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閱讀作為課內閱讀的延伸和補充,極大的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作為一名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積極拓展渠道,為學生的課外閱讀保駕護航。讓學生徜徉在書的海洋中,在書海中去積累語言,親近母語,陶冶情操。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提高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策略。
1讓學生有書讀
應充分利用學校現有資源,在教室內設立圖書角,發動每個同學把自己擁有的課外書捐獻給班級圖書角,供其他同學借閱。同時,利用家長會等機會,經常向家長宣傳讓孩子多看課外書的重要性,針對有些家長不知道何種課外讀物適合自己孩子閱讀的情況,同時也為了避免一些不良讀物對學生的影響,列出一些刊物名稱供家長參考,使每位家長所購買的書能少而精。然后,發動學生推薦自己擁有的最喜歡的一本書,存放在圖書角,登記編號,設專人保管,互相借閱,達到資源共享,從而使家長花較少的錢讓子女看更多的書。
2讓學生有興趣讀
2.1讀中激趣
朗讀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起重要的作用。朗讀是引導學生領略課文蘊含情感的極佳途徑,而學生富有感情和個性化的朗讀就是對語言文字敏銳感覺的表現。小學語文課文,形式多樣,文質兼美,充滿美的魅力,孕育著美的情趣。如《第一場雪》,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教學時,我設計了個性化的朗讀方式:你喜歡哪一段就讀哪一段?你認為怎樣讀就怎樣讀?把你的內心感受讀出來傳染給別人。同學們紛紛行動,很快投入到感情朗讀之中。學生通過小組試讀、評讀,感受到了美麗壯觀的雪景,體會到作者喜雪、贊雪的思想感情。尊重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折射出多彩的個性特點,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
2.2畫中激趣
小學語文課文有許多美麗的畫面和生動的形象。有些課文描寫的意境很美,但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和感受不深,閱讀時往往一帶而過,不能充分地形成\"表象\"。而讓學生畫畫能及時地為學生的思維活動提供必要的表象支撐,解除學生介于文字與實際情境間的思維障礙。可以形象直觀地展示課文內容,給人以豁然而悟之感。如《林海》中有這樣一句話:\"興安嶺多么會打扮自己啊!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這一句概括地描寫了興安嶺的美麗。為了讓學生充分感受興安嶺的美麗,我讓學生反復朗讀、體會。用自己神奇的筆 ,把自己感受到的描繪出來。課堂上學生興趣盎然,邊讀邊畫,邊想邊畫。不多時,一幅幅宛如美麗少女的興安嶺圖畫躍然紙上。通過作畫,學生對課文理解更深了,同時進一步感受到了祖國自然風光的美麗,更激起了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之情。
2.3演中激趣
語文教學的資源非常豐富,我們課本中收入了許多有較強表演性體裁的內容。小學生生活積累不多,生活經驗也不豐富,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課本資源,讓學生演一演,做一做,加強學生切身感受和體驗,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鳥的天堂》一文,寫了巴金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在學習課文時,我讓學生自導自演,自主選擇景點和形式。課堂上,\"導游\"把讀懂的課文內容變成解說詞,生動、形象地向\"游客\"作介紹,\"游客\"也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請教\"導游\",學生在活動中盡情地說,好奇地問,自由地想,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享受到閱讀的愉悅。
3體驗成功的愉悅。
課外閱讀的目的不在消遣,而在提高。課外閱讀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作文能力等多種語文素養,同時豐富學生的精神儲備,為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奠定基礎。因此在課外閱讀的同時,我們或多或少地會對學生提出一些要求,對這些要求,我們也或多或少地需進行一定的檢查,如果我們不注重自己檢查的方法,久而久之,學生往往會把課外閱讀中的積累當作一種累贅,一種負擔,從而對課外閱讀產生一種懼怕心理。如何使學生的閱讀興趣得以長久的保持,使他們將閱讀當作是一種享受,一種樂趣,并養成良好閱讀習慣,我想,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愉悅是十分重要的。
4展示閱讀成果,讓學生學會運用
閱讀更多的是為了運用。在學生閱讀了一定數量的讀物后,我們可通過形式多樣的展示活動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養成運用的良好習慣。如通過故事交流會、古詩擂臺賽等形式展示學生閱讀的內容;通過優秀片斷展示、精彩習作展評、讀后感評比等活動展示學生閱讀所得。當教師發現學生的課外摘抄得以正確合理地運用時,我們則應及時地給予肯定、表揚,以促使學生運用優美句段的良好習慣。當然,課外閱讀最有效的表現方式為作文,舉辦一些作文競賽是必不可少的。我們通過對優秀習作的選評,推薦必要的作品參加上級各類競賽、并向相關網站或刊物推薦,以此來激發學生閱讀、作文的樂趣。
4巧妙點評,激起積累的欲望。
課外閱讀,離不開優美句段的摘抄。如何讓學生將摘抄也成為樂趣,變成一種習慣呢?我想點評是十分重要的。課外摘抄的點評可從兩點入手:一是摘抄的質量。為切實提高學生摘抄內容的質量,除了適當的方法指導,我們還可通過點評加以提高。在學生摘抄的內容中,教師可選取精彩的段落進行朗讀或集體評議朗讀。這一環節的設置要讓摘抄者感受到強烈的成功感。當學生的摘抄連老師都如此贊許時,對于學生無疑是一種鼓動,他們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為老師所動,為同學所動,當然摘抄時他也就得用一番心思了,其質量也一定會得到提高。二是摘抄的數量。對于學生摘抄數量的評價,教師不可千篇一律。因為學生水平有高低,這時,我們不妨作個彈性的評價。對于學習成績較為優秀的學生,我們的要求可稍提高些,而對于中下水平的學生,只要他能認真做了,而且摘抄的質量不錯,我們在評價時,就可以給以高分,給以表揚。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學生的興趣是閱讀學習的關鍵。對閱讀有興趣,就為學生持續閱讀和提高閱讀能力提供了內因條件。因此,語文教師應給學生良好的指導和影響,讓他們積極主動地閱讀,擴大閱讀量,在廣闊的天地里吸取豐富的語文養料,提高品德修養和思想情趣,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