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渦豆6號是以高產、抗病、高蛋白的皖豆14×皖豆12為母本,以高產、穩產的皖豆23×渦8220-2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經系譜法選育而成。該品種有限結莢習性,紫花、灰茸毛、圓葉,生育期100 d左右。株高75 cm左右,有效分枝2.0個,子粒黃色、褐臍、圓形,褐莢,百粒重19 g左右。成熟時完全落葉,不裂莢,商品性好,抗病、抗旱、耐勞、抗倒伏,適應性強,綜合農藝性狀優良。2012年省生試中8點次全部增產,平均產量2 964.0 kg/hm2,較對照中黃13增產9.36%。經農業部大豆及大豆品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兩年平均蛋白質含量為41.53%,脂肪含量為20.99%。該品種2013年通過安徽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關鍵詞 夏大豆;渦豆6號;親本選配;選育體會
中圖分類號S56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30-10479-01
作者簡介姚莉(1972- ),女,安徽渦陽人,高級農藝師,從事安徽省夏大豆區域試驗、示范和育種工作,及國家食用豆產業體系合肥綜合試驗站渦陽示范縣綠豆新品種試驗示范和推廣工作。
1選育經過
1.1選育背景沿淮淮北地區夏季作物以種植大豆為主,特別是渦陽縣每年大豆種植面積在8.67萬hm2左右,平均產量也只有1 725.0 kg/hm2,主推品種多引用江蘇、河南、山東的大豆品種。因此亳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致力于培育適合沿淮淮北地區生產要求的、中抗以上大豆主要病蟲害的優質高產夏大豆新品種。
1.2選育目標選育出產量潛力在3 750~4 500 kg/hm2、能夠適應黃淮南片、年度和地區間適應性好、品質優良、熟期適合淮北地區生產要求、中抗以上大豆主要病蟲害的大豆新品種。
1.3親本選配
1.3.1母本。為皖豆14×皖豆12,有限結莢習性,株高80 cm左右,白花、灰茸毛、圓葉、中熟、子粒黃色、橢圓形、褐臍,褐莢,百粒重20 g左右,高產、穩產、優質的大豆品種資源。
1.3.2父本。為皖豆23×渦82202,亞有限結莢習性,株高70 cm上下,長葉、紫花、灰茸毛、子粒黃色、圓形、黃臍,黃莢,百粒重18 g上下,抗逆性強,品質優良。
1.4育種過程渦豆6號(渦0506)是亳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2000年用皖豆14×皖豆12作母本、皖豆23×渦8220-2作父本,進行有性雜交,采用系譜法經過多年選育,于2007年育成。2000年收獲9粒F0,2001年分6個單株收獲F1;2002~2003年連續兩年選擇農藝性狀優良分離株F2~F3;2004年去雜除劣F4;2005年在高代株系F5鑒定圃中06號綜合性狀表現突出,代號0506;2006年株系繁殖鑒定F6;2007~2008年參加所品比試驗,連續2年居品比首位,平均較對照中黃13增產750%;2009年參加省預試較對照中黃13增產4.46%。
2產量表現
2008年亳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品比試驗,平均產量2 861.40 kg/hm2,較對照中黃13增產890%; 2009年參加省預試,平均產量2 602.05 kg/hm2,較對照中黃13增產446%;2010年省區試中7點次全部增產,平均產量2 846.70 kg/hm2,較對照中黃13增產8.15%;2011年省區試中8點次7點增產1點減產,平均產量2 683.05 kg/hm2,較對照中黃13增產733%;2012年省生試中8點次全部增產,平均產量2 964.00 kg/hm2,較對照中黃13增產9.36%。
3特征特性
3.1植物學特性該品系有限結莢習性,紫花、灰茸毛、圓葉,生育期100 d左右。株高75 cm左右,有效分枝2.0個,子粒黃色、黃臍、圓形,褐莢,百粒重20 g。成熟時完全落葉,不裂莢,商品性好,抗病、抗旱、耐勞、抗倒伏,綜合農藝性狀優良。
3.2品質特征經農業部大豆及大豆品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2010年蛋白質含量為41.44%,脂肪含量為21.27%;2011年蛋白質含量為41.62%,脂肪含量為2070%;兩年平均蛋白質含量為4153%,脂肪含量為2099%。
3.3抗病性經南京農業大學人工接種2010年鑒定,中感大豆花葉病毒病SC3,中抗大豆感病SC7,高感大豆胞囊線蟲病;2011年鑒定,抗大豆花葉病毒病SC3,中感大豆感病SC7,高感大豆胞囊線蟲病。
4栽培技術要點
4.1播期渦豆6號屬夏大豆中熟偏早類型,應適期早播,最佳播期6月上中旬。
4.2合理密植在中上等肥力田塊播種量22.5萬~27.0萬株/hm2為宜,如播期推遲應適當加大播量。
4.3田間管理要早間苗,早定苗,保全苗,留勻苗,提高單株生產力。注意中耕除草,合理灌溉,防旱排澇,及時防治病蟲害。
5選育體會
5.1明確育種主要目標育種目標要符合社會、經濟發展對品種的更高要求。即在高產的前提下,加強培育品質性狀優異的品種,按照育種目標的具體要求選配雜交親本,進行育種思路的創新和技術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