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分析了科技特派員制度的創新與推廣現狀對其工作成效進行了研究,在此基礎上對進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員制度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科技特派員;科技體制;農村經濟;下鄉服務
中圖分類號S-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30-10733-02
作者簡介諸葛毅(1958- ),男,浙江蘭溪人,教授,從事高等職業教育與農村科技研究。
科技特派員制度,是國家或地方為探索解決農民、農業、農村問題而實施的一項重要決策,政府通過選派科技素質較高的專業人員但任特派員,進駐農村,為當地農民提供示范、培訓、指導和咨詢等多方面、多層次的科技服務[1]。科技特派員制度是我國現代化農業進程中重要的革新和歷史產物,新時期農村科技服務的一種制度改革與創新,促動了我國農村信息化的進程,為我國“三農”問題的解決和小康社會的實現,發揮出了積極的作用[2]。
1科技特派員制度的創新與推廣
1.1科技特派員制度的形成與推廣概況科技特派員制度的發展大致經歷了調研啟動階段(1999~2002 年)、推廣示范階段(2003~2005 年)和迅速發展階段(2006年至今)三個時期[2]。福建省北部的南平市于1999年3月,首次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225名科技特派員分赴215個行政村安營扎寨。2000年3月,再次下派第二批404名科技特派員。自此,南平的經驗得到廣泛關注。2004年,國家科技部、人事部聯合下發《關于開展科技特派員基層創業行動試點工作的若干意見》(國科發政字〔2004〕542號),逐步在全國推廣。目前,全國已有31個省(市、區)的1 000多個縣(市、區、旗)開展了科技特派員工作,科技特派員創業服務隊伍超過72萬人。
浙江省從2003年開始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在兩年試點的基礎上,2005年全面推開。目前全省每年共派出個人科技特派員1 279名,實現了鄉鄉都有一名科技特派員的目標。科技特派員派出形式有省級派出、市級派出和縣級派出等3種,其中省派科技特派員335名,省級科技特派員派出單位由原來27家增加到32家。2013年,調整選派125個團隊科技特派員,認定100家企業為企業法人科技特派員。浙江省已經形成了個人科技特派員、團隊科技特派員、事業法人科技特派員和企業法人科技特派員4種互為補充、相得益彰的形式[3]。浙江省衢州市在2005年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科技特派員采取駐鄉鎮聯村幫戶的派駐形式,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成為各地政府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有力抓手,促進科技部門工作重心下移、創新農村科技工作機制的有效途徑。
1.2科技特派員下鄉服務“三農”的主導思想科技特派員下鄉服務“三農”,加強調查研究,幫助鄉鎮制定和完善農業、農村科技發展規劃,以機制創新為動力,以增加農民收入為著力點,抓產業結構調整和特色資源開發,引進和推廣適合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的先進實用技術和科技成果,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加速涉農科技成果轉化,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科技支撐。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技服務,幫助當地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等,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科技特派員既為本鄉鎮服務,也幫助其他鄉鎮解決同類技術問題,建立起科技特派員橫向互助合作機制。深化科技服務,開展科普宣傳和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增強農民致富本領,培育新型農民。促進科技體制改革,有效提高科技服務新農村建設的能力,促進農村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建設富裕文明新農村。
1.3科技特派員制度創新的核心內容①政府推動和市場機制相結合。科技特派員實現按需選派、雙向選擇、利益共享,以技術入股、技術承包或租賃經營等形式,與當地企業和農民建立利益共同體。②科技示范帶動與全面推進相結合。科技特派員協助入駐鄉鎮黨委、政府做好科技幫扶和服務“三農”工作,各類科技和農業開發項目的研究和決策,典型示范帶動,分類指導,經驗推廣,直接負責重要項目的實施,全面推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③確保數量與注重質量相結合。鼓勵各地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相關單位的科技人員擔任科技特派員工作,個人申請和組織推薦相結合,選派優秀科技人才到農村第一線,解決農民急需的技術和管理問題。④科技特派員下鄉服務“三農”的工作,在加快農業現代化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中,發揮科技支撐作用。任職期間開展科技特派員基層創業行動,實施項目、推廣技術、轉化科技成果,培養鄉村能人、培育和提升產業(企業),圍繞主導產業、區域優勢產業和地方特色產業的技術需求,增強科技綜合服務能力,富裕一方百姓。
1.4科技特派員制度中的政策待遇①科技特派員在下派期間,仍屬原單位職工,原單位待遇等保持不變,工資、獎金、福利由派出單位從優發放,其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在同等條件下優先。②鼓勵科技特派員創業服務,通過建立利益共同體,發展科技產業,取得合理報酬和收益。③科技特派員申報的以入駐鄉鎮為實施基地的科技項目,政府各部門優先予以支持。2003年至2012年,浙江省各級財政已經安排專項經費1.68億元,目前每年投入科技特派員經費2 700萬元,其中個人科技特派員1 500萬元,團隊科技特派員1 200萬元,這些資金主要用于重點支持科技特派員實施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和有關工作經費、開展農民培訓、建立示范基地、創辦科技服務組織等[3]。④科技特派員下派任職期間,按照政府職能部門的有關規定,執行所在縣市區的艱苦邊遠地區津貼標準。科技特派員的意外傷害保險由用人單位辦理。⑤科技特派員駐鄉時間可以根據工作需要,彈性安排,每年下鄉的時間達2~3個月以上。⑥科技特派員管理制度中的考核制度。浙江省科技廳、省委組織部、省人事廳進一步完善了科技特派員管理制度,出臺了《浙江省科技特派員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加強對科技特派員的責、權、利方面的考核。
2科技特派員下鄉服務“三農”的工作成效
2.1科技特派員下鄉服務“三農”的經濟效益顯著科技特派員到農村創業,以市場為導向,在農業生產領域的關鍵環節融入科技要素,把農民所需技術和農資送到田間地頭,解決農民的實際需要,與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既激發了農民和廣大優秀科技人員在農村開展創業和傳播科學技術的積極性。據統計,2003~2012年,浙江省各級科技特派員牽頭實施科技項目9 515項,創建科技示范基地80萬hm2,建立科技示范戶34 073戶,解決農村勞動力就業204.1萬人,培育發展農業企業432家[3],被農民群眾譽為“永遠不走的特派員”。浙江省衢州市全體科技特派員充分發揮專業特長,積極為入駐鄉鎮開展科技服務,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以2009年為例,衢州市93名農村科技特派員共組織培訓552期,發放科技資料10多萬份,使派駐鄉鎮的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平均增加了9.8%。創建利益共同體19家,形成龍頭企業6家,年投入項目資金8 568萬元,年實現利潤2 561萬元。帶動7 689個農戶直接參與項目實施,使增加收入的農戶達到7 452戶。科技特派員不斷創新服務方式,工作實效性的發揮與多重功能的拓展,顯示出科技特派員制度的實效、活力和社會價值,有利于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進城鄉統籌發展。據統計,目前全國有法人科技特派員單位3.87萬家,形成利益共同體5.14萬個,創辦企業1.59萬家,實施科技開發項目4.5萬項,建立科技特派員服務站1.6萬多個,科技特派員服務農民6 000萬人,創業實現利潤400多億元[4]。科技特派員在農村轉化推廣的一批先進適用技術和成果,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2科技特派員下鄉服務“三農”的社會效益突出①優化了農業產業結構,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科技特派員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為工作重點,以市場為導向,充分利用當地的地理優勢,培育發展高山蔬菜、名特水果、有機茶、中藥材等特色綠色產業。②整合科技資源,促進了欠發達縣(市、區)特色農業(塊狀經濟)和特色產業集聚。通過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浙江省新培育18個省級科技富民強縣試點縣,其中縉云、仙居、蒼南、景寧、龍泉和衢州市的衢江區、常山,松陽、磐安、慶元等12個縣(市、區)被科技部列為國家級試點縣。以江山蜜蜂產業提升工程項目為例,轉化推廣18項科研成果,開發蜂王漿、蜂膠等五大系列49個品種的優質蜂產品,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大獎20多個,國家衛生部“健”字批號產品10個。③傳播了先進科學技術,更新了農民群眾思想觀念。科技特派員始終堅持把農民群眾作為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主體,充分發揮技術優勢,結合當地生產需要,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科技培訓和技術咨詢。④科技特派員堅持科技成果轉化,建立各類農村專業合作社,依托示范專業戶,開展技術服務,培育知名品牌,拓寬銷售渠道,增強了高校、院所科技人員服務“三農”的能力。⑤科技特派員上聯高校、科研院所,下接鄉鎮和廣大農戶,使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項目更加貼近實際,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提高了高校、科研院所服務基層的能力。⑥積極探索科技特派員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開發項目的新路子,吸引工商企業、民間資本等多渠道投資。
3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服務“三農”的若干思考
3.1農村科技工作面臨著一系列新形勢新任務科技進步已經成為農村生產力發展的關鍵性因素,農業科技在拓寬服務領域上面臨新要求,科技進步面臨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的雙重任務。不僅要注重農業技術的引入和推廣,更需注重技術與信息、人才、資金等要素有機結合;不僅注重生產環節的服務,更注重把服務向產前、產后延伸,實現科技特派員工作由單一的技術服務向綜合性服務轉變。科技特派員在農村的社會實踐中,認真履行職責,突出服務重點,堅持求真務實,做到知實情、想實招、辦實事、求實效,切實擔負起傳播科技知識、促進科技進步的光榮使命。
3.2農村科技特派員的團隊協作農村科技特派員的團隊協作十分重要,加強各級特派員之間的工作交流、問題探討、相互合作,實現專業互補、信息互通、聯合服務,從而更進一步發揮區域科技特派員服務團隊的整體合力,延長技術服務鏈。充分利用各級科技特派員服務團隊,不同鄉鎮科技特派員在必要時,能根據自身能力的大小和專業需要,可以通過行業組調度,實行跨區域服務,形成整體合力,成為一支既分散各地,又具有整體優勢的科技服務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