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伊恩·霍爾姆曾告訴諾斯魔艦的其他船員,“異形”具備最完美的有機體:“它完美的結構恰恰與他暴虐的性格匹配,這種純潔令人贊嘆。”他說對了。電影《異形》中這個外星怪物的諸多變體,以及其他的附屬品設計,從電影誕生之初直到哪怕現在都一直是所有人心目中最完美的怪物形象。
《異形》的第一部誕生于1979年,那個時代銀幕上充斥著各種各樣或現實存在或只存在于人們腦海里的怪物:系列殺人狂、狼人、幽靈、大鯊魚等等形象早已被人見怪不怪,突然,這個怪物就以一種令人費解卻又能嚇人于無形的方式出現了。強酸性的血質和它古怪的寄生式生殖方式這種生物模式設定幾乎完全符合邏輯。在出生之前,這種生物的卵會像軍隊一樣排列在地下,等待宿主的到來,他的寄生過程殘暴而充滿針對強奸的隱喻,最終,它會直接從人體爆出,以極快的速度生長,然后變成一個無敵的殺人惡魔。它包含了所有人類為之著迷和恐懼的事物:死亡、性以及對肢體的侵犯和迫害。
不知道普通人要到達哪種異常狀態才會在腦子里構思出這樣的東西,看起來,吉格天生就適合干這個工作。電影中,幾乎所有人都被這個衣著黑色長相貌似德古拉的瑞士男
人制造的形象給嚇壞了,在當時,甚至還有傳言說他一直把他離世妻子的頭骨安放在工作室里,當然這并非事實,不過吉格前妻Li Tobler的去世確實給他帶來了致命的打擊。小時候,吉格常常受困于自己的噩夢,在1975年他的妻子因抑郁癥飲彈自殺以后,這個常常以模特形象出現在他早期作品中的女人再次喚起了他腦海中沉睡的陰暗面。在此之后沒過多久,在巴黎一家酒店里,《異形》的腳本共同作者丹·奧班農第一次見到吉格。后者給了他一些鴉片,奧班農問他為什么要用藥,吉格回答:“我總是對幻覺感到恐懼,”奧班農說這只不過是你意識的產物,吉格回答:“這正是我害怕的東西。”
在參與《異形》之前,吉格基本上仍然自定位為一個超現實主義藝術家。正是在1970年代中期的某個巴黎藝術展上,另一位頗有遠見且在這時已經選擇進入電影業的藝術家亞歷杭德羅·喬多洛斯基見識到吉格作品的魅力之處,在此之前喬多洛斯基曾與丹·奧班農有過合作,正是他促成了這一合作機會。同樣也正是前者給了吉格與大衛·林奇在《沙丘》中合作的機會?!拔以O定的星球被邪惡統治,黑魔法的使用無處不在,暴力泛濫,放縱和墮落主宰著這里的秩序。這就是為我自己設計的地方?!?/p>
會面時,奧班農給吉格帶去了雷德利·斯科特的這部電影腳本,剩下的故事就屬于電影史了?!懂愋?》的場景,怪物,服裝無一不是出自于吉格之手,而吉格本身的藝術修養,以及獨特的生物機械融合畫風也大大影響了異形的世界觀,最終他贏得了從片方到影迷的一致認可,然而商業上的巨大成功同時卻也破壞了他作為一個優秀藝術家的形象。這可是在1970年代,沒有人在那時就成功創造出如此統一的后工業體系個人風格。焦躁不安的暗色調,充斥著污穢和原始沖動的機械個體或巨型建筑,骷髏,武器,牙齒或是女性器官,你或許認為這些在當時也并非什么特別新穎的意向,但誰是第一個把這個可怕的未來世界完整構建出來的人呢,答案還是吉格。達利,或者象征主義傾向更加明顯的阿諾德·波科林常常會被吉格提起,而后者的著名作品《死亡之島》更是成為吉格致敬的對象。他成功地將設計圖紙所攜帶的線條感和諸位先賢作品中雕塑帶有的冰冷肅穆質感結合在了一起。
我們能從各種各樣后來關于外星人想象的電影中找到當初吉格留下的印記,但迄今為止依然沒有任何一部類似風格的電影能在視覺上超越《異形》。他的圖像學概念如今也被年輕人中盛行的哥特文化原封不動地吸收進去,這多多少少損害了其真正制造的影響力,相比原作在人類意識陰暗面的登峰造極,現在這些拙劣的模仿大多被用在文身素材,戀物癖俱樂部的室內裝修以及1990年代的賽博朋克藝術上。然而必須要承認的是,吉格晚年的作品同樣沒能超越這個曾經的巔峰,反而退化到了某種半色情的自我模仿狀態。但是客觀地說,我們不能要求已經大獲成功的吉格過多。晚年吉格不再堅持冷硬,而把一些柔和的非動物性的東西加入到了作品中。
“人們總覺得我的作品里只有恐懼和陰暗,我希望他們能再看一看我的畫作,除了恐懼,那里還有寧靜與美好。”他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