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代小城鎮建筑建設過程中,中小型建筑不僅占據一定的比例,而且具有建設量大、涉及范圍廣等特點,本文主要通過如何建立好中小型建筑實行具體的規劃,并對其創作的具體方式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城鎮建筑;中小型建筑;規劃
前言
中小型建筑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與學習具有緊密的聯系,但是在目前,中小城鎮中該類建筑種類繁多,且具備較高的實用性,因此中小型建筑總量隨之增加,建設好中小型建筑,需要對其規劃和設計進行研究,對提升其建設設計的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文中主要對建筑的空間構造和單體建筑的設計特點進行了闡述。
1.建筑主體空間構造和單體設計之間的聯系
不同的城市有著不同的建筑布局和要求,但是按照建筑群建設特點,一般公共型建筑,如商店、電影院、校區、行政建筑或者部分民用住宅等,都會選擇在城市主干道的兩側或者寬闊的廣場旁實施建設,人們在廣場上開展日常活動,事實上就是處于建筑群相結合的空間構造;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很多建筑群選擇聯合的方式,逐漸建設成一個整體的流動性空間建筑,從而形成了以建筑群為主的新時代城市風貌;做好建筑設計規劃工作,需要落實到具體的街道、廣場或者某一個地段上建筑群的建設格局;而相對于大城市來說,城鎮擁有的建筑物數量較少,且屬于小型面積的建筑,因此對中小型建筑的規劃設計中,應該加入具備觀賞性的建設,因為中小型建筑物在人們視力范圍之內,對建筑的整體形象要求較高,因此對建筑的空間格局建設也有一定要求[1]。
城鎮中單體建筑的規劃建設具有體型小、結構簡單的特點,但是只要將建筑單體進行合理規劃,保持一致性,并將街道和綠化帶進行合理地設計和規劃,也能給人們帶來寧靜、整齊的印象;相對的,如果對建筑群的建設缺乏合理的設計和規劃,就會影響到城市的整體面貌;從而改變城鎮的建筑風貌,需要對單體建筑進行合理的規劃和設計,并對建筑體之間的格局規劃引起重視,具體的改進內容為:
1.1提升城鎮建筑規劃管理水平
當前建筑行業的發展,城鎮建筑的規劃和設計是最為薄弱的工作內容之一,加上規劃水平有限,城市面貌及建設水平愈加低下,主要表現為:街道的兩側、面積和長度之間相差過大,且建筑群之間缺乏規劃,建筑主體整體無觀賞可言,也無法進行空間構造,因此,提升城鎮建筑規劃管理水平,要求建筑規劃和設計相結合,才能有效提升建筑群格局的布置[2]。
1.2以城鎮發展特點為基礎,實現建筑群的多樣化建設
對城鎮建筑規劃和設計過程中,不僅要加強規劃管理力度,還要提升城鎮的整體面貌,改善建筑規劃格局的設計。城鎮的建筑群應該建立起自己的特點,不需要與大城市的建筑一樣統一布局,沿著街道兩側建設的建筑也不需要控制在紅線位置,而是需要在建設前,實行統一的設計規劃,并結合城鎮功能特點和要求,充分考慮自然環境,實現建筑群的多樣化建設[3]。
例如,道路交叉路口處的建筑,不一定選用傳統的建設方式(傳統類型是中間高兩邊低),而可以選擇綠化帶進行布置,不僅可以利用栽植行道樹的方法,還能夠選擇在道路兩側交叉位置,布置長形的綠化帶或者安裝建筑雕塑;在主體建筑前面,選擇栽種低矮的觀賞性草木;建筑的層數應根據不同的地段選擇適宜的高度,一般以3至5層為宜,外圍環境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建設更高的建筑,同時起到豐富城市建筑面貌的效果。總的來說,城鎮的中小型建筑規劃和設計,格局不需要追求高大氣派,而是應以樸實、自然和諧且多樣化的特點為主[4]。
1.3要求單體建筑的設計與整體格局相宜
對單體建筑進行規劃和設計之前,應該充分了解建筑地區的周邊環境,包括地質、自然環境等,通過多方面的因素結合考慮,從而設計出合理的單體建筑,建設出適宜的建筑類型、體積和顏色等,不僅需要滿足建筑自身的協調性,還要與整體建筑群格局相宜;同時要求建筑群的整體建設以簡單化為主,不需要過分突出其獨特性;如果建筑群的外形種類繁多,則盡量選擇中軸對稱的方式進行建設。
2.單體建筑的規劃和設計
2.1單體建筑的設計理念
在當前中小型建筑群的設計中,追求形式化的趨向較為嚴重,形式化的建筑實用性不強,且不利于建筑群整體的空間規劃和布局,導致單體建筑形式過于單一,缺乏特性,主要表現為:①模仿大建筑的建設模式,導致整體建筑的建設效果較差,尺寸比例不協調,形式缺乏美感;②正常的建筑設計順序為:確定立面、設計主題形式,最后才規劃出平面格局,然而大部分建筑在規劃時卻按照相反的思路進行設計,導致單體的建筑規劃和設計不符合建筑規律;③單體建筑設計人員過分注重自我感受,并以建筑的形式主義進行設計,導致建筑的設計與四周的建筑難以協調[5]。
由此可以看出,不以建筑所處環境特點作為基礎的建筑規劃和設計缺乏實用性,沒有充分考慮到建筑的功能使用和技術能力,過分追求形式化的建設,或者模仿大型建筑的設計,會導致小型建筑的建設缺乏獨立的特質和風格,設計理念過于僵化。因此,對獨立建筑進行規劃和設計過程中,應該將建筑的使用功能、自然環境和機構布局等內容加入設計理念,才能保證建筑空間的設計具有多樣化特點。
隨著建筑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建筑的使用功能不斷提高和創新,同時也對建筑結構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只有根據建筑群所處環境的特點,轉變設計理念,才能豐富獨體建筑空間布局和建設形式的多樣化。
2.2中小型建筑空間布局和建設形式的特性
2.2.1簡單化設計
中小型建筑的建設要求主要為:使用功能簡單,建設成本投入低,同時應該合理就地取材,根據建筑群所處環境的特點和技術要求,規劃和設計出合理的建筑空間格局和外形,要求建筑的立面設計以簡單化為主,才能有效保證整體建筑的設計具備經濟合理性,從而達到真實、自然和諧和簡樸的建設效果。
2.2.2自然和諧與簡樸的建筑建設
中小型建筑的規劃和設計,不能脫離資金投入和功能使用要求等實際問題進行設計,而是應該充分考慮建設者的經濟能力、擁有的建筑設備和施工條件,爭取利用最小的投入、簡單的材料和設備、便捷的施工方式建設出較好的建筑效果。自然和諧與簡樸的建設風格符合中小型建筑的設計要求,應該將其應用在建筑的建設當中,以達到事半功倍、層次分明,簡樸中帶有多樣化的建筑效果。如某總工會辦公樓的建設,建筑的總面積為1500平方米,處于重點規劃的建設位置,要求所建建筑多于4層,該辦公樓的建設具有建筑體積小,使用功能簡單等特點,因此應該選擇簡單的一字開平面設計,并對立面的入口位置采取重點處理,達到突出建筑格局建設關鍵部分的目的,達到令人感受自然和諧,又不浮夸的效果。
3.結語
中小型建筑的規劃和設計,除了需要結合上述內容之外,還要充分考慮建筑建設所需的物質技術,選擇因材設計,以普通的建筑材料達到多樣化的建設效果,才能有效地提升建設效果,滿足更多中小型建筑用戶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彭曉春,陳新庚,李明光,黃鵠,林親鐵.城市生長管理與城市生態規劃[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04):117-132.
[2]王祥榮.城市生態規劃的概念、內涵與實證研究[J].規劃師.2013(04):87-104.
[3]沈清基,傅博.生態思維與城市生態規劃[J].規劃師.2012(11):158-174.
[4]曾光明,焦勝,黃國和,王玲玲,何理,曹麻茹,朱舟,周建飛.城市生態規劃中的不確定性分析[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01):218-231.
[5]何永,劉欣.城市生態規劃的探索與實踐[J].北京規劃建設.2013(05):207-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