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進入2014年汛期后,思南縣所有鄉鎮均發生過暴雨或大暴雨。自4月1日后,思南縣先后遭受10次大范圍強降水襲擊,其中最嚴重的一次是7月13~17日全縣大范圍持續性降水。幾次暴雨導致下墊面過于飽和,河水上漲迅速,農作物連番受災,氣象部門及時提供了暴雨天氣預報,嚴格執行“三個叫應”的原則 ,減少了國民經濟損失。在此主要對2014年7月13~17日發生在思南縣暴雨的服務進行總結,提出適合氣象思南氣象服務發展的有關建議,能更好地為當地黨委政府服務。
關鍵詞 思南;暴雨服務;總結;降水特征
中圖分類號S16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30-10609-02
作者簡介周繼先(1990- ),女,貴州遵義人,助理工程師,從事氣象服務研究。
思南縣位于貴州省東北部、銅仁市西部,地處武陵山腹地,烏江流域的中游。思南縣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 137.8 mm,最高年降水量1 765.5 mm,最少年降水量720.8 mm,年平均暴雨日為29 d,主要出現在春夏兩季。思南縣幾乎每年都有大范圍或局部暴雨發生,給人民生命和財產帶來了巨大損失。2014年7月13~17日這次暴雨持續時間長、強度大、范圍廣,短時間內河水陡漲,水庫蓄水劇增,引發特大暴雨洪澇災害,造成道路、橋梁、通訊、電力、水利設施及房屋大范圍損壞,農作物大面積受災,損失異常嚴重。數次暴雨連番襲擊思南縣,給思南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可定義為極端天氣事件。
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發生頻率逐漸增加。據可靠資料[1]顯示,全球變暖確實導致有些地區暴雨和強對流天氣發生頻率增加,所以有必要對暴雨服務過程作出總結,以便今后作為參考。近年來,氣象工作者對氣象服務的標準化研究比較激烈[2-4],希望通過標準化的流程來為當地人民政府提供較好的服務。如劉敏對湖北省2008年初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氣象服務進行了總結并反思[2],陸幗英對巴州“96.7”特大洪災抗洪氣象服務做了總結[3],同時中國氣象局對預警發布做出了規定,這些事例都說明氣象服務需要一個標準化的流程。筆者在此對2014年7月13~17日發生在思南縣的各鄉鎮降雨量進行分析,重點總結這次暴雨的服務過程,按照“三個叫應”的原則,通知鄉鎮負責人和縣委、縣政府及相關部門及時采取措施,為暴雨發生后減少了經濟損失,同時使氣象部門在公眾中的形象得到了提高。
1降雨量特征分析
這次暴雨主要是受高空槽、中低層低渦切變線的影響,加之臺風“威馬遜”持續維持,南風增強,建立了有力的水汽通道,導致銅仁地區出現大范圍持續性降水。據思南縣25個兩要素區域自動站和1個七要素自動觀測站(縣城即思唐)實時雨量監測(圖1a)統計,思南縣27個鄉鎮7月13~17日各鄉鎮累計降雨量在438.5 mm(邵家橋)~284.5 mm (興?。?,均超過同期歷史平均,其中邵家橋、三道水、塘頭、天橋、思林5個鄉鎮累計降雨量超過多年平均降雨量的1/3,大部分鄉鎮累計降雨量在多年平均降水量的1/4~1/3。從累計降雨量的分布情況來看,最大降雨量主要出現在思南縣中部和中部以南鄉鎮,全縣大部分鄉鎮降水量在氣象記錄上均屬于極端天氣。這次暴雨影響范圍很廣,降雨強度很大,思南縣中南部大部分鄉鎮15日05:00 3 h雨強均在40 mm以上(圖1b),暴雨之強、影響范圍之廣、災害程度之重是思南縣有氣象紀錄以來最嚴重的年份。
邵家橋是此次暴雨累計降雨量最大的鄉鎮,選取邵家橋鄉鎮作為代表,分析邵家橋14日20:00~17日05:00逐3 h雨強變化(圖2)可見,此次暴雨有2個雨強峰值,過程降水時段集中在14日23:00~15日17:00和16日02:00~11:00,該暴雨過程臺風持續在海上維持,促使高原槽遲遲不能東移入海,新的高原槽生成并移入貴州,導致第二次大范圍的降雨產生。
2氣象服務
2014年入汛以來,思南縣高度重視汛期氣象服務工作,先后制定《思南縣氣象臺業務管理辦法》、《思南縣氣象局2014年關于汛期氣象服務每周調度制度》和《思南縣氣象局2014年氣象災害分災種會商研判應急專家庫》,扎實做好汛期氣象服務工作,做到各項工作有安排、有落實、有檢查,確保汛期氣象服務工作的萬無一失。嚴格執行重大天氣24 h領導帶班值班制度,日夜密切監測天氣演變。重要信息采用手機短信、專題材料及QQ等發布方式對外服務,力爭做到“防災減災,氣象先行”。
2.1提前發布預警信息汛期期間,高度重視天氣演變。根據市氣象臺11日指導預報“12~13日我縣將有一次較強的降雨天氣過程”,首先提前制作重要天氣專報,報送縣委、縣政府及相關部門,并同時通過手機短信、qq信箱等渠道發布暴雨預警信息,及時通知防汛辦、應急辦、國土局地災辦。短信中還特別提示“請各鄉鎮及相關部門注意防范由持續性降水引發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積極做到暴雨發生前各部門都有所準備,將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降到最低。圖1 思南縣各鄉鎮2014年7月13~17日累計降雨(a)和15日05:00 3 h雨強(b)圖2思南縣邵家橋2014年7月14日20:00~17日05:00逐3 h雨強2.2密切跟蹤天氣變化,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制作服務材料值班人員和帶班領導24 h嚴密地監測天氣,根據雷達回波的演變判斷天氣發展趨勢。嚴格執行“三個叫應”制度,對降雨量達到50 mm以上的鄉鎮及時通知該鄉鎮黨政辦以及地質災害聯絡員,對降雨量達到100 mm以上鄉鎮再次通知該鄉鎮黨政辦及鄉鎮負責人,并報告縣領導;同時根據暴雨預警信號的發布規定,在災情直報發布預警信號方面,14日07:45思南縣近12 h已達到或將達到50 mm,思南縣氣象局及時發布暴雨藍色預警,隨著降雨的持續,14日09:39變更為暴雨黃色預警,14日12:33變更為暴雨橙色預警,啟動暴雨四級應急響應,15日05:05變更為暴雨紅色預警,15日14:00啟動暴雨三級應急響應,16日繼續發布暴雨紅色預警,16日19:00啟動暴雨二級應急響應,17日繼續發布暴雨紅色預警,17日14:00調整暴雨應急響應為三級。待暴雨結束后,及時解除暴雨預警信號和應急響應。暴雨發生期間,通過手機短信、qq信息和政府網站后臺每2 h對外滾動發布一次各鄉鎮雨情,及時通知各鄉鎮未來雨勢的變化。接到思南縣大河壩山體滑坡險情,趕往現場進行災情調查和現場服務,并對發生災情的地點制作特別專題搶險服務。
2.3加強部門聯動,及時上報災情過程前和過程中單位分管領導多次同市局雷達站、氣象臺進行電話會商和網絡信息溝通,及時掌握天氣變化趨勢和調整服務方案。同時多次電話通知防汛辦、國土局、政府辦等部門了解服務的重點,尤其是對烏江流域水位、長灘單站服務。17日16:50烏江洪水溢堤,緊急同烏江上游余慶、湄潭、鳳岡、遵義縣、石阡5縣進行電話會商,及時了解上游雨情和最新天氣情況,為烏江流域的統一調度做好準備,特制作抗洪搶險專題預報一期,呈送縣人民政府主要領導。由于暴雨發生持續時間長,下墊面已經極度飽和,各地質災害隱患點極有可能發生滑坡、泥石流,在暴雨發生時,思南縣氣象局派出專門人員赴災區進行災情調查,及時通過災情直報向上級部門上報,事后及時總結并對服務總結評估,建立氣象服務個例檔案,以待以后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