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克》是一部苦樂參半的喜劇。影片講述了一支古怪的樂隊,他們是如此自命不凡,以至于樂隊主唱頭上永遠都套著個紙糊的大腦殼。本片的有趣之處就在于,他們到底有多自大?要想欣賞本片,觀眾不需要了解任何關于音樂的背景知識,也不一定要多么熟悉這個大腦殼的原型弗蘭克·賽德伯頓(Frank Sidebottom),1970、1980年代非常受歡迎的英國音樂人克里斯·希耶維(Chris Sievey)創造的卡通形象,盡管這部影片把他塑造得怪異非凡,讓你真心希望自己對他很熟。

《弗蘭克》樂此不疲地把那些人們覺得酷的東西拆解開來,并故意揭破了關于音樂靈感來源的一個永恒神話:所謂天賦,就是經過艱苦努力對創傷性經歷實現的最終征服。多姆納爾·格里森(演員布蘭頓·格里森之子,最近宣布將出演第七部《星球大戰》)扮演喬恩,一個夢想成為音樂家的創作歌手,寫些關于無聊的郊區生活的爛歌。無常的命運把他變成了名字沒法念出來的Soronprfbs樂隊的鍵盤手,當時樂隊正在偏遠的愛爾蘭鄉間錄制一張新專輯。喬恩是以喬恩·容森為原型虛構的,容森也參加了編劇,并曾在1980年代初跟弗蘭克·賽德伯頓的樂隊呆過一陣子。
才華橫溢的格里森是為本片制造出輕快效果的關鍵因素,他給角色注入一種活力,使之能夠跟最不具備音樂性的觀眾建立起互動。他總是在滿心歡喜地試圖取得冷若冰霜的樂隊其他成員的認可,顯得既天真可愛,又笨拙得讓人尷尬。這些成員包括總是置身世外的娜娜,以及好斗又花癡的克拉拉,后者毫不掩飾她對喬恩的厭惡以及她對弗蘭克加以控制的訴求。樂隊的配器很奇怪——克拉拉演奏泰勒明琴(theremin),一種電子合成器——而它們的演奏者更奇怪。喬恩像是個不諳世事的孩子,絕望地試圖通過更新朋友圈狀態把所有人拽進21世紀。
只有弗蘭克本人——邁克爾·法斯賓德演出了這個角色的深度與脆弱,而且還是在他無法使用面部表情的前提下實現的——對喬恩報以善意和尊重,他有時候看起來像是整個樂隊里唯一的正常人。這個大腦殼下面包裹著的人,神智是不是清醒?喬恩經常被迷住。弗蘭克顯然象征著某種音樂彌賽亞。或許我能寫出好歌,喬恩心想。要是我能踏上正確的情感旅途就好了,只要我能說服樂隊寫出有人真心想聽的旋律就好了。我們一定要打破常規,但同時又贏得觀眾喜愛,對吧?毫無疑問,等待著他的是一場災難。

作為一部不斷圍繞著古怪做文章的電影,《弗蘭克》采用的結尾方式可謂中規中矩,樂隊籌集到足夠的資金參加了得克薩斯州的“西南偏南”音樂節,主唱的真實面目在那里不止一次被揭開,喬恩則在那里獲得了對于愛、生活和精神疾病的必要認識。
如果影片的形式跟主題相比略顯粗糙的話,那也是無關緊要的。《弗蘭克》的精髓既在于它是一部簡單的喜劇——僅僅是隔著一個頭套描述情緒和表情(“顯示受寵若驚的微笑,隨后是靦腆的笑容”),或是給大腦殼戴上巨大的耳機,就讓人爆笑不已——也在于格里森、法斯賓德和吉倫哈爾的精彩表演,他們分別以其獨特怪異的方式展現出了人物的悲慘境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