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交通越來越方便,市民的出行越來越便捷,城市居民對交通的使用量也在不斷增大,所以對路面養護的需要迫在眉睫,由于瀝青路面經久耐用,所以被廣泛的用于城市道路的建設中,傳統的等損壞后再維修的處理手段既加大了成本,也增加的維修的難度,所以預防性的養護技術被有關部門越來越多的重視起來。
關鍵詞:市政道路;路面;預防性養護
前言
預防性養護的開始時間很靠前并且是一套綜合性的處理系統,為盡可能延長道路的使用壽命把路面作為中心來制定全面的、整體的養護計劃,確保在正常條件下實現道路的設計使用壽命并使其盡可能延長。道路這種基礎設施不斷推動著國民經濟向前發展,隨著交通行業的發展,城市道路的整體狀況有較大改善。
1.防范性養護的相關含義
相關部門對市政道路的路面進行防范性養護,主要就是在路面結構處于完善的尚未被破壞的階段以及各種病害的初發時期,對路面展開維護,以避免病害的產生或者是病害進一步發展,保證市政道路的平整性以及完好率,使市政道路的使用達到應有的質量以及預期使用壽命,同時盡量避免道路的大修作業以及中修等維修作業的開展,降低道路維修的材料及成本耗費。從本質上講,防范性養護強調對路面質量問題的提前預防,而非事后維修,它注重在問題尚未發生或尚未造成重大危害的時期,利用較小的投入實現對于路面的有效維護。
2市政道路路面防范性養護的意義
市政道路路面預防性養護有四大優點:一是能保持路面良好使用性能;二是能減少路面壽命的周期成本;三是能延長路面的使用壽命;四是還能節約養護的維修資金。路面路基無論是路塹還是路堤,發生松軟、泥濘和滑坍的狀況大都事因為長期浸水或者積水。即便是路面上的水滲到路基里面去,也會同樣對路基、路面都不利。所以,路拱的運用及其重要,路拱就是把路面做成中間高兩邊低的弓背形狀以便可以及時排去雨水。假如路堤很低,兩側的路邊與原地面幾乎平行,那么路面除了需要設置路拱以外,還需要在路基的兩側預留挖出足夠尺寸的邊溝用來排水。同時在路塹的兩側也需挖出邊溝,這樣路上的積水才能流到小河溝或涵洞、洼地中去。山坡水流較大,常常會沖壞山坡上的路基邊坡,而且路基的邊溝也容納不了這么大的水流,這樣會讓水流漫流到路上導致路面、路基損壞,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在坡口上最少5m以外挖出一條溝,讓水從溝內引到道路外,這樣的溝就叫截水溝或這天溝。在地質不好地段的山坡,設置截水溝,可以截斷水流,防止山坡滑坍。
3.市政道路展開防范性養護的技術措施
加強對路面的養護,比較常用的道路路面防范性養護策略包括以下幾種。
3.1灌縫。由于不均勻沉降、施工搭接、過大荷載、溫度變化及反射裂縫等原因,路面在使用一定時期后容易產生不同程度的反射裂縫;路面開裂后,路表積水在高速行車的作用下,順著路面裂縫滲透反復侵蝕瀝青和集料的界面直至擊穿面層破壞路基。為了防止裂縫擴展凸起基層的進一步損壞,應及時對裂縫進行灌縫處理。
3.2就地補熱。該方法主要是針對路面出現局部破壞情況而采取的措施,比如路面出現裂縫、坑塘、松散、龜裂、沉塘等病害等等,對于這種病害可以采用就地補熱的方法進行處理。在以前,常用的處理方法是將破壞區域內的舊瀝青混合料全部清除,等清除完成之后,然后再用熱瀝青混合料重新填入壓實,這種方法存在著不足之處,比如在冷熱接縫相間的瀝青邊緣往往會留下縫隙,如果碾壓不到位的話,那么路面在短時期內往往又會受到損壞。此外,這種方法還會導致大量的舊瀝青混合料被廢棄,不僅造成資源的大量浪費,還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目前,在養護工作中,利用各類紅外線養護修補設備,對損壞的瀝青路面就地加熱修補,能夠收到良好的效果,這樣不僅能夠節省路面修補的時間,還能夠提高修補的速度,實現快速修補,還可以實現對舊瀝青混合料的最大限度的利用,防止對環境造成破壞。
3.3稀漿封層。稀漿封層是最近幾年發展而來的一種新的封層技術,利用該技術能夠實現對路面裂縫的有效治理,能夠提高路面的平整度,提高路面的防水性能、防磨性能和抗滑能力。此外,該技術還具有施工速度快、工程造價低廉、節約能耗的特點,在路面養護中運用該技術能夠達到改善和恢復路面表面功能的作用,起到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對于瀝青路面的預防性養護,使用該方法能夠收到更好的效果。
3.4路面再生密封。道路修建完成之后,在頻繁的交通荷載和反復的溫度脹縮的影響之下,瀝青往往會發生老化現象,油份逐漸向膠質、碳質轉變,各項指標的性能發生下降。對于這種情況,可以運用瀝青路面再生密封劑對路面進行涂刷,能達到較好的效果,涂刷之后,它可以補充瀝青中的油份,使得老化的瀝青的活性得到恢復,從而也就恢復了路面性能,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3.5薄層罩面技術。薄層瀝青混凝土罩面是介于“傳統磨耗層”與“厚表面處治”之間的一種處治技術。法國是國際上采用薄層瀝青混凝土路面的代表性國家,路網中約30%的道路使用薄層罩面養護,尤其是重交通道路,科氏改性超薄磨耗層出現于1988年,材料組成類似于SMA。薄層罩面可以有效防止下滲水的破壞,有效地降低路面噪音,減少水霧,提高路面抗滑性能,在一定范圍內校正表面缺陷,提高路面平整度。薄層置面結構分為表面磨耗層和黏結防水層2個部分,表面抗滑磨耗層能夠恢復路面的表面功能,提高路面的抗滑性能,改善路面的平整度。黏結防水層能夠保證薄層罩面與原路面結合緊密,防止雨水下滲,適度延緩舊瀝青路面反射裂縫的發展。
3.6路面局部破壞養護
市政道路使用過程中,裂縫、松散、龜裂、坑塘、涌包等局部性的破壞問題的呈現,會直接降低行車的舒適度以及道路的美觀,并且進一步誘發道路的結構性破壞。因此,施工人員在進行路面的防范性養護工作的過程中,還必須針對其道路路面呈現出的局部性破壞問題,采取措施對其進行有效的修補養護,其具體的養護方法如下:
(l)熱補養護。施工人員通過清除破壞區域中所有的舊有瀝青混合料,利用新的熱瀝青混合料進行重新的填充、攤鋪以及壓實,繼而實現對于路面的養護,當前的修補工作主要借助各類紅外線的修補設備來輔助開展。但是,在進行處理過程中,必須將接縫冷熱相間的邊緣部位進行有效的碾壓處理,以避免接縫處出現縫隙。而且,養護人員還必須做好對于舊有的瀝青材料的妥善安置,避免資源浪費以及環境污染等問題出現。
(2)冷補養護。施工人員對路面的局部性破壞進行熱修補的養護,需要較高的修補條件,而且修補工藝的選擇會直接影響到修補效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施工人員可以選用冷拌的瀝青混合料展開修補,并且借助無損檢測技術,來檢查混凝土的結構狀況,以保證道路路面的有效養護。
4.結語
市政道路應用直接關系到國家以及人民的切身利益,道路路面的破壞必將縮短道路使用的質量壽命,甚至造成重大交通問題,使各項利益受損。因此,國家的政府部門、市政道路管理部門。道路建設單位等相關人員,必須加強對于道路路面質量問題的重視,深入貫徹防范性的養護理念,采取有效的技術手段及措施,展開對于路面的有效養護。
參考文獻:
[l]趙國峰.路面預防性養護田[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3(08).
[2]王武民.淺談公路預防性養護田[J].商品與質量:學術觀察,2012(10).
[3]趙蘭洲.淺談市政道路路面預防性養護[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01).
[4]馬少嵐.淺談市政道路路面預防性養護[J].今日科苑,2012(06).
[5]張莉,王秀榮,高曦.瀝青路面預防性養護技術探討[J].市政技術,2013(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