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習英語的黃金時期,小學生聽覺靈敏,模仿力強,心理障礙與害羞感較少,他們比成年人更容易建立起新的語音體系,學得比較自然輕松。新課程標準里指出教師要正視學生的基礎學習和發展要求,遵循英語學習的客觀規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既要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目標,又要尊重個體差異,使課程具有一定的選擇性,以便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的英語水平都有相應的提高。采用多種形式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的特長得到長足的發展。
【關鍵詞】傾聽課堂準備
1在傾聽中培養語感
英語是實踐性強的語言,除了聽老師講英語,學生更要聽原汁原味的英語,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體會到英語語音、語調,語句的自然,字次組合的規律,使之加深對語言的直覺思維、知覺判斷,使之對語言有切實的體會,從而加深領悟,形成語感能力。聽力訓練要遵循由淺入深、先易后難、先短后長的原則,選擇合適的聽力訓練素材。另外,在教學實踐中,還要經常使用多媒體配以圖畫以及中英文字幕進行教學,講一些耳熟能詳的簡短童話故事給學生聽,學生在聽到英語的同時腦海里立馬閃現的是它所對應的中文意思。教師通過手勢等肢體語言做到音、調、意并行,學生通過語言聲音(包括重音、語調、連續等)的識別、分辨,準確地把握故事中的信息來不斷增強學生語感。
2在閱讀中提高認識
閱讀是整體的、系統的綜合性學習過程,由于課文蘊含的審美因素作用,也由于閱讀中學生對課文韻律美的領悟,他們的認識就可能經歷從感性到知性到理性的過程,反復之中認識會產生飛躍,出之于口,明乎于心,閱讀的審美過程自然而形成。朗讀和背誦是培養學生語感的基本方法,是提高學生聽說能力的重要前提。朗讀又分為精讀和泛讀。在指導學生對英語教材中的課文或英語美文進行精讀時,特別強調要學生讀出語言的輕重緩急、語調的抑揚頓挫,還要求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深入理解,準確把握感情,讀出英語的韻味和美感。泛讀也是培養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不僅可以擴大詞匯量,提高閱讀速度,還通過攝取豐富的語言信息來幫助培養語感。對那些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要求其訂閱合適的英語雜志來作為課外閱讀讀物。在朗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對一些經典的英語課文進行背誦也能促進其語感的形成。另外,還可以評選出閱讀能力強的學生作為小老師在班上領讀,學生們會以此為榮從而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的語感也隨之得到了提高。
3應用演示功能,增強課堂凝聚力
在使用傳統的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時,教師因為需要在計算機操作臺上對課件進行各種操作,這樣就會讓教師在講臺上的走動與時間產生一定的延遲,這種情況很容易讓一些注意力不夠集中的學生因為一些冗余的信息而降低對知識內容的關注與理解深度。 電子白板因為其有著更為強大的直觀視覺效果與演示功能,可以更好地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對各項教學內容進行理解。 例如,在做猜謎語一類的游戲時,就可以使用電子白板的拉幕功能來依次將提示呈現出來,謎底在最后進行公布,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并且也能夠更好地讓學生進行深層的思考。在為學生講解一些較為抽象的語法知識、時態時,教師可以通過電子白板為學生提供各種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思路。通過電子白板的功能可以更好地讓學生對各種抽象的語法知識進行深刻的理解, 使得學生的學習能夠更加方便,并且所能夠取得的效果要遠遠的比 PPT 強。總之,與其他的多媒體技術相比,交互式電子白板所具有的交互功能更加強大。 只有教師對其交互功能進行充分地開發,并運用到教學中去才能夠其物盡所用,也只有這樣才有助于對教學效果進行改善。課改要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這是對傳統教學觀念的沖擊。 在小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運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則能夠幫助教師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 增進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讓課堂顯得更加有活力,進而讓課堂教學更加精彩。
4精心準備,巧妙設計作業
作業信息技術活動的選材要與學生的學習、 生活密切結合,在學習中提倡研究性學習,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以網絡為展示平臺,將其他學科與信息技術學科進行整合,從而推動信息技術教育教活動。作業選材要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密切結合。學習任務、練習題的選擇要聯系實際應用,要盡量來源于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問題。 只有讓學生所學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有所用才能讓學生更快地掌握所學的技能,同時還要留有一定的思考題目或練習題目,引導學生利用學會的信息技術去了解、解決生活中一些實際問題。 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表達自己思想的意識和習慣, 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切實提高學生的應用水平。 只要能持之以恒地做到,一定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重點。
采用多種教學形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的特長得到長足的發展。使每個學生既能互相激勵、啟發,又不能互相干擾。作為教師,應當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原則,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嘗試探索,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促進他們學習能力和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