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小學生的口語交際施以怎樣有效的訓練,才能把過去忽視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落到實處,學生從被動到享受口語交際訓練,通過訓練提升其語文素養,為人生發展打好基礎,是本文闡述的重點。
【關鍵詞】小學 口語交際 教學 有效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綜觀語文教學現狀: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口語交際能力卻沒到應有發展,辭不達意的大有人在。對小學生的口語交際施以怎樣有效的訓練,才能把過去忽視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落實,讓學生從被動到享受口語交際訓練,通過訓練提升其語文素養,為其人生發展打好基礎呢?
1聯系生活,溝通課堂內外,引導學生多方位有效地口語交際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建議:\"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不必過多傳授口語交際知識。\"小學生好動,喜與人交流,樂于參加口語交際活動。教師設計訓練形式、內容時,應從學生心理出發,注重形式、內容的多樣性、創造性,增強其趣味性,才有利于激發興趣,提高訓練質量。教材中每單元都有\"口語交際專題訓練\",適用性較為廣泛,但生活豐富多彩,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多種多樣,課堂訓練并不能囊括一切口語交際問題。這要求教師聯系生活,溝通課堂內外,引導學生多方位有效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1.1自由辯駁。即學生就某一關心的問題,從正反兩個方面相互駁斥,使參與活動的學生能在民主、活躍的課堂氣氛中交流觀點。人教課標版五年級下冊有\"走進信息世界\"的綜合性學習。網絡是一把雙刃劍,使用不當會產生不良后果,教師開展\"小學生上網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的辯論會,這樣的辯題貼近生活,學生有話可說,有據可論,為他們提供表現機會。學生暢談真實想法,教師畫龍點睛點撥啟發,學生做到言之有理,辯之有節。
1.2導游介紹。教材里有不少介紹祖國大好河山的文章,如《長城》、《桂林山水》、《索溪峪的\"野\"》……讓學生扮演\"小導游\",根據課文內容和搜集的資料編寫導游詞,以導游身份介紹風景名勝。其他學生則以游客身份傾聽\"小導游\"介紹,欣賞美麗風景同時向小導游質疑。學生能把景色介紹得生動活潑,游客的質疑也能輕松地面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斷提高。
1.3走入生活。語文與生活息息相關,脫離豐富多彩的生活,學生不可能養成豐厚的語文素養。教師應致力于溝通課堂內外,引導學生將知識技能與實踐活動相結合,使\"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組織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受時空限制,不如\"把生活搬進校園\"。教師創設符合學生心理、年齡特點的社會活動情境,營造口語交際氛圍,激發說話欲望。如在虛擬\"銀行\"、\"餐廳\"當服務員、在虛擬\"貿易市場\"與人討價還價進行\"買賣\"等,為將來走向社會進行實際交往活動打下堅實基礎。
練是為了用。不踏入社會作實踐探索,縱然練得滔滔不絕也是枉然。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走入生活參與交際。筆者曾嘗試將\"怎樣做個小記者\"的口語交際訓練引入家長會。家長會上,家長們成為學生口語交際的對象,學生以\"小記者\"身份采訪家長。改變了以往的口語交際訓練只限于課堂,只限于師生、生生間的交際練習。
2重視對口語交際綜合能力的培養,增強口語交際訓練的有效性
融\"聽\"、\"說\"、\"交際\"于一體的口語交際,體現現代社會對語文能力的新要求,應注重對學生口語交際綜合能力的培養。
2.1悉心傾聽。\"聽\"是口語交際的第一步,教學過程中首先應教會學生善做\"傾聽者\"。只有聽清楚聽明白,才架起通往\"理解\"的橋梁,才提高\"說\"的質量。口語交際強調聽與說雙方互動,不僅說者會說,還要聽者會聽——不僅聽,還要思考,邊聽邊想,記住說話者的要點,聽出別人的\"話中話\";針對別人的發言進行適當評價,指出別人發言中的優缺點。
2.2準確表達。規范的語言、恰當的用語、清楚的表達、清晰的邏輯是口語交際中對表達能力最基本的要求。廣州是方言發達地區,學生常以廣州白話為交流語言,接觸粵方言較多,即使對現代漢語語法有一定了解,由于習慣問題,在表達時會不由自主用方言。如普通話里的\"我先走\"常說成\"我走先\"、\"這件衣服太大了\"常說成\"這件衣服大過頭\"或\"這件衣服大得滯\"、\"一共有30人\"常說成\"加加埋埋有30人\"……這些都需要教師加強日常訓練的力度,提高學生準確表達的能力。
2.3雙向互動。口語交際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能力,是雙向或多向互動的實踐過程。你說我聽、我說你聽,說、聽雙方思想與情感的交流就在口語交際的過程中。口語交際課,學生之間有聽有說,有評有議,才能充分調動學生思維和語言。口語交際課上,教師可以組織同桌之間、小組之間,用說、問、評、議、比、演等方法,進行討論交流,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3靈活多變的評價方式,激勵為主,增強學生的信心。
蓋杰和伯令納在《教育心理學》指出:\"表揚是一種最廉價、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最容易被人們忽視的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教師在教學中要多表揚少批評,多激勵少指責。帶著\"顯微鏡\"\"放大鏡\"發現學生微小的進步及時給予肯定,堅持以鼓勵的語言激勵學生,幫助學生樹立交際的信心。徹底摒棄評價標準\"一刀切\",根據學生實際設置多樣化標準。除教師評價,還重視學生互評和學生自我評價,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在口語交際評價過程中發展學生評價能力。我們主張學生要敢于自我肯定,敢于表揚自己的進步與創新。
聽得悅耳,說得順口,品得出味兒是口語交際教學的最終目的。教給學生必要的聽說及交際的方法,培養學生文明得體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與人溝通的能力,語文教師任重而道遠,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行之有效的訓練策略。
【參考文獻】
[1]《巧用課程資源,優化口語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 2003.
[2]《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論與實踐》 徐仲林 徐輝 四川教育出版社
[3]《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4]《有效教學的理念與策略》 諶振國 天津教研網20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