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是平面幾何中最簡單、最基本的圖形.這類問題中,有時不給出幾何圖形,因而生成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導致學生在解答此類問題時遇到一些困難,不知道怎么入手,怎么分類討論,從而解答不完整.為了幫助學生渡過這個難關,現(xiàn)將有關三角形中需要分類討論的情況歸納總結如下,供學生學習參考.
一、在等腰三角形中的分類討論
當?shù)妊切沃醒蝽斀遣淮_定時,需要分類討論;當遇上腰上的高線、中線、中垂線時,需要分類討論;當找點構造等腰三角形時,也需要分類討論.
例1:在△ABC中,AB=AC,AB的中垂線與AC所在直線相交所得銳角為20°,則底角∠B=?搖?搖?搖?搖.
解:當交點在腰AC上時,△ABC為銳角三角形,此時∠A=20°,
所以底角B為80°或35°.
評析:因為AB的中垂線與AC所在直線相交所得銳角為20°,引發(fā)討論,所以分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當AB的中垂線與AC所在直線相交,交點在腰AC上.另一種情況是,交點在腰CA的延長線上.
例2: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O為坐標原點,A(1,1),在坐標軸上確定一點D,使得△AOD為等腰三角形,求所有符合條件的點D的坐標.
評析:由△AOD為等腰三角形知,該三角形的頂角或腰都不確定,所以引發(fā)討論,分三種情況討論,即:以O為頂點;以A為頂點;以D為頂點(以OA為底).
二、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邊和斜邊不確定時,需要分類討論
例3: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O為坐標原點,A(-2,-1),在坐標軸上確定一點D,使得△AOD為直角三角形,求所有符合條件的點D的坐標.
解:當∠AOD=90°時,符合條件的點D不存在;
當∠ADO=90°時,以OA的中點為圓心,以AO的長度為半徑作圓Q,
評析:由△AOD為直角三角形知,該三角形的直角頂點角不確定,所以引發(fā)討論,分三種情況討論,即:以O為直角頂點;以A為直角頂點;以D為直角頂點。
三、在相似三角形中,對應角或對應邊不確定時,需要分類討論
當兩個相似三角形的對應關系不確定時,應從對應點、對應角或對應邊的角度,討論各種可能的對應關系.
例4:已知AB⊥BD,CD⊥BD,AB=6cm,CD=4cm,BD=14cm,點P在BD上由點B向點D運動,當點P運動到離點B多遠時,△ABP與以C,P,D為頂點的三角形相似?
所以,BP分別等于2cm,12cm,8.4cm時,△ABP與以C,P,D為頂點的三角形相似.
解得BP=8.4cm.
評析:由△ABP與以C,P,D為頂點的三角形相似知,該相似三角形的對應角不確定,所以引發(fā)討論,分兩種情況討論,即:∠A=∠CPD;∠A=∠C.
分類討論是中學數(shù)學中常用的一種數(shù)學思想方法.通過分類,可以把一個復雜的問題分解成若干個相對簡單明了的問題.因此,我們在解答問題時,要認真審題,全面考慮當條件或結論不唯一時會產(chǎn)生幾種可能性,對各種可能性進行分類討論,做到不重不漏,條理清晰.分類討論一般分三個步驟:首先確定討論的對象;其次針對討論對象進行合理的分類;最后歸納討論結果,綜合得出結論。為了保證分類討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分類應做到不重不漏,運用分類的思想,進行正確的分類,使復雜的問題得到清晰、完整、嚴密的解答.分類的過程可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條理性、縝密性、靈活性,而分類討論又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研究問題、探索規(guī)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