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我一直拎著三本書上下班。
三本什么書呢?
為什么要帶這三本書上下班呢?
這三本書是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引進出版的美國高中必修課程教材——《健康與幸福》(上、中、下)。一個月前,浙江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邱連根老師把剛出版的三本書送給了我,但同時又提了條件,就是要我為《健康與幸福》寫點什么。眾所周知,命題作文不好寫。三天、五天、一周、二周,時間一天天過去了,我每天忙于應付雜務,好幾次提起筆來,卻又無奈地放下。
其實,我是非常愿意做這樣的事的。究其原因,我想無外乎兩點:一是以我手寫我心,把我內心的真實想法告知大家,與大家一起分享,何樂而不為;二是把好的圖書介紹給廣大師生,何嘗不是一件愜意之事,且這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份內之事。其實,《健康與幸福》這套教材,我在兩年前就已拜讀過。那是在一次會議上,我巧遇了邱連根老師(那時邱老師還沒有當上副總編)。閑聊之際,我要邱老師向我推薦幾本書,我想在教師培訓時向教師們推薦一些休閑但又有點意義的課余讀物。當時,邱老師毫不遲疑地向我推薦了他們社新引進出版的美國中小學生必修課程教材——《健康與幸福》,不過當時還只出版了小學和初中的教材,即3~8年級的。我知道,邱老師長久以來一直執著于引進出版美國的主流教材,這也緣于他一直有著這樣一個情結,即讓中國孩子接觸世界上一流的教材。我最早接觸的一套這類的教材就是他們社引進出版的美國初中理科教材——《科學探索者》。那時正值我國高中的首輪課程改革,當時我正主持嘉興的高中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指導工作,那套教材給了我不少啟發,對我的工作幫助很大。那套教材所體現出來的課程設計,無論是在課程的形式、內容、實施環節,還是評價等方面都有別于國內的傳統課程設計,對此,我印象極為深刻。在當時應試習題、教輔用書一統天下的情形下,此套叢書獨具一格,大受業內學者、教師、學生,甚至家長的歡迎,至今暢銷不衰。此后不久,浙江教育出版社陸續引進出版了高中理科教材《科學發現者》叢書、小學科學教材《科學啟蒙》叢書、美國中學科學拓展課程讀本《技術的歷程》叢書。《技術的歷程》在我的“高中化學90學時”培訓班上大受歡迎,還有教師追問我為何只發三本,我笑答經費所限,如有需要可自行購買。
想我當初拿到中小學的《健康與幸福》時,很強烈的一種感覺就是:它切切實實是我們中國十分需要的中小學教材。但同時,我又問自己,把它歸入哪一門具體學科比較好呢?心理學?思想品德課?生理衛生?社會學?體育?……都不是,因為每一分冊中都有這些學科的影子在里面。但沒過多久,我又自嘲,何必糾結于此?如此較真必會使自己、使這套教材走進一個死胡同,這又何苦來哉?這樣一想,倒也豁然開朗,心想,既然是國外引進過來的,又何必一定要把它歸入國內某一已有課程呢?就算把它作為一門新的課程又何妨?我們倒不妨學學魯迅的拿來主義,大膽地取其精華,為我所用。其實,《健康與幸福》的課程不僅僅是一門簡單的理論或者實踐課程,而是一門開放的、利于教師自主選擇的、學生自主生成的、啟發智慧生活的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的綜合性課程。誠如教材所推崇和倡導的健康觀念:“沒有什么知識會比健康的知識更重要了,因為如果沒有健康知識,那任何人生目標都將無法順利實現。”《健康與幸福》叢書(3~8年級)一共12冊,內容隨年級呈螺旋式上升。每冊書都包含五大板塊內容:心理和情緒、家庭和社交健康,成長和營養,個人健康和安全,藥品和疾病預防,社區和環境健康。粗讀全套書之后,我即向與我接觸的每一位基礎教育研究者、校長和家長推薦了這套好書。
現在放在我桌上的已經是《健康與幸福》的高中版了。高中版的《健康與幸福》延續了小學初中段《健康與幸福》的編寫風格,內容安排方式則稍有不同。上冊24課的內容分別為健康技能、心理和情緒健康、家庭和社交健康、成長與發育;中冊25課的內容包括營養,個人健康和體育運動,酒精、煙草和其他藥品,傳染病和慢性疾病;下冊21課的內容包括消費者和社區健康、環境健康、傷害預防和個人安全。我們再來看看高中《健康與幸福》教材的具體內容:壓力是如何影響健康的?我們可能會面對哪些喪失與悲傷?如何負責任地解決家庭沖突?重要的約會準則包括哪些?為什么青少年懷孕是危險的?如何接受生理變化?食物標簽中包含哪些信息?缺乏睡眠對你的健康有什么影響?為什么人們應當慎用信用卡?自然環境是如何影響人類生活質量的?你被性騷擾的時候應該做些什么?……這里我就舉一個例子。書中講到“建立良好的家庭關系”時,首先是采用學生易于接受的、平實的語言告訴他們:家庭關系不會是完美無缺的,但是擁有最好的家庭生活的愿望是值得努力的,而達成這一愿望的最佳辦法是遵循ACT原則。接著,書中就列出操作性極強的方法,即遵循ACT原則:
·行為(Action):選擇可以促進健康家庭關系的行為。
·承諾(Commitment):承諾成為一名充滿愛心的家庭成員。
·時間(Time):與家人共度時光。
好了,不用再多羅列,看到這樣的內容,我想我們是不是覺得這是一套對高中學生很有意義的教材呢?我們的高中生是不是除了語文、數學、外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以及音、體、美之外,更需要這樣的與健康和幸福的知識相關的課程呢?我們的學生最缺乏的是不是正是這些方面的正面關愛和指導呢?
既然教材這么好,那么下一步就是考慮如何在我國高中階段開設這樣一門課程,讓我們的孩子能馬上接觸到這一教材——這是一個教育工作者的本性使然。這套教材綜合性這么強,我們有相匹配的師資力量嗎?即使師資解決了,這么厚厚的三本書,我們高中階段能安排出這么多課時嗎?……一系列類似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慶幸的是,此時我喜聞上海閔行區已經在25所試點學校(包括小學和初中)開設健康與幸福課程(以《健康與幸福》為教材)兩周年了,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并打算在全區推開。這一消息猶如醍醐灌頂,可以說,我一下子就釋然了。是啊,既然小學都能開設這門課程,難道高中就做不到嗎?相比小學生,高中生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自學能力更強,有些內容完全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再加之,浙江省正在推行高中選修課程的開發建設,如果各學校利用這一契機,把兩者結合起來,豈不美哉?這樣,健康與幸福課程的課時解決了,而教師苦于選修課沒有好的教學內容、沒有高質量的教材這一問題也迎刃而解。
邱老師與我其實是老鄉,我們的祖籍都在湖州德清縣,由于工作關系,我認識邱老師已經很久,對其為人雖不能說非常了解,可也了解一二。我感覺邱老師當下正在執著地從事著的事情是一件好事,一件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好事,一件為孩子們的明天造福的好事。寫下這些文字,于我也算是一件舒心之事,如能達到邱老師所期望的那樣,能給孩子們帶去些許幫助,那更是撫掌大笑之事。
(作者單位:浙江省嘉興教育學院高中教學研究處)
(責任編輯:孫建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