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會的主要是任務是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同時其法定職責也是維權。但是由于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和法治建設的缺陷,長期以來,工會維權職能無法有效發揮,經常出現損害職工權益的事件。為此,在新時期下,明確公路企業工會維權職能,更好指導職工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對此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公路企業;工會;維權職能
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企業職工權益可通過多種途徑來保護,但是同時也受多方的侵害和損害。為了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職工自發聯系起來組成工會,發揮工會在維權上的職能和優勢,對于保障職工合法權益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結合某市公路企業職工維權的實際情況對公路企業工會維權職能進行了分析。
一、工會的性質與維權職能
工會是社會經濟矛盾的產物,在勞動關系斗爭中,為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職工自發組成組織,通過與雇主談判的方式來維護權益,這一組織就被稱為工會。與其他社會組織相比,工會具有明顯的階級性和群眾性。其中,工會的階級性是指工會反映工人階級利益、思想和要求,為廣大職工服務。而群眾性則表示職工群體的廣泛性,強調的是工會的工人階級屬性,為在化工服務。
工會的社會職能是指職責和功能,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經濟職能,優化就業人數與組合工資,保證就業;二是民主職能,為職工提供各種民主制度;三是整合職能,增加職工的穩定性與歸屬感;四是社會民主職能,在改善薪酬結構和消除不平等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
而工會的維權職能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即工會宗旨與工會成立的物質基礎。工會成立的根本目的和宗旨就是職工維權,為了有效發揮工會在維權中的作用,而工會成立的物質基礎是工會會費。因此,工會的維權職能是其法定職責,也是職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最重要的方式。
二、某市公路企業工會維權的現狀
某市公路企業工會包括公路設計勘察有限公司、金路實業有限公司和路橋有限公司等多個直屬企業,工會現有職工會員將近2000人,近三年完成公路改造總資產近11億元,形成了以市區為中心的“1小時交通圈”,在城市建設、城鄉一體化發展和完善城鄉公路網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公路企業工會自成立之初,就積極履行自身職能,職能的開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職工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職工愛崗敬業意識,深入貫徹宣傳落實相關的法律法規,提高職工法制觀念和維權意識;積極開展創優活動,定期通過問卷調查方式,了解職工思想動態,并在國慶節、中秋節和春節等重大節日,積極開展“送溫暖”活動,豐富職工的業余生活[2]。
二是為職工辦好事辦實事,按時發放職工工資,用以改善職工生活條件,給予困難職工以援手,并對體弱病多的職工進行定期體檢,將政策向弱勢職工傾斜。加強硬件設施建設,為職工繳納保險,并加強與職工的溝通,為廣大職工,尤其是基層職工創造良好條件。
三是深化民主管理改革,使職工以多種渠道和形式開展民主管理,激發廣大職工參與工會管理的積極性,不斷深化民主管理改革;開展民主評議,規范黨政工聯席會議制度,提高民主生活會質量。
四是做好工會職工的維權工作,積極主動,依法科學維權,提高工會維權機制水平。深入一線進行調查,了解職工的心聲,建立特困職工聯系制度,加大源頭參與力度,不斷完善維權保障機制。
但是工會在維權中也存在不少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認識不到位,無法準確把握尺度,,主要是工會干部對工會的維權職能重要性認識不足,70%會員對工會維權職能認識不充分,在自身權益受到侵犯時,很少找工會維權,加入工會的目的不明確;第二,無法擺正關系,工會干部的素質無法適應形勢發展,工會干部的學歷低、能力差,年齡和精力均無法適應繁重的維權工作,而且基本都是兼職,工作不積極、無信息,使得工會的整體運轉效率低;第三,工會維權的法律保障不充分,工會維權最有力的武器是法律,但是從實際請款看,工會缺乏侵權后的法律維權手段,主要是依賴行政和司法部門干預,而工會無法與用人單位自行調節,就降低了維權的有效性;四是工會很難切入職工維權,主要是因為地位低,很難提出建設性建議,甚至刻意回避一些問題,職工代表徒有虛名、、形同虛設[3]。同時,該市公路企業工會維權工作中還存在其他一些問題,總而言之,工會在保障職工合法權益上,還做得很不到位,還存在諸多問題。
三、公路企業工會維權的方案優化分析
(一)健全維權機制,提高可操作性
加強企業職工代表會的作用,并以制度形式進行固定,以平等協商、集體合同為維權的主要機制。為了更好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建立以訪貧問苦為主要載體的幫困救助機制,并加強民主管理改革,落實三會一公開制度,將局務公開作為深化民主管理的重點,進一步規范黨政工聯席會議制度,繼續堅持和發展職代會制度。
(二)切實提高工會的地位
為了避免企業職工工會日漸邊緣化,就必須不斷提高工會的地位。而提高工會的地位,可建立獨立工會,不受企業制約,使其積極發揮工會職能,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進一步改革選舉制度,選舉工會委員會,做到財務公開,接受職工的監督[4]。設定專職工會人員,由工會委員會聘用,保證企業不干預工會工作,并提供辦公場所。制定詳盡可操作的《工會法》,并明確執行與監督機構。
(三)持續深化工會體制改革
持續深化工會體制改革,重點是強化工會的維權職能,將維權擺到各項工作的首位,使工會成為一個自主性和中立性的社會功能性組織。深化體制改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落實和確立維權的地位,將工會承擔職能劃分為本職職能與輔助職能,牢固樹立維權工作有作為的觀念;二是解決工會工作人員角色沖突問題,工會管理職務不得由政府部門人員擔任,需根據國際慣例,依法維護工會自身的獨立性;三是通過政府、工會和企業三方機制,積極發揮發揮工會在處理勞資糾紛中的作用[5]。
(四)健全與工會維權相關的法制
健全法制,制定和修改與工會相關的法律法規:一是完善工會維權機制建設,形成依法推動法律政策落實的制衡力量;二是不斷完善集體談判制度,確保能夠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三是加強工會管理層建設,特別是注重提高工會干部自身組織。
此外,為了更好維護職工權益,還需要加大工會自身改革力度,創新工會維權的路徑和模式,實施工會社會化維權模式,加強社會化維權建設,提高對維權工作的認識,增強民主管理意識,切實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結語: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職工法律意識的提高,工會在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上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從實際情況看,工會維權的現狀不容樂觀,由于體制機制方面的原因,加上工會自身維權模式的問題,在職工維權上還很難發揮建設性作用。筆者在本文中,結合某市公路企業工會維權的現狀,以及相關的理論知識,對公路企業工會維權的有效發揮,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
參考文獻:
[1]王建玲,苗豐仁.社會化維權是工會維權工作的必然選擇[J].工會工作,2010,08:36-38.
[2]李福潤.對工會改革中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的探索和反思[J].工會理論與實踐,2014,23:1552-153.
[3]黃新輝.新時期中國工會改革與發展問題研究[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12,09:136-138.
[4]鄭學敏.國企改革前后勞資關系變化研究——以閩中N市為研究個案[J].河南大學學報,2011,34:129-132.
[5]常凱.勞資沖突處理法制化: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中一項緊迫的政治任務[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2,32:112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