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和質量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建筑工程的質量安全、使用壽命和使用性能。本文對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術準備、技術應用及質量控制措施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管理
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需要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對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全方面的考慮,提前做好各項預防措施,同時還要加強施工各個階段的質量控制,確保混凝土施工的質量,應建立行之有效的質量保證體系,在確定合理施工方法的基礎上,對混凝土工程施工全過程進行控制。
1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術探析
1.1施工準備
(1)在對混凝土進行澆筑施工前,應嚴格按照國家的驗收評定標準對保護層、控制模板和鋼筋等建筑器材的型號規格進行細致的核對、檢查和測試,使其完全符合相關的技術要求。另外,還應嚴格檢測控制模板接縫處的封閉性和模板支撐處的穩定性。
(2)在對建筑工程進行施工建設前,應牢固樹立施工人員的技術意識、質量意識和責任意識,使其進一步熟悉操作章程和施工要求。同時,也應詳盡地講解混凝土施工建設中的注意問題和注意事項,如要嚴格控制混凝土的振搗時間、鋼筋的間隔距離和剪力墻、梁板、梁柱的混凝土標號。
(3)在混凝土施工建設過程中,要時刻注意施工地段的天氣變化,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對施工建設工作做到未雨綢繆。如提前采購混凝土的降溫避雨材料,以提高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澆筑施工質量。
1.2混凝土材料的技術選擇
1.2.1 水的選擇
水的選擇是很重要的,它決定著混凝土質量的好壞,在制備的時候,人們選擇居民的飲用水即可,不能用工業污水和工業廢水,更不能用海水來制備混凝土,這樣會腐蝕建筑中的鋼筋,導致建筑的使用壽命縮短,嚴重的,還會使建筑倒塌。
1.2.2 水泥的選擇
水泥是混凝土構成的最主要材料,水泥的種類、標號不同,混凝土凝固的時間和形成的強度也存在很大的區別,如果出現水泥選擇的錯誤,則會給混凝土結構的功能形成帶來影響。在混凝土施工中,應該根據工民建工程的設計選用規范廠家生產的合格水泥,同時要注意水泥的類型、標號和生產時間,這樣才能做到對混凝土質量的保證,同時也才能夠做到對材料和成本的有效控制。
1.2.3 骨料的選擇
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組成部分和結構材料,骨料如果出現含泥量、徑級、形狀、理化性能方面的問題,則會出現對混凝土結構強度、形狀、結構的影響,進而使工民建工程的設計目標難于完成。在選擇骨料的過程中要重點控制骨料的技術要點,特別要對含泥量、理化性能和徑級等關鍵參數加以強化,以確保工民建工程混凝土結構的整體質量。
1.3施工流程和技術要點
(1)混凝土的拌合。在混凝土原材料的準備工作完成以后,首先應采用試配法來設計混凝土的配合比。接著應對混凝土樣品進行取樣、檢查、測試和調整,使其完全滿足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最后按照設計好的配合比對建筑工程混凝土進行拌合和量產。另外,在向混凝土攪拌機中下料時,拌料不應超過攪拌機的額定容量;在混凝土拌合過程中,要盡可能避免出現塌落度損失、和易性降低和離析等質量問題;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設時,應嚴格控制骨料的含水量。
(2)混凝土的運輸。在對拌合好的混凝土進行運輸時,要根據工程具體實際選用合適的運送方式。例如,施工現場的水平短程運輸一般選取翻斗車、手推車等運輸器械,高層建筑的垂直運輸主要選用起重機、提升架等運輸工具。另外,應盡量縮短混凝土運輸時間和減少其周轉次數,以避免混凝土出現離析、沁水、流動性降低和砂漿流失等問題,盡可能使混凝土在初凝前就澆筑完成,以確保混凝土的均質性和澆筑質量。
(3)混凝土的澆筑。在對混凝土進行澆筑前,一方面要嚴格核查鋼筋和控制模板的規格型號,使其達到相關的澆筑施工標準,另一方面要選用合理的澆筑手段,必須確保混凝土塌落度小于2.5m。①如選用分層澆筑方法,應根據鋼筋的結構特點和密集程度來對各層高度進行設計。平板振搗器的分層高度一般應低于210mm,插入式振搗器的分層高度大約是其作用高度的1.5倍。②應盡可能地保證混凝土澆筑過程的連續性,如短暫停工難以避免,應盡快地恢復施工,避免前層的混凝土出現初凝的現象。③應時刻注意鋼筋、控制模板等器材的變位現象,單獨澆筑大型梁體,而在無法連續澆筑且剪力較小的部位預留施工縫。
(4)混凝土的振搗。澆筑完成后應盡快地對混凝土進行振搗,這能使混凝土充分地填充控制模板,以提高混凝土建筑的密實度和均勻性。機械振搗比較普遍,人工振搗主要用于選用的是塑性混凝土或者工程量不大的場合。為了避免出現少振、錯振、漏振等問題,應均勻地選取振搗插點的位置,在選好的插點位置進行25-35s的連續振搗,直到混凝土達到無氣泡、無泛漿、無下沉的合格標準。
(5)混凝土的養護。待混凝土完成終凝后,要盡快地對混凝土進行養護,以提高混凝土的硬度和強度,混凝土的養護時間一般為兩周,在此期間應細致地做好混凝土的保溫保濕工作。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質量管理
2.1施工質量的影響因素
(1)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混凝土的質量,所以應嚴格按照相關的技術要求合理地設計其配合比,以確保建筑工程施工建設的質量、安全和進度。由于國家技術部門發布的理論混凝土配合比很難完全滿足工程建設的具體需要,所以應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到施工現場的氣溫變化、運輸方式等因素,采用試配法不斷地調整和優化混凝土的配合比。
(2)混凝土的和易性。所謂混凝土的和易性是指混凝土在進行攪拌時的流動性、保水性和粘聚性等性能的綜合。應嚴格依據相關的技術要求保證混凝土的和易性,避免出現混凝土振搗不實和離析等問題。
(3)混凝土的振搗過程。混凝土澆筑完成后的振搗過程對混凝土的最終質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是因為振搗操作不合理會導致混凝土內部產生蜂窩、氣孔、空洞等缺陷。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單位必須加強對混凝土振搗過程的監督和管理,不斷提高振搗人員的專業素質,并且根據具體施工情況進一步優化混凝土的振搗方法。
(4)施工人員。施工人員是工程建筑混凝土施工建設的核心,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建設的質量、進度和安全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在混凝土施工建設中,施工單位應不斷健全相關的規章制度和質量管理體系,對施工的每個技術環節進行有效的監管,以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質量。另外,施工人員也應從專業技術和管理經驗兩方面來嚴格要求自己,用專業素質來確保工程建筑施工建設的質量。
2.2混凝土施工中的控制
(1)供應商。在采購商品混凝土時,必須要格外重視混凝土供應商的信譽度和產品質量。同時要充分考慮混凝土攪拌站和建筑工程施工現場之間的重要聯系,根據具體情況選用合適的運輸方式和運送路線,并且嚴格控制混凝土的澆筑速度,以確保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的質量。
(2)施工操作。應根據工程建筑混凝土施工要求有效地控制施工建設的進度和質量,盡最大努力防止出現趕工、拖工和停工等問題。例如,在對混凝土進行澆筑時,盡量避免移動預埋的管路和踩踏鋼筋;在混凝土強度未達到1.4Mpa時不應承受重物和踩踏行走。
(3)現場管理。應嚴格按照相關的規章制度對建筑工程施工建設現場進行監督和管理,同時不斷提高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質量意識和責任意識。
3結束語
隨著科技的不斷變革、經濟的高速發展和新材料的日益涌現,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和質量管理已經發展得較為成熟,但也存在著一些影響混凝土施工質量的問題。所以要對混凝土施工建設技術進行不斷的改進、完善和創新,以有效保證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建設的質量、進度和安全。另外,還應明確混凝土施工建設的重點和難點,進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施工建設方案和質量管理體系,以保證工程建筑行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參考文獻:
[1]謝文利.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探討[J].產業與科技論壇,2102,(1).
[2]韓仕賓,江敏,劉培科,劉紅霞.低強度等級水工混凝土耐用性提高措施[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