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闡述了電能計量技術重要性,分析了電力企業中電能計量技術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了電能計量管理的創新及電能計量自動化系統的完善。
關鍵詞:供電企業;電能技術;計量;管理創新
前言
在電力企業中電能技術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技術,其在電力企業中的地位舉足輕重,這就決定了提高其技術含金量也是當前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電能是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能源之一。供電企業作為地方各級的核心企業,在保障供電企業效益的前提下才能夠保證社會的健康穩定發展,電能計量技術便是保障工作中的基礎。如何靈活運用價格杠桿原理,從何對用戶的電量消耗給予合理的引導,實現供電企業的電能計量有效管理,只有進行新型計量技術的探索并推理出科學的改進方法,才能幫助企業從中獲取更多的利益。
1、電能計量技術改革的重要性
電能計量技術的改進,有利于促使電能計量數據朝向真實性發展。時代要求迫使現代的電能計量技術一刻都不停歇的在向遠程化管理方向推進。電力計量技術的推廣,能提高工作效率,也有利于電力計量數據可信度的提高。
1.1 電能計量促使工作管理效率提高
現代計量遠程觀測系統,可以根據掌握具體信息,在第一時間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有效避免因時間延誤而造成的損失。摒棄了過去發現不及時、檢測效率慢、準確率低下、工作效率低的局面,取而代之的現代化電能計量方式優質利用,使得工作管理效率得以充分提高。
1.2 有效防范竊電現象發生以維護企業利益
電能是社會發展的主要能源,無論是生產還是生活都無法脫離電的存在。但是一直以來的竊電行為給供電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因此,供電企業電力計量必要安裝防竊電裝置,這些裝置的安裝技術,國家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只有保障供電企業效益的前提下,才能夠促進電力企業的經營健康穩定發展。對電能計量設備進行不斷的改進與完善,才能有效控制竊電現象,使得企業的經濟利益得以充分保障。
2、電能計量技術存在的突出問題
隨著用戶用電負荷的急劇增加,電力市場的改革正在結合配網改造工程的啟動需求而逐步加強。電力計量裝置在企業中的應用已不再是單純地通過準確的電量計量以維護供電企業的合法權益,而是應用技術分析管理來不斷適應已現代電力能量的需要。
2.1 電能計量的管理手段落后
資產管理沒有實現動態化。沒有新購、庫存、拆回、報廢等環節的具體措施管理。質量分析監督不到位,低效率高成本,如沒有各類各廠電能表的故障分析、質量監督。采購管理不科學。如招標、定標、驗收、抽樣、統計還是沿用過去的手抄法,不但加重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而且容易形成抄表成本高、工作效率低的局面。
2.2 線損統計缺乏準確性
工作人員在抄表中都嚴格遵守所規定的抄表定額,不可以隨便變更程序,這就導致了購售電量的抄表工作無法在同一時間完成,季節性變化大致使線損波動的,造成線損統計缺乏準確性。
2.3 用戶用電竊電缺乏有效監控
自動抄表系統在目前廣泛應用,但是由于對各種竊電方式現場查獲能力不夠,難以發現各種技術竊電手法。抄表負責人應沒有定期審查表示數和計算電量、電費等數據,手抄電表所能掌握的用電信息的有限的有限性無法突破,也沒有及時的到裝表現場檢查,供電部門是通過每月一次的對戶抄表來監察與管理用戶的用電的。缺乏正確性的確定,導致在實際工作中,曾發現因計錯倍率導致電量長期少計的情況。缺乏針對性繼而效率低微,對于有力打擊竊電行為,必須加強對供電企業職工的培訓,完善用電營銷監督管理辦法。
3、電能計量管理的創新
3.1 人員及服務標準化
調動計量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需要建設一支懂技術的高素質標準化人才隊伍作保證。當前,從事計量工作的專業人員,加強培訓和考證,會操作系統,系統就能自動對不符合工作流程的行為予以提醒,有效解決管理不到位的問題,同時要盡量減少計量專業人員的流動,實現電能計量全過程標準化管理。
3.2 預防電能計量故障及差錯的措施
選用的合理容量表計,對于40A以上應采用帶互感器式1.5(6)A 寬負載電能表,以防止過負荷燒毀計量裝置;在雷擊經常發生的地區,應把電能計量裝置由專人負責倍率管理。避免互感器錯發、錯裝或一組互感器變比不同。定期檢查互感器變比,減少止倍率差錯;在用戶側安裝采集器對負荷進行及時有效的調整,調整負控終端以及臺區安裝集中器,加強對需求側的負荷管理,促使有序進行檢查電能表二次回路的完整性,規范安裝試驗用接線盒,達到提高計量可靠性的目的。
3.3 實現電能計量信息管理
建立電能計量裝置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利用功能模塊形成有機聯合的整體。保障用戶側安裝采集器或負控終端以及臺區安裝集中器順利工作。信息采集系統的推廣方面要進一步加強管理,從而促使變電站電能計量裝置為主線,跟蹤管理工作采用微機進行管理,建立電能計量資產的臺賬,逐步做到利用條碼進行識別,及時傳遞業務工作單的工作聯系方式。有利于電力管理者查詢計量業務進行的過程、添加新增用戶、修改用戶基本信息、用戶的檔案資料、電能計量的各統計數據,實現了電力用戶的基本信息等資料管理,等。用戶的供電方式、計量方式都是模塊要處理的信息,同時還有用戶用電設備一次接線圖等。
4、電能計量自動化系統的完善
4.1 采用新技術實現低壓電能計量裝置全部自動化。2013年7月9日,國網天津電科院完成了對原三相電能表自動化檢定系統升級改造,實現了用電信息采集終端全自動化檢測,在國內尚屬首次,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用電信息采集終端檢測即將告別人工檢測時代。也就是說計量自動化系統通過整合和構建統一的計量自動化系統,可實現遠程自動化實時抄表、用電信息異常報警、電能質量監測、線損分析、預付費、用電檢查及負荷管理和負荷控制,在此基礎上能夠實現線損四分以及需求側管理的分析決策,滿足了電力市場的運營要求,達到減員增效的目的,也為供電企業節能降耗工作發揮了作用。計量自動化系統通過與現場終端進行通訊,這樣不僅減少了手工錄入的延期性,提高了抄表表碼的準確性,為線損計算提供更準確的數據,還可以減少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
4.2 計量自動化系統給四分線損系統提供了數據基礎。供電企業于2003年陸續建設并投入四分線損管理系統。2011年開始進行計量自動化系統主站整合建設,將原有的全部廠站端采集設備、負控裝置、配變終端和低壓集抄設備全部統一接入整合后的新計量自動化系統中,并開發有序用電、線損四分管理等高級應用功能。計量自動化系統按照分區、分壓、分線和分臺區對定時采集回來的數據進行處理,再把處理出來的數據發送到四分線損系統,方便了線損管理人員及時掌握電網的線損,同時給決策人員的決策提供依據。
5、結束語
綜上所述,制約供電企業的管理與效益的主要因素就是電能計量技術,因此,為了維護電力企業的穩步發展,就要利用技術創新手段來提高電能的使用率,使電能計量技術成為電力企業經濟效益的屏障,從而達到監控的目的,讓電力企業的工作人員脫離繁瑣的手工勞動,提高工作效率,為節能減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克景,綠色電能的發展策略研究[J],現代科技,2008(2)
[2]胡國柱,21世紀我閑電能的發展現狀分析[J],企業現代化,2009(2)
[3]趙元文,供電企業經濟性分析和發展策略[J],電力研究,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