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政治體制改革應遵循制度邏輯

2014-04-29 00:00:00劉歆立
理論探索 2014年5期

〔摘要〕 一夜之間導致蘇共亡黨和蘇聯國家解體的蘇聯劇變被人譽為“現代世界真正的斯芬克斯之謎”,而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失敗是造成蘇聯劇變的重要直接誘因。從制度變革角度來看,戈爾巴喬夫改革啟示我們,當前政治體制改革應堅持社會主義的根本信念,堅持制度改革的正確方向;立足基本國情實際,規避制度模仿的陷阱;進行必要科學的總體設計,規避制度之間的關系混亂;依靠法治力量來推進改革,規避制度成果的夭折;重視改革中新舊制度銜接,規避制度進步的畸變。

〔關鍵詞〕 政治體制改革,制度問題,戈爾巴喬夫改革,改革教訓

〔中圖分類號〕D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175(2014)05-0062-05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在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中“要把制度建設擺在突出位置” 〔1 〕 (P23 ),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定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十八屆四中全會則進一步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為核心議題進行研究部署。這表明,當前我國政治體制改革正在步入制度化推進的軌道。筆者認為,盡管當前關于蘇聯解體的研究成果頗豐,但是從制度層面對直接導致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戈爾巴喬夫改革的研究尚似不夠。應該說,在制度層面,戈爾巴喬夫改革給人們留下了諸多方面的教訓。本文基于這些歷史教訓對我國當前進行的政治體制改革應注意的幾個問題進行一些思考與探討。

一、堅定社會主義的根本信念,堅持制度改革的正確方向

鄧小平早就指出,我們改革總的目的是要有利于鞏固社會主義制度,改革的本質就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在今天的中國,決不能離開黨的領導去改革,否則“必然造成極端民主化和無政府主義的嚴重泛濫,造成安定團結政治局面的徹底破壞” 〔2 〕 (P176 )。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黨中央在正式提出“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目標的同時,多處著墨強調政治體制改革的社會主義根本方向和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發展道路,提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 〔1 〕 (P44 )。2014年7月中央組織部印發《關于在干部教育培訓中加強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的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加強理想信念和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這些都是對包括戈爾巴喬夫改革失敗的社會主義國家改革教訓的歷史洞察和政治回應。

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們國家的根本制度,社會主義是我們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的根本方向。具體地說就是十八大報告指出的方向: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1 〕 (P22-23 )。離開了這個根本方向,改革將因發生制度迷向而成為隨波逐流的“無錨之船”,甚至讓國家陷入四分五裂的混亂狀態與萬劫不復的痛苦深淵。關于衡量一個國家的政治體制及其改革正確與否的標準,鄧小平曾深刻指出:“關鍵看三條:第一是看國家的政局是否穩定;第二是看能否增進人民的團結,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產力能否得到持續發展?!?〔3 〕 (P213 )因而,我們堅持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制度與改革根本方向,從政治進步與國家安全角度看就是要避免像蘇聯、南斯拉夫等國家因改革不當而發生的國家分裂與社會倒退的民族悲劇。

戈爾巴喬夫改革失敗的很大教訓便是丟棄了社會主義這一確保改革發展無虞的“定海神針”,使改革充滿了不確定與變數。一個明顯的證據是他在改革進行了兩年之后在《改革與新思維》中一方面聲稱向列寧求教是“改革的思想源泉”,一方面卻鼓吹與列寧主義背道而馳的價值觀念,什么“人道主義和全人類價值原則”,“民主和自由原則”;“社會公正原則等”等。不僅如此,其改革目標還呈現前后矛盾與相互否定的悖謬特點。1987年11月2日,在紀念十月革命70周年的大會上他說:“我們正在走向一個新世界——共產主義世界。我們一定把這條路走到底,永不回頭!”幾年之后,他卻來一個意想不到的大轉彎,聲稱“自他懂事以來,就一直夢想著要把共產主義埋葬”云云 〔4 〕 (P306 ),把蘇聯國家丑化為“極權主義”的政治體制,并斥之為“專橫的官僚主義的社會主義”、“極權社會主義”、“兵營社會主義”。在這種互相矛盾的改革理念引導下,其改革則是以不斷地左右搖擺的方式不斷地對現行制度的改來改去而讓人們手足無措,而這種毫無方向感的改來改去最終的結果,不僅沒有達到“根本改造”社會主義“大廈”的目的,而且是徹底摧毀了整個蘇聯社會主義制度事業,造成了蘇聯改革的大動蕩與后蘇聯時代的混亂蕭條。

對他的改革,我們在此不作道德善惡與政治對錯上的評判。僅僅指出的是,有人含蓄地諷刺說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是一次“陌生的旅行”,有人則直截了當地把他的改革比喻成“一架不知飛向何處和在哪里著陸的飛機”。這些并非可以一笑了之的揶揄之詞。從政治變遷與政治制度學角度看,戈爾巴喬夫不知道自己把兩種截然相反的社會制度瞬間轉換是一場雖然刺激卻萬分危險的游戲,這與一個蹩腳的司機在飚速駕車中突然猛打方向盤朝相反方向開去是多么的相似!蘇聯國家最終的四分五裂與猛然轉向的司機最后車毀人亡的慘劇又是多么的相似!只不過,蘇聯黨與蘇聯人民成為其這場改革悲劇的無辜犧牲品讓人扼腕嘆息。

二、立足基本國情實際,規避制度模仿的陷阱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是我國的最大實際,也是當前政治體制改革必須立足與面對的最大實際。鄧小平在1992年提出,再有30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拔鞣矫裰髂且惶孜覀儾荒苷瞻幔袊氖虑橐鶕约旱膶嶋H情況辦?!?〔3 〕 (P249 )黨的十八大提出:“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積極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1 〕 (P23 )習近平也鮮明地指出:把改革定義為往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是偷換概念,曲解我們的改革,這反映了我們立足國情實際逐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政治審慎。歷史和現實反復證明,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歷史傳統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西方民主在許多東方國家的推廣不是給當地人民帶來福祉而是災難,例如泰國、烏克蘭等國家的民主亂象與國家動蕩。因而這種政治審慎是完全必要和正確的。

古今中外的政治發展歷史昭示我們,一種政治模式和政治結構的建立,并非簡單地取決于人們的良好愿望和主觀意志,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該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歷史文化傳統、制度環境等。馬克斯·韋伯認為,人們的理性和選擇是在給定的社會歷史時期的制度框架內進行的。當前我國的政治體制改革應充分考慮特殊復雜的大國國情和現代化轉型的歷史艱難,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要絕對避免因為機械照搬其他國家政治制度模式而導致的災難性后果。

有關研究充分表明,戈爾巴喬夫的改革確實忽視了當時蘇聯的國情實際。他以內容抽象的“人道主義和全人類價值原則”作為改革的理論基礎,卻沒有把這種抽象的改革原則與蘇聯國情相結合的思考。因而,一方面他經常為了平衡保守派和激進派而不停止地跳“搖擺舞”。他的搭檔、前蘇聯部長會議主席雷日科夫對此感慨說:“對于‘左派’還是‘右派’,他總是常常作出小小的或不小的讓步,以此求得他們之間的平衡?!?〔4 〕 (P109 )另一方面,在改革的關鍵時刻糊里糊涂地和稀泥。1990年面對雷日科夫的“政府方案”和沙塔林的“500天計劃”這兩個幾乎截然對立的改革方案,他茫然無措后自作聰明地提出了把二者內容機械調和起來的總體方案,試圖同時討好激進派與保守派雙方。然而最終的結果卻是,作為蘇聯共產黨主心骨的中央政治局公開分裂為三派:一派是以戈爾巴喬夫、雅科夫列夫等為代表,一幫是以雷日科夫為代表,還有“沼澤派” 〔4 〕 (P314 );葉利欽趁機對蘇共進行致命地反戈一擊——取締蘇聯共產黨的存在等。

具有歷史反諷意味的是,直至他的改革接近尾聲的時候,他依舊喋喋不休地大談其改革的最終目的是使社會主義“具有現代的社會組織形式”,充分揭示社會主義制度的“人道主義本質”。而在這種對抽象原則盲目崇拜與政治癡迷中他不自覺地便陷入了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陷阱:公開宣稱“不應當像魔鬼怕神仙一樣害怕多黨制”和讓“多元論”充滿每一種刊物;居然提拔在報紙上公然叫囂“首先要通過專制的黨來摧毀專制制度”的雅科夫列夫擔任全黨宣傳部長;毫不猶豫地批準廢除蘇聯憲法關于蘇共在國家中的領導地位的條款第六條 〔5 〕等。

筆者認為,戈爾巴喬夫面對當時蘇聯的實際的確要有改革激情與理論勇氣,但是更應該有立足國情實際的政治智慧與具體謀略,不能把現實中極其復雜的改革天真地做漫無邊際的思想實驗來進行??梢哉f,戈爾巴喬夫的改革理念像唯心主義一樣是只會開花不會結果的,因而不必奇怪他六年“兜售”的改革計劃何以沒有提出提高蘇共執政能力的具體目標與有效做法,建立起實現國家立法、行政、司法民主化的組織機構與政治制度等等,盡管投向了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懷抱卻沒有如愿以償地使蘇聯成功地“民主轉型”而是使國家土崩瓦解。當前我國一些學者似乎有一種“民主中的西方中心主義”情結,一提到政治改革,就是學歐美,提到發展民主,就是“多黨制”、“三權分立”與“國會山”,一廂情愿地把西方國家的民主觀念、民主制度、民主標準、民主模式那一套一股腦地拿過來“指導”中國改革,這實際上不過是在重復戈爾巴喬夫改革“新思維”的歷史覆轍,表現出一種思想模仿上的膚淺與政治認識上的幼稚。事實上,歷史上從來就不存在哪個國家可以通過簡單地照搬別國制度而成功改革的先例,相反失敗的例子卻比比皆是。因而,立足我國國情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是避免改革掉進西方政治制度模式陷阱的重要保證。

三、進行必要科學的總體設計,規避制度之間關系的混亂

在當前政治體制改革中完成機制改革創新需要很好地必要的科學設計,規避改革過程中由于舊制度的存續與新制度的確立而引發的制度摩擦與制度沖突。一方面,我們的需要以壯士斷腕和刮骨療毒的勇氣與決心發動一場突破性的改革,沖破思想認識的障礙和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盡快理順政治體制改革與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建設的系統配套與協調發展,正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政府和社會等的關系,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另一方面,作為改革對象的現有體制機制關涉政治方向和理論是非,我們在改革中要排除“走老路”和“走邪路”的干擾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理,在努力破解諸多問題矛盾中尋求改革的最佳點和平衡點,從而發揮和黨在依法治國中的政治領導作用;中央提出的“全面改革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加強各項改革的關聯性、系統性、可行性研究” 〔6 〕,提出處理好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系正是基于此種政治考量。

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多民族社會主義大國的中國,任何改革舉動都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正如有研究指出的,國家越大,民主化越難。因為國家越大,民主化就越易于導致國家權威崩潰。國家權威一旦崩潰以后,民主訴求驅使下的不同民族因謀求民族自治的傾向而導致國家出現“雪崩”現象,歷史上,我國在“抗戰”勝利后發生的第一次民主化帶來的一個悲劇性后果,就是外蒙古丟失和臺灣主權懸掛。加之當前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復雜性與敏感性,更要充分考慮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在深入摸清實情的基礎上切實可行地進行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提出改革方案與應急預案、路線圖、時間表,做好制度的分層設計與系統配套。否則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難以想象的問題與后果。托克維爾在《舊制度與大革命》中認為,一個壞的制度往往在它開始改革時引發革命。如果這種改革又是一種蹩腳改革者主導的改革,其引發的革命就會釀成一場災難。蘇聯無疑是一個制度弊病叢生的國家,而戈爾巴喬夫又扮演了這樣一個“蹩腳的改革家”實際上也就是“破壞的工地主人”的角色 〔7 〕 (P235 )。

1985年上臺執政后,戈爾巴喬夫首先提出“加速戰略”,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在發現囿于僵化落后的政治體制經濟改革難以奏效后,他便急不可待地轉向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以打破“阻塞機制”,殊不知政治體制改革比經濟體制改革更困難,更復雜,風險也更大,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戈爾巴喬夫在改革問題上的急功近利與心中無數。他的政治體制改革被人稱為 “一年一變”的沒有軌道和制動系統的瘋狂快車:1987年提出建設“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的改革目標; 1988年宣布“要根本改變我們的政治體制”,實行“社會主義多元化”和“輿論多元化”;1989年提出提倡議會民主和三權分立;1990年,實行總統制和蘇維埃體制向“強總統、弱議會”的體制轉變。戈爾巴喬夫政治改革政策幾近一年一大變化,實際上是為了適應局勢迅猛變化而進行的被動調整。終于,在實行總統制一年后的1991年12月,在把蘇聯沖擊的四分五裂之后,這輛失去控制的政改列車終于停了下來。

眾所周知,政治體制改革是對國家權力結構、官員組成、運行機制等進行的制度改變,其實質是社會各階層利益博弈的結果,難免會遭遇到既得利益階層的反對和阻礙,往往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如果缺乏制度的規制與有預見性、全局性、應對性很強的周密安排,局勢失控與引發各種問題是經常會發生的事情。戈爾巴喬夫在經濟改革無效的情況下轉向政治改革本身無可厚非,但從習慣于玩弄政治概念和以政治口號標榜政績政治的官員中脫穎而出的戈爾巴喬夫,簡單地認為蘇聯制度“生滿了銹,它對一切新事物都充滿敵意。它不可能自行革新,不行就是不行”,而在1988年以進行了偏離于制度建設之外的激進改革,結果是舊的政治體制被摧毀,新的又未運轉起來,人們的思想被搞亂了。這正如戈爾巴喬夫自己說的:蘇聯這艘船成了無錨之舟,它飄落搖曳,大家也隨著搖晃。戈爾巴喬夫作為開啟政治體制改革閘門的領導者,由于沒有筑好引導和規制改革洪流的渠道,最終被泛濫的改革洪流所淹沒。

四、依靠法治力量來推進改革,規避制度成果的夭折

古人說,治國者,圓不失規,方不失矩,本不失末,為政不失其道,萬事可成,其功可保。十年“文革”中由于我們一度偏離法治建設軌道甚至提出不要法制的歷史失誤,一方面,形成在整個國家政治體制內人治傳統的痼疾和官僚主義之風盛行;另一方面,造成全民法制觀念淡薄與行為規范失序。為此鄧小平沉痛地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方面。即使像毛澤東同志這樣偉大的人物,也受到一些不好的制度影響 〔7 〕 (P333 )。改革開放后我們一直致力于法治探索,從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16字方針”,到十五大確立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方略,再到十八大提出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16字方針”。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正式提出廢止勞動教養制度,習近平同志強調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中。這不僅是日益深化的政治體制改革對法治力量的需要,而且也是規避改革短期行為與制度成果夭折的需要。

但是,毋容諱言的是,讓法治真正成為黨和政府的行政方式,千百年沉淀下來的心理、習慣與傳統,還會呈現出諸多文化層面的阻力,法律至上等法治精神的確立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還需要很漫長的道路要走,各級政府官員在推進改革的具體進程中偏離法治軌道的行為(例如以言代法現象)還屢屢發生,這值得我們注意與研究。筆者認為,當前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就是通過改革的方式來克服非平等執法、釣魚執法、尋租性執法、非文明執法、限制性執法、選擇性執法、運動式執法、疲軟式執法、非法性執法、滯后性執法等行為,從司法和行政執法領域打通法律運送正義的兩條“大動脈”來為整個法治肌體輸送新鮮血液,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切實落實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與真正地樹立憲法和法律的權威,避免戈爾巴喬夫那種擺脫制度約束依靠個人作用來推進改革的老路。

戈爾巴喬夫改革六年一直未能很好地擺脫前任人治的窠臼,始終在極其濃厚的人治色彩的管理中實現著他的改革理想。例如,他根據個人好惡頻繁進行干部調整,任用干部的重要標準是對“上級個人的忠誠”,而非對黨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忠誠。干部任命實行獨斷任命,稍有意見相左者即被冷落在一邊。僅1988年一年被撤換的各級領導干部就達13000多人,其中部長級干部達60多人,共和國、州委一級達30%~40%,部長會議成員幾乎全部撤換。再例如,他上臺伊始視察西伯利亞就發出號召:各地方應當“自下而上”對改革的敵人施加壓力,而我們(指政權的“先進”部分)則要“自上而下”施加壓力。這個輕浮乃至可以說是政治煽動的號召一發出,全國各地便“激發了不說上百個,至少也有幾十個反對現存制度的派別,包括黨內和人民代表內部的小組乃至形形色色的小派別” 〔3 〕 (P109 )。而且當時的他是多么興高采烈地談“群眾大會把黨的州委書記趕下了臺” 〔3 〕 (P109 )。他的這些擺脫法治軌道鼓勵群眾對地方黨委“造反”來推動改革的做法實際上就是我國“文革”一些做法的翻版。

因而毫不奇怪的是,戈爾巴喬夫的這種隨心所欲的改革的制度成果能夠幸存下來,不遺余力制定的各種規章制度也形同虛設。作為其改革最引人注目的“制度成果“的立法機構的最高蘇維埃以及各級蘇維埃,仍熱是俯首聽命地成為“表決機器”與“橡皮圖章”。

五、重視改革中新舊制度銜接,規避制度進步的畸變

嚴復指出:“非新無以為進,非舊無以為守。”因循守舊的確是制度老化和制度毀滅的前兆,任何一種制度只有經常地回應時代的新要求才能充滿活力。但是問題的另外一個方面是,并非所有的制度變遷都是有效率的。后起制度對已有制度的取代不必然意味著是一種進步或者更有效率,往往只是一直帶有很大風險的歷史試錯。因此,改革必須很好地實現制度變革中破舊與立新的有效銜接,而不是為了邁向某個心目中的目標而不斷地試來試去。改革三十多年的歷史表明,忽視了改革過程中新舊制度的必要銜接與貫通,縱使有了一些新的制度做法也難保這些制度進步發生各種被虛化、扭曲與變形等畸變現象。

例如,我國政治體制上的最大弊端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是權力過分集中,但是解決這一問題不是簡單地一放了之、什么事都不問不管的“亂放權”、“不作為”,而是要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著力轉變政府職能、理順政企政社等關系,建立起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同時要通過制度管人、管事、管權,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之間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和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這些都需要處理好新舊制度銜接貫通與盡量減少彼此之間的摩擦沖突,需要有領導、有計劃、有步驟循序漸進地實施和推進。

戈爾巴喬夫的改革舉措很多是忽視新舊制度銜接與聯系的改革敗筆。例如, 1988年他對現行的勃列日涅夫憲法進行從頭到尾的大手筆修改,修改涉及一多半條文,使整個憲法變得面目全非。但如此大費周折的修憲折騰到了1990年又開始了新的一輪。這種對待憲法如兒戲的態度被一些蘇聯人民代表諷刺為就像對待街頭拉客的妓女一樣 〔4 〕 (P308-309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美國憲法從1787年通過至今對它修改僅26處。再例如,他通過“公開性”引入社會批判機制,發展輿論多元化,表現為一種與現實“僵化社會主義”相決絕的改革氣度。然而歷史的吊詭在于,這種政治決絕最終卻成為蘇聯改革失敗與最終崩潰的重要制度誘因,并使蘇聯陷入了政治局內的自由派與保守派、聯盟中央和各共和國之間、各加盟共和國中的各民族之間的激烈爭斗之中,陷入了政治和經濟動蕩的惡性循環之中。對此,雷日科夫對這位“沉船派”船長的做法表現出一種不理解,“不論這只船是什么船,但它畢竟是我們自己的船。既然我們大家都載著自己的快樂和苦難乘著這艘船航行,總不能讓它遭到危險,即便是為了一個更美好的未來。讓它連同乘客一道沉向海底總是不行的” 〔4 〕 (P13 )。戈爾巴喬夫這種對待社會主義與蘇聯共產黨的“歷史虛無主義”態度,割裂歷史與現實聯系的改革行為,最終走向改革的法場與制度進步反面的教訓無疑是值得汲取的。

參考文獻:

〔1〕本書編寫組.十八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M〕.北京:學習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2.

〔2〕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俄〕尼·尹·雷日科夫.大國悲劇〔M〕. 徐昌翰,等,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8.

〔5〕 俞 邃.戈爾巴喬夫與蘇聯劇變〔J〕.俄羅斯學刊,2012(1).

〔6〕 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若干問題的決定》的說明〔N〕. 人民日報,2013-11-16.

〔7〕 〔俄〕尼·尹·雷日科夫.大動蕩的十年〔M〕. 徐昌翰,等,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2006.

責任編輯 周 榮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本大道香蕉高清久久| lhav亚洲精品| 欧美在线网| 亚瑟天堂久久一区二区影院|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国产视频只有无码精品| 欧美国产中文| 亚洲国产黄色|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在线观看视频99| 久草网视频在线| 99热免费在线| 97青草最新免费精品视频|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国产产在线精品亚洲aavv| 欧美另类第一页| av一区二区无码在线| 人妻丰满熟妇av五码区|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播放| 免费看久久精品99| 欧美色综合网站|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久久小说|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国产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国产你懂的在线网址| 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 国产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看|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亚洲嫩模喷白浆| 日韩在线视频网站| 亚洲欧美天堂网| 久久一级电影| 国产在线自揄拍揄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国产一级视频久久|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综合| 亚洲天堂自拍| 天堂在线亚洲| 国产在线观看成人91| 国产av剧情无码精品色午夜| 国产精品美乳| 四虎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日韩高清一区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 美女扒开下面流白浆在线试听| 久久福利网| 怡红院美国分院一区二区| 欧美伦理一区| 免费午夜无码18禁无码影院| 国产一二视频|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伊人狠狠丁香婷婷综合色|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 中文无码伦av中文字幕| 日本欧美午夜| 亚洲天堂福利视频| 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最新午夜男女福利片视频| 精品三级在线|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成人第一页|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苍井空| 国产三区二区| 亚洲最大福利网站| 亚洲无线国产观看| 成人在线亚洲|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网图区|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一级毛片a女人刺激视频免费| 亚洲综合第一页| 热久久综合这里只有精品电影| 国产日本视频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