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美術、音樂等課程越發受到重視,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從而實現綜合素養的提高。農村小學的美術教學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尚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因此,美術教師應當從自身教學、學生學習、作業設計等方面對美術教學進行創新,以促進小學美術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多元化發展。
關鍵詞: 小學美術 創新教育 新課程標準
美術是一門以培養學生感受、表現、鑒賞、創造美的能力,促使學生追求人生情趣與理想境界等為目標的學科。新的美術課程標準強調美術課程本身具有的實踐性和愉悅性,旨在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怎樣發掘學科優勢,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倡導創新教育,改革美術教學方式
兒童藝術創造的產物具有獨立存在的價值。兒童在美術創作中既可以體會到自己勞動的價值,自我存在的價值,又能感受到創造性勞動的愉悅,增強創造自信心與創造興趣。美術最忌模式先行,科學地預測恰好反對模式。美術教學提倡打破常規模式,給學生從小打下創造性觀念的心理基礎,以至于形成從事創造性勞動的理想與信念。
1.理論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自主創新意識。
在現代教育提倡“走出書本,走出校園”的背景下,按照《美術課程標準》,教師可以重組、優化教學內容,自主選擇校內外多種課程資源,對課程發展進行創造性研究。要求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讓全體學生參與美術學習,美術教學是一門藝術,在教學實踐中,努力探索、開拓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我們只有緊隨時代的步伐,走近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的實際,用心聆聽他們的訴說,一切從學生興趣出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2.更新教育理念,培養學生自主創新意識。
美術教師應該按照《美術課程標準》的要求,更新教學理念,做到四個轉變: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由知識的“傳授者”變成課堂活動的“參與者”;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應由課程知識體系的“灌輸者”變成學生探索知識的“引導者”;在美術教學實踐中,由嚴格按大綱要求被動授課的“執行者”變成據新課標精神靈活、主動、創造性完成教學任務的“探索者”;在美術教學評價中,由學科成績的“裁判者”變成美術學習和發展的“促進者”。教師隨著時代科學的發展而不斷學習、不斷自我完善和發展,教師在自己的教育實踐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習慣和能力。
3.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創新意識。
教師創設優美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幫助解決教學重、難點,撥動學生的心弦,加深認識。在情境中感知、認識、理解、實踐,利于學習。美術課中我們應根據不同內容和學生年齡特征,精心創設情境,提高教學效率,改進教學方法。即使同一內容、同一年級,也應不斷改進教法,提高教學質量。
二、新課程標準下,創新意識的作用
1.拓寬空間,靈活選擇教學內容。
新課程標準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導向性的內容標準,并提出相應教學活動的建議。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自身條件自行選擇,使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發揮空間,也就是說,新課程標準充分考慮教師和學生的心理,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師的教學設計和實施,新課程標準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相同的需要可以滿足不同對象,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根據自己學校的條件和環境、學生的接受能力進行相應地改變,從而使教師的教學應變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學習的知識和身邊環境息息相關,使學生積極性得到很好的調動。
2.深入生活實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新課程標準滿足學生聯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質和精神需要,例如:《樹葉拼貼》中讓學生用各種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樹葉拼貼作畫。用自己掌握的色彩、造型、構圖等繪畫知識和技能,表達對美的感受和追求。學生深入生活事先采集各種不同大小、顏色、形狀的樹葉,洗凈、晾干、壓平。上課準備好剪刀、白卡紙、雙面膠。教師除準備和學生一樣的東西外同時準備幾幅樹葉拼貼作品。大自然中美麗的事物有許多,同學們要仔細觀察、大膽想象——樹葉像什么?欣賞樹葉組成的畫,學生拿出自己已經準備好的樹葉,想想能拼貼出怎樣的景物,并動手拼貼出復雜、有趣的畫。把學生的作業掛到教室里,組織同學觀看、評賞。這樣的課程設計和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學生不用過于思考就能參加美術創作,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3.彈性化教與學,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新課程標準沒有為所有學生制定一個必須達到的硬性發展標準,并用統一的尺度衡量學生的發展水平,而是盡量使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并且促使每個學生在各自基礎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換句話說就是既重視結果,又重視過程。現在許多課程設計力求讓學生以一種愉快的心態學習,“寓教于樂”得到真正實施。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心理感受進行創新性繪畫。學生學習有了興趣,創作積極性自然得到提高,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也相應地提高,從而教師學生雙方的積極性都能調動起來,這樣的教學效果正是舊的課程標準與新的課程標準的不同之處。
綜上所述,美術學習應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前提,兼顧學生個性發展和知識技能兩方面的需要,既順應學生的心理發展需要,又循序漸進地傳授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內容和活動方式充分考慮開放性、立體性,使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具有較大的選擇空間。在新課標的表述中,“教學活動建議”改為“學習活動建議”,從文字表述可看出突出體現了學生主體地位的特點。
參考文獻:
[1]李紅.包豪斯藝術教育思想對幼兒美術教育的啟示.云南教育,2011.
[2]林琳.運用藝術家的眼光看世界——談小學美術欣賞能力的培養.小學教育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