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閱讀需要學生主體性參與,成為個人行為的語文學習與素養提升手段,學生語言基礎、技能是需要不斷積累和訓練提升的,聯系生活體驗進行閱讀教學是能夠激發學生閱讀熱情和學習興趣、有效創設教學情境的一種閱讀教學方式。本文就體驗閱讀開展的必要性與途徑做探討,以期能夠讓小學生具備一定的自主和個性化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 小學語文 生活體驗 閱讀學習 個性閱讀 閱讀能力
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學應該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熱情和興趣的激發,需要老師成為閱讀課堂的組織者與引導者,更需要學生自我提高的閱讀能力,能夠在閱讀中有自我的發現和收獲。
一、體驗閱讀開展的必要性
閱讀課堂教學效果應該是學生利用原有知識與生活體驗,去閱讀、發現甚至創造,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的閱讀體驗和收獲。在素質教育的實施中,需要結合學生生活經歷與生活體驗施教。
1.革新傳統閱讀教學的需要
傳統的語文教學重視語文的工具性,即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和語文所學的考試運用能力,存在輕視閱讀的過程,輕視學生自主的領悟,輕視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等現象,學生的知識習得是由被動接受、機械訓練所得,這是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和學生成長的需要的。
2.學生語文能力培養的需要
《九年義務語文課程標準》給我們指出了語文教育教學的方向,其中明確提出了閱讀教學要聯系學生生活,以學生的生活“體驗”為中心,通過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進行閱讀教學。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放手讓學生成為閱讀學習的主體,關注學生的獨特體驗,讓他們在閱讀體驗中獲得語文素養和思想品質的提升,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成為德才兼備的社會建設者奠基。
3.蘇教版教材有效運用需要
語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現行的小學語文教學,重視學生人文素養的熏陶。如《送給盲婆婆的蟈蟈》、《誠實和信任》、《師恩難忘》、《厄運打不垮的信念》等眾多課文都能和學生的生活進行關聯,因此,我們要切實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進行教學,利用好教材,聯系學生生活和體驗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夠在比較和聯系中獲得能力的提升。
可見,我們在閱讀教學中需要創設生動真實的閱讀情境,引導學生進行體驗式的閱讀,從而產生個性化見解,提高個性閱讀能力,同時切實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
二、體驗閱讀有效開展途徑
語文閱讀是對學生聽、說、讀、寫、思等語文學習各項能力的有效提升,閱讀教學讓學生在體驗感知中學習,能夠激發他們主動參與的興趣;通過給他們搭建表現自我的舞臺,讓他們從豐富情感中獲得課文人文價值。
1.聯系生活激趣激發體驗
語文的外延是生活,生活即語文。因此,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將生活中習得的各種經驗引入閱讀學習。如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可以聯系學生生活,將隨學的漢字編成一個生活故事,讓學生有興趣地參與。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如《升國旗》這篇課文,我們就讓學生說說自己參加升國旗時的所見所感,也可以讓學生說說在其他地方見到的升國旗的情景。這樣學生很快就能理解和背誦這篇課文。當然,在《鼎湖山聽泉》這類課文學習中,我們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旅游的經歷,說說如何寫好景物描寫;然后引入課文,學生能在體驗中發現這樣的文章的寫作方法,從而獲得閱讀與寫作能力的提升。
2.進入角色閱讀深入體驗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有自己的情感與體驗參與的閱讀,才能使得學生對內容理解得更深刻,獲得自己的閱讀體驗,從而提高自我解讀能力,取得個性與創新發現。如在《三顧茅廬》學習中,我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首先播放《三國演義》電視劇中該部分內容視頻,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他們在觀察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物造型的過程中,對人物的形象和性格有了一定認識。然后讓他們思考一些問題,如說說假如自己是劉備會不會這么禮賢下士地請諸葛亮?諸葛亮為什么非得劉備三次去請才肯出山,前兩次劉備去他知不知道?第三次劉備去了他是真睡還是假睡?如此,學生對劉備對人才的敬重與虔誠的品質就能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之后讓學生聯系自己的體驗和對《三國演義》及那個時代背景,對該部分內容進行表演,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表現人物性格,從而精準把握人物形象,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他們就會有個性的發現與獲得。
三、體驗閱讀提高個性閱讀能力
學生通過體驗式閱讀能加深對文本的理解,也能在閱讀學習中富自己的體驗,形成一定的感悟和思考,獲得情感熏陶、思維啟迪與個性閱讀能力提升。
如在《秦兵馬俑》學習中,讓學生自主、充分地進行閱讀,然后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哪一類俑,為什么?這樣,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與喜好,進行個性化的理解與表達,不僅對兵馬俑有自己的認識,更能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再如在《林沖棒打洪教頭》學習中,我就讓學生想想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或者看過的一些影視作品、書籍中有沒有“洪教頭”這類人,這類人為什么會表現出無禮和傲慢,他們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示。讓學生說說假如自己是林沖,面對這個瞧不起自己的洪教頭應該怎么辦呢?(狠狠教訓他、好好開導他、先禮后兵)哪種方法最妥當,課文中林沖忍讓有哪些原因呢,為什么最后不再退縮了呢?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需要我們在確立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開展教學,有效引導學生運用已有體驗有思想地對課文進行心靈體驗的閱讀。只要教學活動中能聯系學生生活體驗設計導入,教學中能夠讓他們聯系體驗進行分析,那么,他們就能個性地閱讀,不斷提高閱讀分析與鑒賞能力,實現個性化的創新閱讀。
參考文獻:
[1]于秀環.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理解運用生活教育理論[J].作文成功之路,2013(08).
[2]張茂榮.小學語文個性閱讀教學的思考[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3(Z2).
[2]韋志軍.讓“體驗”為語文課堂增添光彩[J].語文教學之友,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