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所在的環境足夠好,那么你每天呼吸著的必定是新鮮空氣,而且不必為此支付一分錢。然而,有人在將免費的空氣變成上千億元的生意。因此說,屬于“空氣罐頭”的產業時代或許已來臨。
面對霧霾天氣的日漸嚴重,在不久前的全國兩會上,談到貴州空氣質量時說,有中央領導稱將來可以制作貴州“空氣罐頭”。12天后,貴州省真的就舉行了開發“貴州空氣罐頭”媒體見面會,并對外透露要開發“貴州空氣罐頭”創意旅游紀念商品。當然,空氣罐頭成為產業還存在很多難題,但作為一種公共資源,空氣能隨便利用嗎?可不可以成為一種商品買賣?有沒有生產銷售許可?這里面的科技含量有多大?
“空氣罐頭”時代來臨?
“做‘空氣罐頭’不是玩概念搞炒作,要出產品,要有科技含量,而且是可持續暢銷的特色產品。”之前,貴州省旅游局局長傅迎春曾如此告訴記者。
把空氣做成“罐頭”首先是一種科技,其次才是一種商品。目前,已有民營資本開始對“空氣罐頭”表現出濃厚的興致,四川仟坤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被確定為該項目的開發商。作為一款新開發的產品項目,該公司卻顯得異常低調。日前,四川仟坤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一名營銷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不會發布這方面的相關消息,而且也暫時不會接受媒體采訪”。
據了解,除貴州外,浙江省臨安、河南省欒川以及福建省等地,均已花費資金研究或開發空氣罐頭。而另一方面,在霧霾肆虐的同時,全國各地都在花大價錢治理霧霾天氣,國家還將投資1.75萬億元治理霧霾,而北京市則將花7600億元治理PM2.5。
一面是治理霧霾天氣投入資金,另一面是創新罐裝空氣的產品研發投入,兩項投入似乎自相矛盾。有業內人士表示擔憂,空氣改善了,PM2.5值降下去了,是否空氣罐頭將失去市場空間?
日前,貴州省旅游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他們正與企業積極研究相關事宜,準備面向海內外公開征集“空氣罐頭”創意設計方案,同時組建開發團隊,要在6月20日前拿出首批“貴州空氣罐頭”成果,其空氣源確定將來自貴州生態最好的旅游景區,如梵凈山、興義馬嶺河峽谷、荔波等。而貴州省推出該計劃之前,該省旅游局通過中國駐東京旅游辦事處主任,對美國人在日本開發空氣罐頭的情況進行了詳細調研。有消息稱,曾為日本富士山開發出“空氣罐頭”的諾克先生,已受邀到貴州考察洽商相關事宜。
同樣是在不久前,福建省旅游局局長朱華,也在一活動現場拿出采集自福州云頂的“空氣罐頭”給現場人員“品嘗”。他說空氣來源于福建永泰云頂、武夷山大安源景區,他們每天都要檢測這些景區的空氣指數。
浙江省臨安市也一直在進行空氣罐頭研究。臨安市旅游局副局長陳偉洪告訴記者,不遠的將來,空氣罐頭一定會像無色無味的礦泉水一樣走進千家萬戶。早在兩個月前,他們即已啟動了空氣罐頭研制計劃。臨安市相關部門還專門組織召開了一場研討會,對如何通過科技手段將空氣罐頭做出來、如何推向市場進行了研討。據悉,來自浙江大學的研究空氣氣體的專家和浙江農林學院旅游與健康學院的專家參與了研討。陳偉洪告訴記者,如果能夠做出來,將是有劃時代的意義,“待試驗完成之后,會對外招商運作這個事情”。而河南欒川縣正在開發的空氣罐頭,如今也已處于設計研制的理論階段。
據了解,對于空氣罐頭的研究開發,許多地方都稱目前不方便告訴媒體,因為尚處于機密狀態。“一種高科技含量的新產品面世,不可能是輕而易舉的,但相信會有很好的未來市場和消費者認同度。”
灌裝空氣罐頭怎么生產
據了解,中國最早開始做空氣罐頭的要數陳光標,他的“灌裝空氣”屬于“陳光標好人”系列有機食品其中之一,由陳光標于2012年9月17日正式開售。“陳光標好人飲品”企業品牌副總裁王利鋒日前接受記者采訪,針對該“灌裝空氣”連說了26個環保秀。“這只是一場環保秀,這個產品并不存在。”
“這個罐裝空氣是我親手做的,可以告訴你,這東西就是一個環保秀,沒有標準、沒有產能、沒有產品,什么都沒有,有過的只是拿來做環保秀的一個樣品。”王利鋒如此對記者稱。而據陳光標本人介紹,新鮮空氣將裝在易拉罐中,打開蓋子對著鼻子深吸三口馬上就可以感到心情舒暢、頭腦清醒。據其介紹,陳光標的罐裝空氣易拉罐中有個芯片,在裝空氣時操作人員只需甩三次手,當空氣被甩入罐中并達到要求指標后芯片即會感應,蓋子就會自動封閉。
而據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公管學院專家劉偉介紹,現在空氣灌裝是低溫的常壓灌裝,這種空氣罐從低溫環境下拿出來要立即使用,否則空氣將會揮發。“現在灌裝空氣的技術已相對成熟,一般是先做好罐子,然后再用充氣棒將空氣充裝到罐體里面即可。”
浙江農林大學旅游與健康學院孔邦杰在天目山景區檢測空氣負氧離子含量已10余年,并采集空氣進行研究。他告訴記者,空氣中含有兩個主要成分,負氧離子和植物精氣。空氣負離子難保存,植物精氣則可以保存,而且大部分植物精氣是對人體有益的。“如果把植物精氣進行罐裝銷售很好,可以形成一個產品體系,產生經濟效益。”
據了解,灌裝空氣技術其實并不難,難的是經過空氣的壓縮把人體有害和無益的成分過濾掉,把好的成分保留,并壓縮至罐體中。
浙江省臨安市旅游局副局長陳偉洪對空氣罐頭的銷售充滿信心,稱該局在天目山啟動空氣罐頭研究后,已有上海游客聯系他們,想購買這種空氣罐頭帶回家,“這說明市場空間還是有的。”
“空氣罐頭”產業困局多
據記者了解,目前淘寶上已經有多家網店開賣“空氣罐頭”,價格一般在50-200元不等,有國內空氣質量好的貴州、福建等省的空氣罐頭,也有來自海外的新鮮空氣罐頭。
“空氣不用錢,成本僅是售價兩三元一個的罐子。”業內人士向記者自爆。但值得關注的是,2012年9月,陳光標在媒體推介自己研發的易拉罐式空氣產品時稱,該空氣產品首期生產了10萬罐,是來自于臺灣和安徽五河縣長壽之鄉的新鮮空氣。
但“陳光標好人飲品”企業品牌副總裁王利鋒對記者坦承,所謂的陳光標“灌裝空氣”實際是從灌裝工廠現場分裝,“易拉罐生產出來后封蓋即有空氣進入,那只不過是灌裝廠車間里面空氣”。王利鋒還介紹,灌裝空氣的工廠在廣東佛山,當時請這個代工廠生產了幾千罐,后來陳光標秀過就沒再生產了。針對空氣罐頭的行業前景,王利鋒持觀望態度。他說罐裝空氣當作環保文化的東西去做宣傳可以,但想“通過這個緩解大城市里的空氣污染,沒有任何意義”。
而空氣罐頭真正成為一種產業還存在諸多難題,作為一種公共資源,空氣能隨便利用嗎?能不能成為商品買賣?有沒有生產銷售許可?應該由哪個部門審批許可和質量鑒定?
值得關注的是,在霧霾籠罩下北京市政府擬投入7600億元治理PM2.5。去年9月12日,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根據科學論證及評估,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共需投入17500億元。如此大手筆的改善空氣質量,待空氣治理好了,費勁巴力研究開發出來的空氣罐頭是會被淘汰?浙江農林學院旅游與健康學院的孔邦杰告訴記者,空氣中沒有那么多植物精氣,污染物和粉塵肯定有,要到空氣質量好的山上去采集。而且不同地方的植物群落不同,植物精氣也各不相同。對人體有用空氣成分就可以進行開發,產生經濟效益。如此看,“空氣罐頭”的標準也是一個大問題。當然,把空氣作為一種生意警示性應該大于商業性。正如專家所言,不管這種商品行為是否存在合理性與可操作性,抑或是借機炒作環保秀,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對社會的一種警示。如果所有人繼續對環保置若罔聞,讓空氣污染肆虐,有一天干凈的空氣真的會成為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