問題、同反對派進行對話和實行徹底改革等要求。他本人還向公眾保證,如果再發生鎮壓罷課學生的事件,他將辭職。政府總理阿達麥茨同布拉格大學生、藝術家及公民論壇代表進行首次對話。阿達麥茨保證不會再對群眾使用暴力,說他已經要求總檢察長對警察干預情況進行調查,并表示當局將繼續同反對派對話。
針對當時的局勢,捷共中央主席團舉行會議,決定24日召開中央全會。
反對派步步緊逼,捷共喪失政權
11月24日,在政治風暴愈刮愈烈的形勢下,從這一天上午起至深夜,捷共中央一直舉行全會,經過激烈爭論,以雅克什為首的領導班子全體辭職,由原中央主席團委員烏爾班內克出任總書記。莫霍里塔進入書記處。烏爾班內克在講話中表示,要解決當前的緊張局勢,只能通過政治解決辦法來實現。捷共愿走一條新的道路,愿同所有愿意合作的人包括以前被清洗的人進行協商。他愿意在民族陣線的基礎上建立贊成社會主義的各政黨和社會團體的廣泛政治聯合。
下午時分,布拉格市中心的瓦茨拉夫廣場上,又有40多萬人在寒冷的氣溫下舉行示威。在瓦茨拉夫的塑像上懸掛著杜布切克的巨幅畫像。杜布切克首次在布拉格發表講話,他說,“過去二十多年,我們一直在黑暗統治下生活,今天我們總算又看到了光明。在捷克斯洛伐克出現的危機狀況,是對過去和現在都只屬于我國人民的事務進行的暴力軍事干涉造成的。因此必須無條件地消除它留下的惡果和整個所謂的正常化政策,這一政策的代表者必須無條件地離開。在瓦茨拉夫廣場上發出的聲音,代表全體捷克和斯洛伐克人民的呼聲和希望。”他呼吁工人糾察隊、軍隊同人民站在一起,團結起來,為爭取民主、自由和具有人道面貌的社會主義而斗爭。群眾對他的講話報以熱烈的掌聲,并齊聲高呼“杜布切克萬歲”,“杜布切克當總統”。
11月25日,捷共在文化宮召開基層黨的干部會議,傳達中央24日的決定。干部們在會上對黨的領導進行了嚴厲批評,要求被選入捷共中央主席團的一些成員辭職,召開中央全會和非常代表大會。公民論壇代表哈韋爾在群眾大會上發表聲明,對新選舉出的捷共領導成員不滿意,認為那里還有一些臭名昭著的人物。
在公民論壇的壓力下,聯邦政府決定向總統建議,在政府中補充民族陣線其他政黨的成員以及非黨人士。11月26日,哈韋爾等公民論壇的代表同政府和民族陣線的代表團舉行會談。阿達麥茨總理和恰爾法部長代表政府,聯邦議會副主席庫切拉和捷克斯洛伐克社會黨中央書記什科達代表民族陣線,莫霍里塔代表捷共和社會主義青年聯盟。哈韋爾、克勞斯等人代表公民論壇。哈韋爾重提在公民論壇成立時提出的要求:讓那些臭名昭著的領導人辭職;總統在1989年年底前辭職;釋放政治犯;組成有公民論壇代表參加的議會委員會,審查11月17日事件。在會晤后,公民論壇又在列特納廣場舉行有50萬人參加的大會,動員群眾參加27日舉行的總罷工。阿達麥茨在大會上講話,他呼吁盡快結束罷工和示威,以及把27日兩小時的罷工縮短為幾分鐘。他表示要滿足大家的要求,實現全民諒解,贊同黨和政府應開始同公眾對話。杜布切克也在會上發表講話,他要求蘇聯、民德和保加利亞就1968年出兵侵捷進行道歉,并要求捷共現領導為“布拉格之春”和當年被清洗的人平反。
公民論壇公布了它的奪權綱領,主要內容是制定新憲法,取消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在國家中的領導作用,以及實行市場經濟等。
從11月28日起,公民論壇開始在捷克斯洛伐克發號施令。當天,公民論壇和“公眾反暴力”組織的代表同政府和民族陣線的領導人再次舉行會談。以哈韋爾為代表的反對派組織提出以下通牒式的要求:
——聯邦議會必須于29日取消憲法中關于捷共在社會中的領導作用、關于馬列主義是國家官方意識形態和關于民族陣線的第4、第6和第16條款。
——聯邦議會主席英德拉必須辭職。
——聯邦議會立即譴責蘇聯1968年對捷進行的軍事干涉和5國出兵破壞國際法準則。
——聯邦議會必須取消1989年1月對刑事法進行的修改。
——聯邦議會通過法律,撤消那些“不關心人民的意愿和利益,背棄誓言的議員”的資格,補選由民族陣線、公民論壇、“公眾反暴力”組織提出的候選人為新議員。
公民論壇還威脅說,如果政府不能履行這些要求,公民論壇和“公眾反暴力”組織將要求政府辭職,并自己推出總理,否則將重新宣布總罷工。在公民論壇步步緊逼的形勢下,以阿達麥茨為首的代表團就上述要求同公民論壇達成協議。聯邦政府當日召開特別會議,批準阿達麥茨同公民論壇達成的協議。聯邦政府還通過了憲法修改草案,準備29日提交給聯邦議會。上述要求實際上確認了公民論壇的勝利。
公民論壇在28日晚間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除重申上述要求外,還表示,它已經致函總統胡薩克,要他為了國家局勢的平靜發展,至遲于12月10日前辭職。
面對這一嚴峻形勢,捷共中央主席團在布拉格召開全國黨的干部會議,總書記烏爾班內克發表講話,號召全黨行動起來,保衛社會主義。他說,一些勢力利用群眾運動反對社會主義。他們鼓吹民主,卻不讓共產黨人說話,他們的目的實際上不是對話,而是要一言堂,實現權力壟斷。共產黨人不能對此無動于衷,否則就要失敗。他還強調說,“社會主義理想雖為錯誤的實踐而受到損害,但它依然保持著它的威力和有效性。它表達了勞動人民的利益和對社會公平的追求,捷共將繼續為實現這些理想而斗爭”。捷共雖然發表這一聲明,但它已無力扭轉當前的局勢。擁有68年歷史的捷共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執政地位,陷入無力自拔的困境。
11月29日,聯邦議會開會經過6個多小時的討論,通過憲法法律,取消1960年的社會主義憲法中關于共產黨在社會中的領導作用,關于民族陣線和關于用馬列主義精神進行教育的第4、第6和第16條款。議會支持政府盡快向總統提出改組政府的建議。議會主席英德拉辭職。雖然擁有350名議員的議會有3/5的共產黨人議員,但他們也無力扭轉潮流。雖然捷共有七十多年的斗爭歷史,擁有170多萬黨員,但它已不是昔日社會的領導力量,只是捷社會中的一個政黨。總書記烏爾班內克一再要廣大黨員承認和習慣這個現實,用行動爭取恢復黨的威信。
法新社記者在報道中,描述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群眾的大規模示威活動,“秩序井然,猶如天鵝絨一般溫柔”,因此把反對派這種奪權方式稱作“天鵝絨革命”。這一用語被各國媒體廣泛采用。
阿達麥茨總理被迫辭職,公民論壇組建新政府
在議會宣布取消捷共在社會中的領導作用的憲法條款之后,公民論壇繼續采取奪權行動。
12月3日,政府改組,但公民論壇立即發表聲明表示不滿,認為新政府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因為在21名部長中有15名共產黨員,非黨人士只有5人。聲明要求政府進行徹底改組。聲明還要求胡薩克在12月10日前釋放全部政治犯和辭去總統職務。如果上述要求不能實現,則將于12月11日再舉行總罷工。公民論壇繼續組織大規模群眾示威,逼迫新政府辭職,按照它的意愿重組。
12月7日,阿達麥茨在壓力下辭去總理職務,由原第一副總理恰爾發出任總理,組成民族諒解政府,在21名成員中,共產黨人有10位,其中包括總理和國防部長等,這是四十多年來捷共首次處于少數地位。它表明捷共失去了政府這一重要決策機關中的領導作用。
公民論壇把哈韋爾推到總統寶座
在新政府成立之后,公民論壇在進一步奪權,徹底摧毀捷克斯洛伐克現有的政治體制。下一個目標是總統。
在新政府成立的當天晚上,在記者招待會上,哈韋爾這位不善言辭的公民論壇的核心人物,在記者的一再追問下表示,就職業來說,他是一個作家,無政治野心。但是公眾的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如果形勢發展要他擔任總統,他愿意去做。這是哈韋爾首次公開表示他將出任總統。這表明,這位坐過多年監獄的“持不同政見者”,將從牢獄之門直奔總統寶座。
12月10日胡薩克被迫辭去總統職務。空缺的位置由誰入座,被提名的總統候選人有4個。公民論壇宣布推舉哈韋爾為總統候選人。
在這一時期一組志愿者就誰應該成為總統問題進行了民意測驗,有3萬人回答。其中2.5萬人(約85%)回答說不知道。其余的人,多數表示擁護杜布切克。擁護哈韋爾的人只有1%。就是在大學生中進行的類似民調,哈韋爾也沒有得到更多的支持。但是公民論壇通過種種運作,在12月19日的議會選舉中把哈韋爾推到總統的寶座。
捷克斯洛伐克的這位總統,1936年10月5日出生在布拉格一個顯赫的資產階級家庭。從小博覽群書。他在化學實驗室當了4年學徒和實驗員,在夜校完成了高中的學業。由于出身緣故,不得學習人文學科,因此他在大學攻讀了兩年技術專業。從20歲起,開始在文學和戲劇雜志上發表文章。他在軍隊中服役兩年后,在布拉格兩家劇院當舞臺技術員。1963年創作的《花園盛會》由于針砭當時的社會名揚一時。此后他發表了一系列作品。他是1968年“布拉格之春”改革運動的積極參加者,他堅決反對蘇聯入侵。在蘇聯侵捷后,他的劇作被禁演。在所謂正常化的年代,他作為“持不同政見者”,曾三次入獄,在監獄中度過5年的時光。
哈韋爾曾就他出任總統一事發表感言說,他一生一直與原政權對抗,從未想過自己要擔任任何公職,更未想過會擔任國家的總統。當他聽到要推選他任總統時,驚訝至極,但他別無選擇,是“天鵝絨革命”把他推上了政治舞臺,使他一夜之間成為了代表這個國家的總統。
杜布切克出任議長
杜布切克終于度過二十多年被管壓的漫漫長夜,雖然他為之奮斗的“布拉格之春”改革運動的理想尚未能如愿地在他的祖國實現,但他親眼看到捷廣大人民群眾掀起的“天鵝絨革命”推倒了依附蘇聯的雅克什、胡薩克集團的統治,驅逐蘇聯的占領軍,恢復了國家的主權和獨立。
在11月風暴中,群眾呼喊的口號中,最多的是要杜布切克當總統。但是這位“布拉格之春”的代表人物關于建設“人道、民主的社會主義”的主張與公民論壇的意愿相悖。在各派的協商下,12月28日,杜布切克當選聯邦議會主席。他在當選后發表講話說,在時隔二十年之后,他又重新擔任當年曾不得不離開的職務。他認為,捷今天的事態發展,是1968年“布拉格之春”改革運動的繼續。聯邦議會作為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今后將捍衛公民的正當利益,確保捷今天的社會進程不再逆轉。在新的政權機構中,他莊嚴地站在最高立法機構的崗位上,堅決捍衛法律的尊嚴,直到1992年9月因車禍不幸去世,結束了他為人民的利益,為在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大地上實現社會主義理想而甘灑熱血的一生。
新外長丁斯特貝爾談對外政策
丁斯特貝爾出任新外長。他曾是捷克斯洛伐克廣播電臺的著名國際評論員。曾在印尼和紐約擔任常駐記者。他作為新聞工作者,利用電臺這塊陣地,為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改革運動呼喊。他堅決反對蘇聯入侵。在8月21日蘇軍占領布拉格,坦克向電臺挺進的危機時刻,他和電臺的同事們,冒著槍林彈雨,把捷共中央、政府和議會譴責蘇聯入侵的聲明向全國播出,之后又建立地下電臺,號召人們起來反抗蘇軍占領。為此他失去工作,靠打工為生,做過夜間看守,燒過鍋爐。他也是“七七憲章”運動的重要成員之一。由于參加捍衛人權,反對當局迫害正義人士,于1979年被捕入獄,直到1982年方才獲釋。他在監獄中的日日夜夜,分析歐洲和東歐國家的形勢,思考歐洲和東歐的未來。夢想有朝一日,推倒在歐洲的兩大集團,東西德實現統一,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出現變革,原本統一的歐洲重新統一起來。他曾和同在一個監獄中的哈韋爾一起討論這一當時看起來很難實現的夢想,共同做著歐洲統一夢。1985年,他把自己對歐洲的愿景寫成一本禁書《關于歐洲的夢》。他說,他不曾想到,他的夢想那么快地在東歐和整個歐洲的大地上逐漸變為現實。在1989年的風暴中,丁斯特貝爾也是公民論壇的支柱。他說,目前他們正對捷的對外政策進行分析,努力確定重點,提出新的方針。關于捷蘇關系問題,隨著對蘇聯等五國的侵略已經受到公開譴責,捷蘇關系中的主要障礙已經消除。當年強加給捷的莫斯科協議和蘇軍暫駐條約,從國際法角度來說是無效的,捷已經就此問題同蘇聯進行了會談,關于蘇聯從捷撤軍問題,兩國在短期內就會達成諒解。
前外長哈耶克解析“天鵝絨革命”
1989年12月9日晚,我如約到1968年時期的捷克斯洛伐克外長、“七七憲章”運動創始人之一的哈耶克教授家采訪。
他是有名的法學專家,曾任捷克斯洛伐克文化教育部長、外交部長、常駐聯合國代表。1968年蘇聯等五國軍隊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時,他作為外長和當時的副總理希克以及其他兩名部長正在國外,他們四人在南斯拉夫發表了一項聲明,譴責蘇聯等國對捷的侵略。接著他又到聯合國安理會這個國際組織的最高講臺發言,代表1500萬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怒斥蘇聯等五國破壞國際法準則,踐踏捷的主權。
當我走到他的寓所前叩門時,給我開門的是一個彎腰駝背的老人,只有從他厚厚的眼鏡中射出來的堅毅和智慧的目光,我才認出這就是當年的哈耶克外長。他連忙請我進去。他說,他很高興見到我,他還記得當年我們多次見面。他告訴我,他的夫人經不起折磨,已離開人世,兒子因他而受到株連,流亡瑞典。現在只有他一人在布拉格。我環顧客廳四周,除了書柜外,還臥著一條與他朝夕為伴的黑狗。我告訴他,中國嚴厲譴責蘇聯1968年出兵侵捷。當年8月23日,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發表講話,義正詞嚴地譴責了蘇聯的霸權主義行徑。我們明確表示站在捷克斯洛伐克人民一邊。新華社做了大量抨擊性報道,我們知道他在聯合國安理會的講臺上,代表1500萬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怒斥蘇聯的侵略,也知道他和其他反抗侵略的人士一起建立的“七七憲章”運動,我還把我當年寫的有關“七七憲章”運動的消息送給他。他說,他們清楚地知道這一切,對中國人民深懷感激。
哈耶克向我談起他同希克等一起發表的聲明以及在安理會的講話時,仍不無激動地說,他的這些正義行動使他陷入二十多年的厄運之中。1970年他被開除出黨,失去工作,人們給他戴上了各種帽子。但他熟知法律,堅信五國的干涉是不義的侵略。就是在最困難的時刻,他和數十萬正直的捷共黨員也沒有屈服。1977年,他以及一大批反對蘇聯軍事干涉和堅持“布拉格之春”改革思想的人,聯名組織了“七七憲章”運動,主要是根據捷簽署的人權公約——《公民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揭露當局違背歐安會文件,迫害反對蘇聯侵略的愛國者,并要求就保障基本人權問題進行對話。他們名義上要求保障人權,實際上矛頭直指蘇聯侵略。十多年來,憲章運動的簽名者逐漸增多,最多時有1400多人。雖然不少人為此坐監獄,失業,但他們始終堅信正義必勝。
哈耶克接著和我談起了對捷所發生的11月風暴的看法。他說,他從未想到風暴來得如此之快。他認為,“捷出現的這場風暴是一場平靜、文明的革命。雖然全國幾百萬人游行,工人罷工,學生罷課,但到處秩序井然,連一塊玻璃也沒有打碎。甚至工人罷工造成的損失自己也抽時間補上。群眾主要是對雅克什為首的捷共領導長期以來所奉行的僵化、專制政策不滿。他們不顧國家的主權和獨立,堅決支持蘇聯對捷的侵略。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抱著對1968年‘布拉格之春’的錯誤結論不放,由他們領導的捷共已不能代表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這使他們喪失黨心民心。導火線是警察干預11月17日布拉格大學生為紀念捷克大學生反法西斯斗爭50周年而舉行的游行,這燃起人們心頭的怒火,從而在這場全民的風暴中,短短幾天內就把雅克什等攆下臺了,也使捷共喪失了在國家中的執政地位”。
哈耶克說,社會主義離不開民主,離不開保障基本人權,這些問題,從“七七憲章”運動建立起,就向當局再三申述,并希望對話。但當局的回答是,只有在審訊時才同我們這些人對話。
哈耶克告訴記者,他也是“社會主義復興俱樂部”的成員。“社會主義復興俱樂部”的綱領,也就是他的奮斗目標,即希望把捷建成一個富裕的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他說,他不會再回到捷共之中,但他希望捷社會中的左派力量聯合在一起,建立一個強大的左派黨,同西歐的左派力量
聯合起來。

捷共反思失掉政權之痛
捷的國家政權改變后,捷共新領導反思失掉執政地位的原因。它在一份文件中說,人民曾三次把希望和信任賦予了捷共。第一次是在資產階級共和國時期,由于捷共堅決捍衛勞動人民的利益,共產黨人在罷工浪潮中沖鋒陷陣,在議會選舉中,得到工人階級的支持,贏得在議會中的合法地位。第二次是1945年以后,由于捷共在反法西斯戰爭中英勇戰斗,許多共產黨員流血犧牲,出現了大批反抗法西斯的英雄,人民又把信任給予了共產黨,使它成為領導國家的執政黨。第三次是1968年,杜布切克領導的“布拉格之春”改革運動,敢于向蘇聯強加給捷人民的模式宣戰,開創符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又贏得全民的支持。但是胡薩克和雅克什等捷共前領導人,皆是1968年蘇聯侵捷后上臺的,他們為維護自己的地位,秉承勃列日涅夫集團的意志行事,背叛民族利益和國家主權,堅決捍衛蘇聯入侵,堅持關于1968年的錯誤結論不變,不僅不為當年的受害者平反,而且一直把他們打成反黨反社會主義分子。為了和1968年的改革劃清界限,他們阻礙改革,獨斷專權,喪失了黨心和民心。在11月風暴中被群眾趕下臺,也使捷共喪失了領導地位和國家的社會主義制度。
蘇聯大兵長期駐扎在捷,人民時刻感受到國家主權遭受踐踏之痛。許多黨員坦言,是蘇聯的坦克碾碎了他們對社會主義的信念。還有許多黨員參加11月份的游行示威,是希望能糾正捷共領導人執行的錯誤政策,但沒有想到,會使捷共執政權旁落,社會主義江山變色。
捷共新領導在分析捷共遭到重大挫折的原因時還指出,二戰前,捷屬于世界上十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列。但在蘇聯入侵后,國家處于高度封閉狀態,生產狀況大大落后,和周圍資本主義鄰國相比,人民的生活水平差距極大。這也引起群眾的不滿。由反對派利用各種紀念日掀起的示威風暴,得到廣大社會階層的支持,使捷共不可避免地失去了在國家中的執政地位。國際氣候也是捷共喪失政權的重要原因。戈爾巴喬夫提倡改革,波蘭、匈牙利和民德國內政權的變化,使捷猶如處在孤島之中。西方的滲透和對反對派的大力支持,加速了捷局勢的劇變。
捷共新領導還認為,經過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多年的斗爭,蘇聯、波蘭、民德、保加利亞和匈牙利五國領導人終于在1989年12月4日在莫斯科宣布,“他們國家的軍隊1968年進入捷克斯洛伐克是對主權的捷克斯洛伐克國家內政的干涉,應當受到譴責”。蘇聯同日發表聲明承認1968年出兵的做法是“不慎重和不適當的”。1990年2月6日,哈韋爾總統訪蘇期間,兩國外長簽署了蘇聯從捷撤走7.35萬駐軍的協定,確定在1991年7月1日前分三個階段撤走全部駐軍。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終于結束了歷史上一個屈辱的篇章,奪回了國家的主權和尊嚴。
(作者為新華社原駐捷克首席記者)(責任編輯楊繼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