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積極推進已經確定的各項改革任務,為今后幾年改革開好頭,具有關系全局和長遠的重要意義。
全面改革砥礪前行之際,中國多領域的治理理念和實踐正經歷一場變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日前審議了改革央企薪酬制度、履職待遇等重要事項,彰顯了決策層穩步推進國企改革的決心。
“實施方案要抓到位,實施行動要抓到位,督促檢查要抓到位,改革成果要抓到位,宣傳引導要抓到位,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效,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共同為改革想招、一起為改革發力。”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切中要害,指明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改革的關鍵點、著力點,為凝聚起更大力量和智慧解難題、闖難關提供了重要方法和基本遵循。
中央最新改革動向再次告訴世人,治理變革對事不對人——不論中資或外資,國企或民企,現階段改革側重會有不同,但指向一致,那就是造就法治、公平、有序的經濟和社會新常態。
近期,伴隨中國執法部門全面嚴查商業賄賂、行業壟斷行為,一些商界“翹楚”先后中招,其中不乏知名洋品牌。
在調查外資商業賄賂問題的同時,執法者同樣劍指某些重量級央企,展現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風。今年以來,在食品、汽車、軟件等行業,執法者開始出重拳整治相關違法企業。
智者應能意識到,在經濟調整升級、機構簡政放權的改革背景下,今后中國市場的真正吸引力不在于,市場主體可通過“搞關系”獲取隱秘的“超國民待遇”,而是可在日趨法治的環境下,光明正大地謀取“國民待遇”,享受法治經濟之利,感受公平公正的陽光,擁有預期穩定的未來。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在多領域的治理變革,是對市場公平的負責,也是對所有投資者的保護。守法經營的市場主體,不應恐懼,而應倍感安心、寬慰。
理念決定行動,道路決定命運。中國經濟的新常態不局限于更可持續、更有質量的經濟增速,而在更深層次上則取決于更加系統的改革頂層設計,更為現代化的治理理念和具有操作性的實現路徑。
把智慧和力量運用到改革任務的貫徹落實中去,必將聚起實干的磅礴力量,做實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務,夯實成就夢想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