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校汽車維修專業工學結合實際情況,從汽車企業和學校汽車維修專業建設兩個方面闡述我校推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面臨的諸多問題,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推進汽車維修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的策略。
關鍵詞:汽車維修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策略
我校汽車專業人才的定位目標為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較強專業技能的初、中級應用型人才。我校汽車維修專業通過工學結合模式來加強學生對汽車維修專業理論知識的掌握運用和實踐技術技能的培養。目前,我校開展了汽車維修專業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但效果并不理想,工學結合實習過程中存在各種問題有待解決。因此,需要尋找出有效的策略以解決相應的問題。
一、我校汽車維修專業工學結合實習人才培養模式的概況
我校汽車維修專業工學結合實習的教學模式采用“2+1+1+2”的形式開展,即汽車專業學生第1、2學期在校學習汽車專業基礎知識,第3學期在企業參加工學結合實習,第4學期在校學習汽車專業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術技能,第5、6學期在企業參加頂崗實習。我校汽車維修專業工學結合實習合作的企業主要分布在沈陽、遼中各大4S店和維修廠進行。隨著學生數量的增加,安排工學結合實習合作的企業越來越多,對我校汽車維修專業工學結合實習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二、我校汽車維修專業工學結合實習人才培養模式目前存在的問題
1.企業不愿與學校合作培養工學結合實習學生
(1)汽車企業員工流動性很大。工學結合實習學生在企業實習結束后,并未都回到原企業頂崗實習,尤其是一些技術出眾的學生,畢業時有了資本去了另外一些企業,容易造成人才流失。企業更愿意接收參加頂崗實習并且比較穩定的學生到企業進行實習。
(2)工學結合實習。學生第二年時參加工學結合實習,其專業知識不夠全面,不利于企業開展生產工作。學生到企業后,企業需要花費時間、人力和資金培訓學生,學生才能從事企業生產勞動;學生在企業實習過程中難免會犯錯,這樣會影響企業良好的形象及客戶滿意程度。
(3)工學結合實習學生并不是企業正式員工,對其監管工作和安全保障工作存在困難。
2.學生到企業實習的積極性不高和紀律性不強
學生到企業實習的積極性不高的原因:(1)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不夠扎實,容易造成學生難以輕松開展生產創造價值;(2)學生實習目標不夠明確,對企業安排崗位與自身能力和興趣不對口容易造成學生實習的倦怠情緒;(3)企業專業技術培訓和考核制度缺乏或不夠完善,容易造成學生的懶惰情緒。
三、推進我校汽車維修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的策略
1.建立健全工學結合實習定向培訓班和專項培訓班,采取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
工學結合實習定向培訓班施行的方式采取在企業中建設學校培訓基地的方式,學校定期輸送學生到企業參加工學結合實習定向培訓班,經培訓班培訓結束后的學生和企業可通過雙選的形式簽訂定向就業協議。
2.建立健全工學結合實習考核制度和學生專業課程標準建設
工學結合實習考核制度內容從實習過程考核和實習成果考核兩方面進行建立和健全。企業和學校安排專人負責實習過程考核,實習成果(包括實習周記、實習報告或設計等方式)由學校安排專業老師進行實習成果考核評定。建立健全工學結合實習學生專業課程標準,保障學生參加工學結合實習時具備應知應會的汽車專業理論知識基礎和實踐技能基礎。
3.建立健全工學結合實習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創新探索工學結合實習人才培養模式
(1)開展汽車維修專業調研。調研企業,與企業交流并找尋對學校的工學結合實習人才培養模式優秀有效的建議,同時開拓更多的合作企業參與工學結合實習。調研學校,學習工學結合實習人才培養模式,施行優秀有效的學校經驗和理念。
(2)在工學結合實習過程中不斷地總結與創新。在工學結合實習前、中、后每個階段做好工作記錄及工作總結。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指導教師、導師、學生、企業技術人員及企業領導的工作交流和學習座談會。
要推進我校汽車維修專業工學結合實習人才培養模式,應切實圍繞我校汽車維修專業人才的定位目標開展工作計劃。在工學結合實習過程中,應嚴格按照教學計劃進行,不斷地創新和探索更好、更有效的策略,開展工學結合實習。學校應加強校企合作,積極開展工學結合實習,與企業共同培育具有扎實理論知識和較強專業技能的初、中級應用型人才。通過工學結合實習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校企合作雙贏的局面。
參考文獻:
陳松洲.推進高職院校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問題與對策[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1,1(1).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