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據青島市休閑漁業發展狀況,應用SWOT分析法,研究了青島市發展休閑漁業的六大優勢、五大劣勢以及面臨的4種機遇和3個挑戰,進而得到青島市休閑漁業的可持續發展的個性化戰略,以期為青島市休閑漁業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 青島市;休閑漁業;SWOT
中圖分類號S9-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30-10622-04
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12BAD14B0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27154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4103053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2014KJJCB33)。
作者簡介周彤(1993- ),女,山東青島人,本科生,專業:資源科學與工程。*通訊作者,副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從事系統生態學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研究。
休閑漁業又稱娛樂漁業,是一種依托漁業設備與空間、漁業生產場地、漁業產品、漁業經營活動、漁業自然環境與人文資源等發展起來的,與人們的休閑生活、休閑行為、休閑需求(物質和精神的)密切聯系,與現代旅游相結合的新型交叉產業[1]。發展休閑漁業,投資少,見效快,不污染環境,還可以帶動釣具、釣餌生產,水產品市場和交通運輸業、餐飲業、酒店業等其他服務性行業的發展,可以說是一舉多得。從世界范圍來看,在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許多發達國家,休閑漁業早已興起,并已形成一種重要產業。當前,已經有很多學者針對休閑漁業的發展進行了不同層次的研究[2]。陳思行探討了美國休閑漁業的發展狀況,為國內休閑漁業發展提供了參考[3];吳凱等人分析了發展休閑漁業的意義以及我國發展休閑漁業的制約因素和有利條件[4];商弘應用SWOT方法分析了我國發展休閑漁業的機遇和挑戰[2]。而青島傳統農業發展存在著很多問題,亟需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因此筆者將應用SWOT分析,研究青島市發展休閑漁業的優勢、劣勢以及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進而得到青島市休閑漁業發展戰略,為青島市休閑漁業發展提供建議。
1青島市休閑漁業發展背景及情況
1.1傳統漁業的發展問題
1.1.1捕撈強度失控。盡管青島市已采取多種措施對海洋捕撈業進行調整,嚴格執行伏季休漁制度和近海捕撈作業規定,但整體上看,實際捕撈強度仍然過大,尤其是在近海從事捕撈作業的小漁船數量難以控制,近海漁場荒漠化現象的加劇將直接導致漁業產業的終結。
1.1.2生態環境惡化。隨著青島經濟的迅猛發展,近海海域也遭到嚴重污染,使海域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對生物資源和人們的健康產生有害影響。近年來,海水養殖業為海洋捕撈的替代產業,在青島市發展迅速,但大規模海水養殖的無序發展也造成了嚴重的環境問題。
1.1.3生物資源衰退。水域環境惡化和捕撈強度失控使漁業資源日趨衰退[5]。對于海水捕撈業而言,由于水質污染和捕撈過度,不僅導致近海生物的多樣性遭到破壞,而且使青島市近海漁業資源大量減少。
1.1.4經濟效益下滑。青島市水產品總產量在8年間主要呈下降趨勢,中間略有回升。養殖的水產品產量比較穩定,但捕撈水產品產量下降比較明顯(圖1)。
1.2發展休閑漁業的必要性發展休閑漁業是解決漁業、漁村和漁民問題的一條有效途徑。休閑漁業是開放式產業,就業覆蓋面廣。發展休閑漁業不但有助于優化產業結構,促進漁區經濟發展,還有利于促進漁區的對外交流與開放,美化漁區環境,提高漁區知名度,從而為漁區發展帶來更多機遇[6]。
1.2.1有利于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青島市近年來漁業資源銳減,漁業經濟效益降低。當前,青島市漁業已經從天然捕撈為主轉向養殖為主,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的問題和矛盾突出,必須轉變發展方式,適應新階段的新要求。休閑漁業是將旅游與漁業有機結合的一種新型的交叉產業,休閑漁業不僅為游客提供新的旅游機會,增加旅游收益,又可以解決休漁期間漁民的生產生活問題[7]。
1.2.2滿足大眾消費心理。在休閑漁業中,人們所能觀賞體會到的自然、生物、人文旅游景觀等能夠為人們的休閑漁業活動提供環境與空間服務,還能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有助于身心健康,滿足人們的休閑需求[8]。
1.2.3經濟服務功能。休閑漁業能夠優化環境,提升區域旅游形象,從而使休閑旅游增值;良好的休閑旅游環境能夠帶動周圍地價的增長,帶動相關產業,如餌料生產行業、漁具、休閑服飾、交通運輸企業和烹調餐飲業、賓館服務業等的發展,從而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1.2.4生態服務功能。休閑漁業資源對環境有“正外部”效應。環境的“正外部”性主要是指休閑漁業發展時在合理開發、保護生態環境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環境經濟效用[9]。
1.3青島市休閑漁業發展情況當前,發展休閑漁業的利潤空間很大。養殖戶原來只是單純養殖,發展休閑漁業后,有更多游客來此釣魚釣蝦,并且吃飯、住宿,魚蝦價格提升,平均收入可達到原來的4倍。而青島市休閑漁業目前主要以以下3個類型為主。
1.3.1休閑垂釣型。這是一些專業垂釣園和設施較完備的垂釣場,以開展垂釣活動為主,集娛樂、餐飲為一體的休閑漁業。它是青島市發展的重點和亮點,全市建有集柳園水鄉、棘洪灘中華埠果園釣魚場、馳騁垂釣園、莊陽漁場、南泉兄弟緣釣場等數十家休閑漁場,滿足了部分城市居民生活質量提高的需求,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而且也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1.3.2觀賞魚生產型。是以觀賞魚引進、養殖生產、經營為主的產業。現有養殖企業有10余家以養殖冷水魚為主。如青島聯誼生態園冷水魚養殖基地,集水產品養殖、休閑旅游為一體,引入了大鯢、三文魚、虹鱒魚等多個品種的魚類。
1.3.3生態觀光型。結合當地的生態環境和旅游景點,綜合開發水資源,集觀景、休閑、度假、垂釣于一體。它對青島市旅游業的拓展極具潛力。
2青島市休閑漁業發展SWOT分析
SWOT分析,即基于內外部競爭環境和競爭條件下的態勢分析,就是將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會和威脅等,通過調查列舉出來,并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而結論通常帶有一定的決策性。
安徽農業科學2014年2.1優勢分析
2.1.1產業發展基礎條件優勢。青島海岸線長730.64 km,海島69個,近海海域1.38萬km2,海岸線綿延曲折,共有49處海灣,灘涂3.8萬hm2。多種經濟海洋生物的繁衍棲息場所都聚集在膠州灣及青島近海,有較高的生物多樣性,季節性強,漁業資源種類豐富[10]。青島轄區的海域和海島所處的地理位置比較優越,適合進行人工魚礁建設的海域很多。在青島市原有的海洋漁業中,有多種項目適宜建設休閑漁業。近郊的水產養殖基地(主要以池塘養殖基地為主)適宜建設休閑漁業垂釣項目;人工魚礁區和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區適宜建設海上垂釣平臺;捕撈漁船適宜建設海上捕撈、垂釣項目。
2.1.2適宜的氣候。青島地處暖溫帶,瀕臨黃海,海陸兼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舒適宜人。一年中最熱的8月,平均氣溫25.3 ℃,比同緯度內陸低2.0 ℃。最冷的1月份,平均氣溫-0.9 ℃。全年均適宜游客進行戶外活動,有利于休閑漁業的發展[11]。
2.1.3旅游資源與廣闊市場。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伙伴城市和奧帆賽舉辦城市,青島在國內外的知名度不斷提升,未來幾年青島旅游的人數將越來越多。無論接待總量還是增長速度,都位居我國重點旅游城市的前茅。
同時,青島地區的海釣運動走在全國的前列。海釣運動既能消遣娛樂,又能結交朋友,受到青島市民的推崇。這其中包括市區海邊垂釣的愛好者,以及包船到遠海釣魚的發燒友。因此,無論遠海、近海,青島市休閑漁業的市場相當廣闊。
2.1.4交通條件優勢。青島市的交通基礎設施條件較為完善。空運方面目前已通航國內 50 個城市和首爾、東京、洛杉磯等13個國際(地區)城市。青島的公路交通也非常發達,已擁有濟青、膠州灣、青銀等十幾條高速公路。
青島市總長451 km的濱海大道與濱海公路將膠南沿海黃金岸線不可多得的旅游資源整合為一體,連接起瑯琊臺、靈山島、國家森林公園等5處重要的風景區和旅游度假區。一方面可以滿足來青旅客的交通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機聯系不同地區的休閑漁業資源,拉動休閑漁業的發展,
2.1.5海洋科研優勢。青島市具有得天獨厚的海洋科研優勢,也是全國海洋科技力量的“富集區”,擁有中國海洋大學等一批國內一流的涉海科研、教學機構。雄厚的海洋科研力量為發展休閑漁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保障[12]。
2.1.6休閑漁業發展有一定基礎。據統計,截至2011年,青島市共有省級休閑漁業示范點15處。預計到2015年,青島市將培育省級以上休閑漁業示范基地30處,創建10個海上田園、海鮮品嘗、節慶休閑等休閑漁業品牌。此外,青島市還開展了一些有影響力的休閑漁業活動,2013年青島市即承辦了3項國家級垂釣賽事,另有多項區域內的釣魚比賽活動,有助于形成品牌優勢。
2.2劣勢分析
2.2.1規范發展尚需完善。青島市的休閑漁業目前已初具規模,但在規范發展上尚需進一步完善。休閑漁業屬于第一、第三產業的交叉產業,其歸屬問題一直沒有得到確切的解決,休閑漁業行業協會和相應的民間團體一直未正式組建,缺乏監護人[2]。
2.2.2觀念亟待改變。青島市在2000年前后就已經出現了近海資源衰退、漁民收入增長緩慢現象,時至今日,絕大部分漁民仍堅守在傳統漁業崗位上。這是由于當前從事漁業的生產者多是世代相傳的漁民。讓他們轉變觀念,由生產性的捕撈業轉到休閑性漁業,在一定時期內還將存在一定的難度[11,13]。
不僅漁民需要改變觀念,政府部門也需要提高認識。一些地方相關政府部門對休閑漁業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認識不足。雖然海洋與漁業行政管理部門已意識到休閑漁業的巨大發展潛力,但呼聲微弱,難以引起相關部門的共鳴[14]。
2.2.3投資主體單一,資金支持不足。當前,對于休閑漁業的政策扶持較少,投資主體單一。休閑漁業中投放人工魚礁、投放苗種、移植藻類等任務工程量大、周期長,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我國漁區的經營體制的現狀主要是小農經濟為主,銀行、稅收等部門都沒有具體的財政、金融支持,這就導致青島市漁區內各家各戶分散經營、自負盈虧。在這種條件下,青島各漁區、漁港現有的資金投入難以從事高水平的休閑漁業,這就會導致漁民從事休閑漁業的積極性下降。
2.2.4管理、從業服務人員素質較低。我國的休閑漁業是從漁民、漁村起步,從業者大多缺乏專業技能的培訓,文化程度普遍較低[11]。休閑漁業場區的管理及從業服務人員大多數來自當地漁民,游客難以獲得知識和技術的專業輔導,不利于整個場區的管理經營。旅游業非常注重游客的體驗過程,如果游客不能獲得較好的體驗,休閑漁業將無法獲得長期的充足客源;管理經營者的素質較低也會進一步制約休閑漁業的規模擴張和質量的提高。
2.2.5當前休閑漁業缺乏特色,檔次不高。當前,青島的休閑漁業規模比較小,功能單一,這是由于從業者沒有把握休閑漁業產品的本質特征,沒有把握休閑漁業應當注重賣“漁”的感受。休閑漁業當前缺乏情節創意性,吃得多、玩得少,看得多、參與少,缺少個性化。檔次不高則是指設施不配套、功能單薄、相關服務滯后,通訊、醫療、安全等服務設施都很落后。當前,不少“漁家樂”的店面仍屬于臨時性建筑,缺乏高品位、上檔次的漁場。
2.3機會分析
2.3.1政策支持。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與省旅游局聯合制定《省級休閑漁業示范點評定辦法》。全省已授牌110處休閑漁業示范點,并將參照星級賓館、A級旅游景點的管理辦法,根據示范點基礎設施條件、建設規模、運行等情況對示范點實行花級管理,以提升省級休閑漁業示范點的品位和檔次,完善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建設和服務質量。此外,青島城陽區政府規定:對評上《省級休閑漁業示范點》的單位,每家給予20萬元獎勵。各方面政策的強力支持為休閑漁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機。
2.3.2企業資金流入。在最早興起休閑漁業的沿海地區,不但漁村漁民加入,一些大型企業也紛紛看好這個產業。全省涌現出一批休閑漁業娛樂公司、海釣娛樂區。
2.3.3“好客山東”旅游平臺依托。2008年山東省凝練出現代旅游品牌形象的“好客山東”(Friendly Shandong)標識。在品牌體系建設與宣傳推廣下,“好客山東”品牌知名度、美譽度迅速提高,品牌影響力、輻射力不斷增強。該旅游平臺為青島市休閑漁業制造了品牌依托。
2.3.4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21世紀將是一個休閑的時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壽命的延長,休閑時間的增長,一個大眾化的休閑時代正在到來。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休閑是高層次的精神享受,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后,人們必然追求的目標。現在的城市人都在渴望回歸自然,都想親自體驗一下打魚的樂趣。因此在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態勢下,休閑漁業必然會獲得長足的空間。
2.4威脅(挑戰)分析
2.4.1區域旅游競爭日趨激烈。由于休閑漁業的區位條件以及產品的雷同,其周邊城市、省份往往都會對當地形成強有力的競爭。山東省內有煙臺、威海、日照等地同樣在積極發展休閑漁業,省外有大連、秦皇島、舟山、廈門、珠海、三亞等旅游業發達的海濱城市,對青島構成強有力的競爭。
2.4.2生態環境問題。近年來,由于人們向大海無度的索取,加之近海漁業水域遭到嚴重污染,青島的母親灣——膠州灣,天然濕地面積銳減,濕地生態環境日益惡化。海洋休閑漁業主要集中在近海和淡水水域,這部分水域通常是魚類的各個生命階段和活動的重要棲息地。并且,休閑漁業涉及的人類活動比傳統漁業更多,如果管理不善,其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將遠遠大于傳統旅游業[11]。因此,休閑漁業區的旅游產品設計和旅游環境容量預測是休閑漁業開發要正視的問題[12]。
2.4.3休閑漁業開展有一定的季節要求。尤其是海上項目,需要考慮氣溫、風浪等綜合因素,一般來說當天氣轉冷時游客量就會迅速減少[2]。例如青島市,夏季的游客量很大,春秋季節較為平穩,而冬季就非常稀少。休閑漁業的淡季旺季明顯的特性使得選擇休閑漁業作為一項長期謀生的職業存在一定困難。
3青島市休閑漁業發展戰略
從青島市休閑漁業的SWOT分析中可以看出,開發機遇與挑戰并存,但機遇大于挑戰。為了使青島休閑漁業發展抓住機遇,充分發揮優勢,提升休閑漁業的核心競爭力,青島市休閑漁業的發展戰略應堅持可持續發展、科學引導、個性化發展。
首先應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1996年我國政府制定的《中國海洋21世紀議程》提出了中國海洋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因此青島海洋休閑漁業也必須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即休閑漁業的發展必須與保護海洋漁業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相結合,嚴防漁場退化,積極維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其次,堅持科學規劃,加強引導。這就要求充分發揮青島海洋科技優勢。要加強休閑漁業的科學性的規劃引導,與漁業發展、經濟社會發展、新農村建設旅游業發展等規劃相銜接。
個性化發展意味著發展休閑漁業必須從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出發,依托漁業生產過程、漁民文化生活和漁區風情風貌,突出特色,增強休閑漁業文化功能、科技含量和轉化增值能力,提升休閑漁業發展整體規模、層次和水平。同時,為打造特色,應加強宣傳推廣工作,為漁業發展搭建平臺,通過舉辦垂釣比賽、文化展覽、展銷會、魚類評比等活動,因地制宜地打造品牌,推廣休閑漁業文化,增強行業的競爭力和吸引力。
總體來看,青島市休閑漁業的發展趨勢可以參照青島市漁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即到2015年,發展以垂釣為主的休閑漁業基地,以近郊的水產養殖基地(主要以池塘養殖基地為主)為依托,建設休閑漁業垂釣項目;以人工魚礁區和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區為依托,建設海上垂釣平臺;以捕撈漁船為依托,建設海上捕撈、垂釣項目。發展以漁村生活體驗為主的“漁家樂”休閑漁區,在重點漁村建設漁村生活體驗區,完善服務設施,讓游客體驗吃海、住海、趕海、玩海等漁家生活。發展以海上觀光及海島旅游為主的休閑漁業,結合海島開發,開展海上旅游觀光和海島旅游項目。發展以“漁文化”為主題的漁業節慶活動,結合漁業節慶活動,開展觀海景、吃海鮮、購海貨、海洋科普展示等特色活動。
4建議與討論
4.1開展休閑漁業示范創建活動根據《農業部關于促進休閑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按照休閑漁業的主要類型和地域分布特點,分期分批創建一批有規模、有特色、效益好、管理規范、帶動能力強的休閑漁業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分別以“節慶、垂釣、觀光休閑、漁村度假”四大主題為主要形式,發展不同種類的休閑漁業。進一步挖掘漁村漁業文化,充分利用示范漁村豐富的文化沉淀與休閑漁業的有機結合,整合漁業示范點現有的景觀,推出更具特色的服務與活動。在示范點建成后,帶動當地居民由傳統漁業向餐飲業、服務業等第三產業轉型,并逐漸形成規模效應,帶動當地的產業發展。
4.2全方位打造休閑漁業青島市的休閑漁業需要在產品的創意上做文章,組合旅游資源,突出區域特色,將休閑漁業作為一個重要的漁業增長點,不僅需要傳統以食為主的方式,更需要向玩、游、樂并舉的方向發展,將休閑漁業產品中漁業基地、漁莊、漁家樂、漁業公園、旅游島等產品結合起來,共同發展。同時,大力宣傳以節日為代表的休閑漁業活動,為休閑漁業的未來發展開拓更廣闊的舞臺。
4.3建立休閑漁業管理機構,統籌漁業資源,拉動整體發展城陽區海洋與漁業局在2011年推動成立了全省首個“休閑漁業專業合作社”,成立了“城陽區垂釣協會”。其他城區為統籌規劃全區漁業資源,也應當建立協調機構,各部門之間更要妥善處理利益關系,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4.4政府通過政策、資金、服務鼓勵支持海洋休閑漁業發展政府作為投資主體應積極投入資金用于改善海洋漁業的生產條件,促進海洋休閑漁業的科技進步。引入市場機制,積極鼓勵縣、區、鄉、村、個人投資,廣泛吸收多方資金,以項目帶動開發,建立起財政扶持、金融支持、吸引外資、個人投資等多元化的投入機制。政府要為休閑漁業提供各種信息,搞好道路、交通、市場的建設和管理,消除專業化聯合和跨地區發展的各種行政性障礙。
從總體上看,青島市休閑漁業還處于行業的新興階段,無論是本地還是外地,其口碑、品牌效應都不足,并且由于大部分休閑漁業位于郊區,會給人一種檔次低的錯覺。這種情況下,特色發展戰略是非常有必要的。青島市的休閑漁業必須能進行行之有效的整合規劃,打造品牌,因地制宜,同時考慮到交通、經濟發展、文化等一系列因素,才有可能取得長足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柴壽升,張佳佳.美、日休閑漁業的發展模式對我國休閑漁業發展的啟示[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