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小學生一進入高年級,許多變化令老師瞠目結舌。市儈臟口的言語、時髦古怪的打扮、反復無常的舉動、近乎成人化的交往在學生中屢見不鮮。許多老師私下稱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為\"瘋狂一代\"。當前,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特別是多媒體技術的進步,小學高年級學生除了在課堂上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外,他們還可以通過電視、廣播、互聯網,以及報紙、雜志、課外書籍等獲得大量的信息。而這些信息中客觀上存在著大量的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的東西,如暴力、色情、社會陰暗面等。另外由于我國現在社會正處在一個轉型時期,現實生活中客觀上還存在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加之現代家庭對獨生子女的教育存在嚴重的教育不良問題等等。上述幾方面存在的問題向現在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提出挑戰。在素質教育深入開展的今天,如何實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怎樣形成學生良好思想教育素養,是擺在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現在學校教育的一個難題。而班主任老師的思想、行為則決定著班風的形成,對學生的思想道德信念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那么,班主任老師應如何對待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德育教育,下面我就結合自己對學生教育工作談幾點看法。
1小學高年級學生心理發生變化表現的幾種形式
1.1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方式一般是比較單一的正向思維,而到了高年級,學生的逆向思維開始發展,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也日益增強,他們希望能擺脫成人的監護和束縛,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做出逆反行為。
1.2高年級學生度過了從低年級進行各種活動時依賴班主任到獨立活動的過渡的成長期,\"自我\"觀念開始成形,他們(她們)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不愿意讓老師、家長過多的干涉,即有了\"小大人心理\"。
1.3競爭心日益增強。
1.4學生都具有\"向師性\"的心理特點,即希望自己能得到教師的關注與愛護,心底深處潛在著一份尊重教師,愿意接受教師教育的自然傾向的情感。但學生的這種\"向師性\"情感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表現。在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眼中,老師是最崇高、最偉大的,很有威性,是他們心里的\"大王\"。我們經常聽到小學生對家長說的一句口頭禪:\"我們老師說是這樣的\",言下之意,教師的話是絕對正確的,是理。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了小學高年級,由于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和觀察、判斷問題的能力,這時,教師廣博的知識,模范的行為,崇高的品質,敬業的精神,則成為學生熱愛教師,尊重教師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說學生已經學會了\"聽其言,觀其行\"評價教師。
1.5情感不再像低年級那樣外露、淺顯、不自覺,學會了包裝自己的喜怒哀樂的感情。同時,內心脆弱,渴望溝通、排解。
2班主任老師在學生眼中的價值地位
2.1班主任老師是學校的骨干力量,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班主任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常言道:言傳身教,言教在說理,以提高道德認識,身教在示范,以指導學生的道德行為。在學校里,一個班學生的大小事情都離不開班主任,因此,班主任的言談舉止、學識文化等對學生的影響極大,具有明顯的示范性與導向性。
2.2班主任的素質是做好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條件。班主任的思想、行為決定著班風的形成,班主任如果能嚴格管理班級,靈活引導學生,詳細制定計劃,加深師生感情和加強班級凝聚力,班級會更團結,學生會更進步。常言道:打鐵須得自身硬,小學班主任作為帶路人,要具備為小學生發展導航的能力。因此,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是學校搞好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
2.3小學生處于人生轉折的關鍵時期,他們在政治態度、價值觀與世界觀、道德品質、成才理念等方面,需要通過班主任的正確引導,才能往正確的方向發展。因而,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作為班主任應該與學生平等對話,將心比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自己的愛心來換取學生的真心,用希望、激勵等科學教育方法,激發學生上進的信心。
3班主任老師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主要措施
3.1堅定信念,提高自我修養,以健康的心理引導學生。
古人云:\"師者,人之模范也\"。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是學生學習的模范,班主任個人的修養對學生影響最大?,F在社會的發展對教師同樣產生巨大的影響,有正面也有負面的。如果班主任老師不能正確看待和處理這些影響,勢必會影響到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的信念。小學生到了高年級,與班主任、家長日漸疏遠,成為\"陌生\"的熟人。這說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學生在半成人的環境中生活,自卑、猜疑、嫉妒充斥著他們的內心世界。此時,如果學生的人際交往活躍,心理磨合期就會很快過去,但大部分學生卻是生活在一個心理的朦朧時期,特別需要教師的悉心指導。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學生的許多過錯行為都歸結為道德問題,于是班主任用道德的教育方法去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其結果只能與初衷背道而馳。班主任要教會學生傾訴,學會自我減壓,自解心理矛盾。班主任要定期為學生上心理健康課,設立\"悄悄話\"信箱,義務做學生的心理咨詢師;還要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全程跟蹤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發現問題,及時化解,讓學生每天心情舒暢、輕松愉快地學習和生活。
3.2堅持正面引導,以優秀的文化氛圍熏陶學生。
面對社會錯綜復雜的文化現象和社會問題,小學生往往還未具備正確的認知能力,常常是因為好奇心驅使進行模仿,難以辨清其實質或其中蘊含著的積極、合理因素。粗坯話、上不良網站成為高年級學生中不和諧的一幕。網絡是把雙刃劍,但我們不能因噎廢食,關鍵是要像大禹治水那樣既堵又疏。堵就是要增強學生抵御外界不良信息的能力,而疏就是引導學生化害為利,為我所用。這就需要我們教育者及時、有效、準確地把握這些現象和問題,把它提出來置于被教育者面前,深刻分析其實質和其中的合理成份,幫助小學生建構正確的認知,避免盲目地追隨。班主任老師要鼓勵學生上綠色網站,打綠色電話,教育學生遠離惡習,凈化精神家園;同時要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指導學生閱讀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書籍,為學生營造一個求真、向善和尚美的文化氛圍。
3.3加強溝通,以學生的心態理解學生
從理論上講學生的情感體驗與其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有直接的關系。需要得到滿足,便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得不到滿足,便會產生消極的情感體驗。一個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這種情感是客觀存在的,當學生需要班主任老師愛護、理解和引導的時候,班主任老師應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這種溝通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效果最為明顯。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而出現的高年級現象,是每個人成長必須經歷的階段,老師也不例外。其實,當教師以一個高年級學生的心態再來看學生的一言一行,其實那只不過是走向成熟時的一個現象而已,不需大驚小怪。這種現象正說明孩子呼喚一個朋友式的老師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感知他們的喜怒哀樂,撥開他們的迷惘惆悵,分享他們的感動和快樂。做一個學生式的老師,就會縮短學生溝通的距離,就會為學生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如在學生中有一部分同學因追求時髦而抽香煙,甚至吸上癮,在這樣的情況,班主任老師發現問題后應及時與這部同學進行溝通,使之認識到吸煙的危害性,然后在學生中就吸煙問題進行討論,這樣這部分同學將會改正自己的錯誤把煙戒掉了。
3.4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鞏固和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效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學校教育發展的方向,學生的思想品德是學生素質的重要組成部份。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份,我們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時,還包括學生學習文化知識及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時,還必須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一是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特別是創造性學習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著眼于學生\"會學\"、\"善思\"。如讓學生自己發現新知識,讓學生自己提問題,自己總結規律。這方面的能力的培養,對學生認識世界,判斷事物的正確與否很有幫助,從而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二是注重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班級活動,增加集體榮譽感。并使學生在參加集體活動中建立團結、互助、友愛、積極向上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三是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如在班集體的管理中,班主任要充分發揚民主,讓學生自己有更多的機會管理自己,班干部應由學生民主選舉。并適時進行班干部競聘和定期不定期的輪換制,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當班干部的體驗和鍛煉。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3.5家校協作,以真誠之心感化學生
現在的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往往對子女期望得過高,如若子女未能達到他們的要求,有些家長所表現出來的憤怒、失望、冷漠或冷嘲熱諷,常使學生無所適從,感到壓抑,缺乏信心。但家長卻把自己的錯誤教育遺留給學校,一味的全靠學校來糾正這些問題。教育不好就找學校領導說老師的不好等,還有一部分家長在思想上存在一個意識,學生的教育問題一切由學校、由老師來完成,自己不承擔對子女的教育,特別是少數學生家長身上可能還有不良習氣。這些都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影響較大。高年級學生管理的最大難度就是雙休日和節假日。這段時間是班主任管理的盲點。要解決這一問題,班主任必須與學生家長密切配合,培訓學生家長,教授教育學生的方法,開導家長放下架子,蹲下來與學生平等交流,讓孩子說真話、說實話,只有如此,才能打開家長教育孩子的通道,使學校教育事半功倍。教師與學生家長要定期溝通,互相反饋學生在思想、學習方面的表現,研究教育對策,尋找最佳教育方案。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才能為學生教育開辟新的天地。
鑒于上述幾個問題的存在,現在班主任老師在對學生開展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中,還應積極為學生創造寬松的家庭環境,把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由學校延伸到社會,家長。盡管高年級的品德教育僅是教育生活中的一個片斷,但卻是小學生成長的一個踏板,是完美人生的一個環節,我們絕不能忽視這一現象,因為其中蘊藏著巨大的教育財富,是奉獻給小學生最好的精神食糧。十年樹木,百年育人。小學生的道德品質教育,是貫穿一生的形成教育。這一過程任重而道遠,作為班主任老師,只有把握他們的生理心理特征,適合社會發展的需要,科學的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成為有用于社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