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損即電能在線路傳輸中所產生的損耗也就是供電量與售電量的差值。眾所周知,線損率是供電企業的一項重要的經濟指標。自從農網整改供電企業抄表到戶后,供電所的計費表由原來的一臺變壓器一套總表變為分散到千家萬戶的電能表,低壓線損也就成了企業的供電成本。對于一個電量基數小的農村供電所而言,低壓線損所占比重尤其之大,細致的低壓線損管理工作便顯得更為重要,而其工作難度不言而喻。線損由技術線損和管理線損兩部分組成,想要做好農村供電所的低壓線損管理工作也必須針對這兩個方面采取相應的措施。
一、技術措施
1、合理確定電源中心
要想合理確定電源中心首先就要考慮低壓臺區線路的供電半徑。線路供電半徑的控制原則上是參考《農村低壓電力技術規程》(DL/T 499-2001)。通過合理選擇配電變壓器的布點,使設備容量密度在1000kw/km2以上的供電半徑控制在0.3~0.4km;設備密度400~1000kw/km2的供電半徑控制在0.4~0.5km;設備密度200~400kw/km2的供電半徑控制在0.5~0.6km。其次就是要考慮負荷中心的問題。以陸溪供電所虎山線路虎山2#公變為例,該臺區改造時雖考慮到供電半徑的問題,將變壓器設在供電區域中心,但由于重負荷基本偏向一側,導致該臺區理論線損達到5.8%。但如將變壓器向重負荷側移動0.2km,雖然最遠供電半徑達0.65km,但理論線損計算結果降低了1.6個百分點。所以必須同尋找物體重心一樣確定低壓臺區的電源中心。
2、加強電壓管理
根據理論線損的計算公式,線損電量的大小與電壓的平方成反比。根據計算可知線路電壓每上升5%線損有功電量將下降約8%。這說明適當提高線路的電壓水平,可以降低線損。提高線路電壓的主要措施就是做好無功功率的平衡工作,提高功率因數,采取自然補償和人工電容補償相結合的方法。與此同時在農忙,負荷高峰時應適當提高電壓,使其接近合格率上限。
3、合理調整負荷
導線中的損耗與其通過的電流的平方成正比,而三相交流線路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在三相負荷平衡的情況下,中性線所通過的電流為零,這樣也可以達到降損的目的。因此,三項負荷不平衡度要盡量低于20%。而當前低壓線路一般都存在接線不合理的情況,甚至有部分農電工錯誤的認為單相運行時的損耗會低于三相運行時的損耗,雖然架設的是三相四線線路,卻把負荷都接到了一相上。暫不計中性線損耗,根據線損計算公式可以知道三相平衡時線損電量為ΔP1=3I2R,而單相運行時的線損電量為ΔP2=(3I)2R=9I2R相當于三相平衡時的三倍。因此通過對用電負荷接線的優化調整,使整個低壓線路的負荷不平衡度在整個運行過程中處于最小狀態就可以在提高供電質量的同時降低線損率。
4、加強配網線路改造
線路線徑、長度和質量對線路的線損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主干線路導線截面積選擇宜按最大工作電流選擇,并應適當考慮用戶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用電量不斷增長的需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盡可能選擇較大的線徑;其次就是要避免近電遠供和迂回供電;另一方面就是要提高線路質量,減少故障發生機率,降低因線路故障造成的損耗。
二、管理措施
管理線損是由計量設備誤差、管理不善以及電子元件漏電引起的電能損失。由于這種損失無規律可循,又不容易測算,通常又叫做不明損耗。在農村供電所的線損管理中,管理線損失是左右線損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管理不到位,形成的損失電量在整個線損中占有較大的比重,甚至部分環節上還相當嚴重。有些地方由于管理不嚴格,造成部分農村臺區低壓線損率長期居高不下,給供電企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1、精確理論線損計算,細化指標制定
為了制定合理的線損指標,應該對線路的理論線損進行精確計算,根據目前線路的接線方式及負荷水平,對各段線路和設備的電能損耗進行計算,不斷收集整理理論線損的計算資料,在整理出線損理論計算的基礎數據后,利用切實可行的線損理論計算軟件對低壓臺區線損進行計算,再結合實際制定出合理的線損指標與考核獎懲辦法,使線損管理工作真正做到科學合理;另一方面就是要將線損指標細化,對低壓線損采取分相計算,分相考核,并針對負荷不同的時間段區別指標下達。
2、加強組織領導,細化監管責任
有了合理的指標,就必須有一個狠抓落實的管理層,否則談線損管理就是一句空話。每個供電所都要成立降損領導小組,并設置專職線損管理員。建立健全線損管理工作的目標管理制度,層層簽訂承包責任狀,做到層層監督、嚴格考核、強抓獎懲兌現,用經濟手段來保證降損工作的落實。
3、規范計量管理,加強表計改造
電能計量裝置的準確與否,是線損統計工作的準確性的保證。加強計量設備管理工作,一是要定期校核用來校驗用戶電能表的標準儀器設備,定期校驗各類用戶的計量裝置;二是要加強安裝和換裝用戶電能表的工作,核實新舊電表起止碼,并根據換表原因做好用戶故障計量裝置電量追補的監督管理;三是要做好計量裝置的防盜措施,做好封鉛管理工作;四是還要盡量加快計量裝置改造工作,多投入計量更準確、自身損耗更小的電子式電能表。
4、提高員工隊伍素質,加強臺區管理員責任心
線損的波動主要是由于管理線損的波動,而管理線損的波動主要是由于受人為因素的影響。例如:線路管理不到位,樹障較多,導致線路接地故障,造成線路損失;計量管理不到位,故障表計不能及時發現排除;責任心不到位,臨時用電和無表用電造成線損升高等等。對于以上一些情況,必須加大對臺區管理員員責任心的培養。一是要定期開展業務培訓和經驗交流,提高整體業務技能水平;二是采取末位淘汰機制,針對部分工作能力低、責任性差的員工堅決待崗或直接解聘。
5、認真做好分析工作,及時發現解決問題
線損分析工作對線損管理尤為重要。要建立線損分析制度,分析影響線損率的主要因素,從中找出相應改進措施,以確保取得降損目的和經濟效益。線損分析的目的是:找出當前線損工作中的不足,明確降損方向;找出線路的薄弱環節,確定線路改善的工作重點;找出降損措施在實施中存在的問題,確保新的降損措施更具針對性和科學性;找出線損升降的原因,確定今后降損主攻方向。線損分析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比分析:一是實際線損率與理論線損率的對比,二是當前水平與平均水平相比較,三是各條件類似臺區比較,四是本期與歷史同期比較。另外在平時工作中要注意記錄電網發生的各項突變因素,并在分析前加以剔除,并在分析后根據其結果制定切實可行的改進方案。
6、加大日常普查力度,及時防竊堵漏
營業普查以查偷漏電、查電能表接線和準確度為主。農村臺區漏電、竊電是線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根據特點和方式,還要針對線損分析結果,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全面與突出重點相結合,白天與夜晚相結合。普查時要多來點“回頭看”,另外還可以加大舉報獎勵機制,在特殊地帶布置一定的眼線加大普查監督的力度,切實做到為企業防竊堵漏的作用。另一方面還需要加大宣傳力度,改變用戶投機取巧的心理,從根源上杜絕偷漏電。
7、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提高管理質量
當今科技日新月異,我們應該大量利用新生科技豐富管理手段。例如當前投入使用的營銷管理系統和精細化管理系統,使用后對規范各項營業抄核收流程和線損分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增加了各項工作的透明度,也降低了各種人為影響的可操作度。
線損管理工作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工作,線損率指標的綜合性和代表性,決定了其在農村供電所管理中的地位和運用,它反映了電力傳輸與營銷過程中所流失的經濟效果情況,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是體現供電所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標,需要從技術和管理兩方面抓。因此,供電所今后管理的一個重點就是動員全體員工,采取一切科學的管理方法,把不合理的電能損失減少到最小,使線損率達到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