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臺灣消費品巨無霸統一集團,還是大陸飲料大王娃哈哈,恐怕都不希望缺席一場高端水江湖的隱秘競賽。然而,恒大冰泉的殺入令原本低調的廝殺,悄然變成一場轟轟烈烈的軍備大戰。
隨著消費者對水質健康的重視程度加深以及人均收入的不斷提高,高端水顯然是中國消費升級的黃金生意。那么,什么是高端水?高端水“高”在哪里?它是否真有價格標簽上所顯示的價值?
百億需求下的品牌角力
張浩又將一箱恒大冰泉提回家來。妻子覺得正常,蘭州自來水剛剛出事,自來水的質量問題可見一斑。家里一直訂購桶裝水,車子后備箱里也準備著瓶裝水。“以前是雀巢,現在換成恒大冰泉,價格雖然稍高,品質好很多。”老母親卻總在暗自盤算:“350ml的瓶裝恒大冰泉售價3.8元,一箱12瓶,一共45元。”
去年11月9日,廣州恒大在2013年亞冠決賽擊敗韓國首爾FC成功奪冠。慶典現場,“恒大冰泉”標識元素首次出現,也是那時起,張浩認識了“恒大冰泉”長白山天然礦泉水。此后,恒大在各大媒體上進行大規模的推廣營銷活動,用13億廣告費用吹響號角,正式進軍高端瓶裝水行業。
五年前,張浩知道的高端水品牌只有依云,跟客戶打高爾夫大多手拿一瓶依云。近年本土高端水品牌群體性涌現,5100西藏冰川礦泉水、昆侖山、帕米爾等都被張浩嘗了個遍,“大多還是在酒店、餐飲和會所中消費”。
其實,品牌高端水的競爭一直處于秘而不宣狀態。而恒大冰泉的殺入,令原本低調的廝殺悄然變成一場轟轟烈烈的軍備大戰。
據了解,低端水市場慘烈廝殺后,其利潤率僅維持在3%至4%,售價1.5元以下的飲用水每瓶凈利潤甚至賺不到一毛錢,且市場份額幾乎被康師傅、娃哈哈、農夫山泉等傳統大集團壟斷。中高端水利潤率卻比低端水高出6到7倍,這顯然這是中國消費升級的黃金生意。隨著消費者對水質健康的重視程度加深以及人均收入的不斷提高,高端水消費群體還在進一步擴大。
調查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瓶裝飲用水行業銷售收入達1014.22億元,同比增長23.24%。而2008年這一數字只有395億元,5年時間市場容量翻出一倍。這樣的增長趨勢還遠沒有停止,據預測,到2018年中國飲用水行業銷售收入將超過1500億元。
市場迅速的增加引來各方爭奪。其中最為激烈的是每500毫升價格在3元到8元的國產品牌高端水市場。據統計,近幾年高端水市場以50%至60%速度持續增長,增速遠高于行業總體水平。目前高端水年銷售量約為100億人民幣,占整個飲用水市場的10%。
“沒有哪個企業通過低端水來賺錢,基本是靠低端水拼市場占有率。”博蓋咨詢董事總經理高劍鋒告訴《齊魯周刊》記者,水企現在基本上是以“一高一低”的模式進行運作,或者干脆徹底放棄低端水。除高端水利潤較可觀外,高端水市場整體規模也在增長。
目前,依云、洛斯巴赫等跨國企業都在加大對高端水市場的推廣力度,國內亦出現西藏5100冰川礦泉水、昆侖山等代表性高端礦泉水品牌。而農夫山泉方面也透露,準備在長白山水源地踩點,以開發新的飲用水產品。
據了解,長白山地區已經聚集了不少消費者耳熟能詳的知名企業,如娃哈哈、康師傅、農夫山泉、天士力、恒大集團,甚至萬達集團也有意投資這一領域。國外企業同樣對礦泉資源趨之若鶩,韓國農心株式會社和樂天七星飲料也都在長白山落戶。
“天然礦泉屬于礦產資源,全國一共就那幾個地方,當然要搶著‘跑馬圈地’了。”北極泉銷售總監王偉說。
高端水“高”在哪里?
4月22日下午,《齊魯周刊》記者在銀座地下超市的飲用水貨架上看到,價格在10元以上的礦泉水多達8種,其中50元以上的有4種。據銷售人員介紹,目前高端水銷量最好的是恒大冰泉、依云和斐泉。以價格9.3元、500ml的依云礦泉水為例,大概三天能賣完一箱(一箱24瓶)。十塊錢以上的礦泉水都不是很好賣,高端礦泉水銷售額僅占瓶裝水總銷量的5%左右。高端水的另一主要消費是商務會議用水,銷售大概占總量的17%。
在恒隆廣場3樓的Ole高端精品超市,怡寶和屈臣氏是賣得最好的品牌。“高端水的售賣一般都是一些固定人群,稍貴一點的水主要由外國人和公司白領購買。”
在行業人士看來,高端飲用水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產品,水源地是決定產品質量的關鍵。目前來看,水源地的稀缺性是眾商家做高端礦泉水的共同賣點,概念不外乎火山、雪山、溫泉。這些地處偏遠、人煙稀少、生態環境原始的珍奇水源地,開采和運輸成本較高,因此身價不菲。《中國居民日常飲水指南》中將日常飲用水分為四級,包括高海拔雪山礦泉水、天然礦泉水、江河湖泊水及自來水,其中高海拔雪山礦泉水為等級最高。
然而,記者查閱資料發現,我國并沒有根據水源地的不同來區分飲用水品質優劣的標準。正因如此,水源地概念遭到不少專業人士質疑。至于高端水是否有無污染、礦物質含量、微量元素含量、硬件加工工藝等,也同樣沒有相關標準。
據圈內人士爆料,高端礦泉水并沒有復雜的生產工藝,天然水源經過簡要的加工后便可直接將水灌瓶,不需要什么生產線處理。和普通飲料相比,高端飲用水生產制作鏈條更短,最昂貴的德國灌裝線也就是1000萬元一條,唯一比較花錢的地方是確保安全地長距離封裝運輸。
瑞典一款進口水中國區總代理鄒先生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進口水價格高的直接原因是倉儲、關稅成本很高,至于品質優劣之分,保健功能強弱,很難說清。”鄒先生代理的礦泉水售價是13元/500ML,“像依云這樣的品牌一批次進口就是幾千噸的量,我們每進口一批次也至少是1個20尺的集裝箱,因為不可能像農夫山泉那樣的國產礦泉水動銷那么快,所以淡季庫存壓力很大。”采訪中,高端水商家均能對各自的產品賣點如數家珍,但在被問到具體執行的標準時,回答卻都幾乎如出一轍,均“高于國標”,各自執行著各自的標準。
對此,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吳志剛告訴記者,“標榜水源地獨特性的新概念只能證明其水源的安全性,而不能證明其它功效。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的攝入主要通過均衡的飲食,通過飲用礦泉水來補充礦物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飲用水最根本的用途就是解渴,其他的衍生功能大多是廠家的營銷策略。”
不只賣水源,還要販賣品牌和生活方式
前有方大特鋼、北大荒躋身跨界“賣水翁”,后有恒大地產足球營銷的觸角延伸,廣藥集團也宣布要做“水生意”。與此同時,其“死對頭”加多寶的鉆井機已經進駐昆侖山6年之久。
雖然高端水市場正以每年40%的速度擴容,但國內高端水品牌卻并非最大贏家。
“外資在高端水市場占到80%的比例,幾乎處于壟斷地位。其中,依云和巴黎水憑借強烈的品牌個性占據了高端水將近50%的市場份額。”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簡愛華認為,水源的確是高端礦泉水品質的關鍵所在,但就類奢侈品業而言,僅僅強調品質是遠遠不夠的。中商情報網的產業研究院研究員陳天宇也認同此類觀點,“高端水銷售要注重產品文化塑造,制勝關鍵是賣營銷,不是賣產品。”
目前來看,國內外高端水品牌存在宣傳差異。以依云為代表的外資高端水,在營銷上將品牌的內在文化價值演繹得淋漓盡致,其一系列的廣告更多是強調一種生活方式,甚至沒有出現任何與水有關的畫面。依云還與設計師合作,不定期發售限量珍藏的包裝設計。“阿爾卑斯山的雨水流到依云變成了高品質礦泉水,流到日內瓦和洛桑卻什么也不是。”這句話充分肯定了依云高超的營銷力。
反觀國內高端水品牌,在營銷上不僅缺乏想象力,而且驚人地雷同:單調的廣告僅僅為突出水源地和品牌名稱。
另外,分銷渠道也是國產高端水品牌的弱項。以目前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位的西藏5100水為例,依靠與中鐵快運達成的戰略關系,其得以通過鐵路系統的經銷網絡銷售,并因此高居全國高端水市場的第一位,但若取消鐵路系統的銷售,其市場占比僅在3%左右,遠低于依云的25%。
水營養科研專家李復興告訴記者,國內高端水銷售及產業發展必須具備兩點:一是科學基礎,二是文化內涵。“高端水對人體健康及慢性病的預防作用必須要有科學的驗證,不能單靠炒作。只有通過大量科學實驗證明高端水能帶來健康長壽,人們才可能重復消費。”而各個高端水企業,在豐富水文化方面均有挖掘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