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春秋戰國時期與西漢時期是兩個在社會政治文化局勢方面都存在巨大反差的兩個時期。知識階層一直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在這兩個具有極大反差的時期中成長起來的知識階層勢必會在職業發展形式上呈現不同特點。通過對這兩個時期的知識階層職業發展形式對比分析,以史啟今,對我國當前構建合理的知識階層職業生涯形式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 春秋戰國 西漢 知識階層 職業發展
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征戰頻繁、社會動亂的時期,但從思想文化發展的角度看,春秋戰國時期又是一個思想文化發展較為輝煌的時期,在這個時期,思想文化界出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可喜局面。反觀之下,西漢時期是一個社會穩定發展的時期,政治環境相對而言比較安定,雖然在文化領域,它也有所發展,但在深度和廣度方面與春秋戰國時期是無法相比的。
在通常意義上,知識階級是指從事腦力勞動并且傳播文化的群體。在本文中,知識階層主要指接受過官學或私學教育的群體。在中國古代,知識階層又可稱為士,并且準確來說作為知識階層的“士”興起于春秋時期,其表征有三:孔子提出了重建社會秩序的理論與方法;孔子弟子突起于魯國政壇;學習禮樂文化知識蔚然成風①。
職業發展又可以稱為職業生涯。目前對職業發展的內涵沒有統一定義。在本文中,認為職業發展是人們為了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所進行的一切活動。
在春秋戰國和西漢時期,知識階層無疑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核心力量之一。這一群體總體上而言具有較高的知識水平、深刻的見識和長遠的發展眼界。在春秋戰國和西漢這兩個在政治大背景和文化環境方面不同的時期,知識階層的職業發展必然呈現不同的發展形態。
一、春秋戰國與西漢時期知識階層職業發展形式對比分析
(一)文化背景分析
在思想文化領域,春秋戰國時期可謂是“百花齊放,百花爭鳴”。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陰陽家、縱橫家、雜家、小說家、兵家、農家等學派立書著說,宣揚各自學派的理論思想。這些學派的思想各不相同,都各具特點,他們使得春秋戰國時期在思想文化領域大放異彩。在西漢時期,隨著漢初采用“黃老之術”管理國家的弊端越來越凸顯,漢武帝掌權后,采用西漢大儒董仲舒的《對賢良策》,確立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教政策。此后西漢歷朝歷代都以儒家思想作為思想文化領域中的大一統思想。
在學校教育方面,在春秋戰國時期,由于長期的征戰及長久以來的世襲制度,造成貴族不重視教育及王權衰敗,這些因素都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了官學衰微。可在官學體制瀕臨崩潰的同時,私學盛起。各家學派除了立書著說外,大多招收門徒,傳授本學派的思想。其中儒家私學和墨家私學最具代表性。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是儒家私學的開創者,孔子在招收門徒時,突破性地打破貴賤等級的界限,以“有教無類”為原則,廣開儒家大門,接納各方、各階層的人,這也為一些有志的寒門之士進入知識階層提供了一個途徑。儒家私學以培養德才兼備的君子為教育目標,以《詩》、《書》、《禮》、《樂》、《易》、《春秋》等六藝為教學內容教授門下弟子。墨家私學的開創人是墨翟,該私學以“兼相愛,交相利”為核心理念,注重向門下弟子傳授生產和科學知識,其教學內容涉及農業、手工業、軍事武器制造業及自然科學等方面知識。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墨家私學有著十分嚴密的組織,它要求門下弟子嚴格服從墨家首領,成為墨家學派的忠實信徒。在學校教育方面,隨著“獨尊儒術”的文教政策的建立,統治階級設立太學以此配合“獨尊儒術”的文教政策的開展。到了西漢時期,從學校教育的總體格局看,西漢的學校有官學和私學,相比而言,西漢的官學在文化領域占主導地位。西漢的官學有中央官學和地方官學之分,其中又以傳授儒家經典的太學最重要。從學校教育的內容來看,在西漢無論官學和私學大體上都以傳授儒家經典為主。
(二)春秋戰國與西漢時期知識階層職業發展形式對比分析
1.職業發展目標的多元與統一
春秋戰國時期,知識階層的職業發展目標具有多元化特點,他們沒有一味沉醉于仕途。首先,從宏觀層面上看,時局動亂,思想流派林立。孔子曾言春秋時期是一個“天下無道”的時期,隨著周天子不能維持自己共主的地位,各諸侯國蠢蠢欲動,互相征伐,欲獲得霸主地位。到了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在其內部都紛紛建立了地主階級的政權,而且各諸侯國紛紛變革本國的政治經濟政策,社會矛盾十分尖銳,統治階級已無暇關注教育,導致原本占主導地位的官學失去了過去統領文化發展的能力,各思想流派順應時局而生。在本質上而言,它們大多直接或間接地提出了自己的經世之道,各思想流派的核心思想各異,因此它們對自己弟子的培養目標必然不同。其次,在春秋戰國時期,由于官學的衰微,知識階層大多投身于各家學派門下,或者有些其他階層的人通過投身于各家學派而成為知識階層。各家不同的培養目標,必然導致知識階層職業發展目標的多樣性。
其次,從春秋戰國時期“士”的種類上看,總體上而言,春秋戰國時期的“士”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入仕途的士,另一類是沒有進入仕途的士。如果進一步細分,則那些進入仕途的士,又可以根據他們所擔任的官職及他們的知識結構進一步分類,例如那些成為卿的士,大多是精通禮樂文化的士;擔任與宗教相關官職的士,大多是精通宗教知識的士。那些沒有進入仕途的士,他們中有的是有入仕之心;有的是抗拒入仕,這部分壓根沒有入仕之心的士,對他們就更難以細分類。總體上而言,春秋戰國時期“士”的種類很多,即在該時期知識階層的細化種類很多,這能側面反映出在春秋戰國時期知識階層的職業發展目標種類多,具有多元化特點。
相對于春秋戰國時期,西漢時期的知識階層在職業發展目標方面較為統一。首先在宏觀層面上,西漢時期采用了“獨尊儒術”的文教政策,從而使得儒家思想成為整個國家的主導思想。整個思想文化領域并未出現像春秋戰國時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格局,而是一種大一統的文化格局。在這樣一個大一統的文化格局的影響下,知識階層的思想總體來說是比較統一的,這樣間接使西漢時期知識階級的職業發展目標總體上呈現統一化的特點。其次,從微觀層面看,與春秋戰國時期的官學衰微、各種學術流派林立的情況不同;在西漢時期的學校教育方面,官學成為主導力量,在大一統的文化格局下,無論官學和私學大體上都以傳授儒家學說為主。從某種意義上講西漢的知識階層受儒家思想最深,他們中絕大部分可以說是儒家門生,既然西漢知識階層所受的教育內容比較統一,必然會使他們在確立職業發展目標時趨于統一。
2.職業發展路線的多樣與一致
在春秋戰國時期,知識階層的職業發展路線具有多樣化特點。首先,在整個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為了霸權地位相互混戰,并不存在一個實質意義上的統一政府。由于不存在一個實質意義上的政府,當然也就不存在一個統一的文教政策,所以當時的知識階層的思想十分活躍,受權利階層控制的成分少,整個階層總體上而言并不癡迷于仕途。其次,春秋戰國時期官學衰微,從側面反映出統治階層對思想領域的控制力在減小,給私學發展提供了空間,在該時期產生了眾多思想流派,這些思想流派為了擴大本學派思想的影響力,紛紛招生門徒。春秋戰國時期的知識階層大多出身于這些私學,從本質上講,這些私學都是在為這個亂世提供自己的“藥方”,有的是想通過從上到下的方式解救亂世,有的是想通過從下到上的方式解救亂世,勢必使得各門派私學的培養目標各異,使得該時期知識階層內部成員的職業目標各異,最終使他們的職業發展路線的多元化。
在西漢時期,知識階層職業發展的路徑總體上而言是較為一致的。首先,由于在大的文化背景下,西漢知識階層的職業發展目標趨于一致,職業發展目標的一致化勢必會導致他們職業發展路線的一致性。其次,西漢政局穩定,有統一的政府,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對于知識階層而言,比較理想的職業發展路線莫過于入朝為官、進入仕途,所以整個社會大環境也間接導致了西漢時期知識階層的職業發展路線呈現一致化格局。
二、對我國當前構建合理的知識階層職業生涯形式的啟示
春秋戰國與西漢時期的知識階層的職業發展形式具有很鮮明的對比性,二者之間并不存在優劣之分,它們各具優點。簡單來說,春秋戰國時期,具有多元化特點的知識階層職業發展形式更符合人性,更注重人自身需求。西漢時期較為統一化的知識階層職業發展形式更能發揮知識階層的社會功能。通過對春秋戰國和西漢時期知識階層的職業發展形式進行對比分析,能對我國當前知識階層職業生涯形式產生一定的啟示作用。首先,在職業生涯目標方面,一方面要建立一個內涵寬廣的職業生涯發展的宏觀目標,這個目標也是對知識階層進行宏觀調控的基準。另一方面在宏觀目標下要建立多樣化的職業生涯目標群,這樣不但體現出對人性的尊重,而且更有利于發揮該群體社會功效。其次,在職業生涯路線方面,一定要形式多元化。在形式多元化的背后是統一。因為知識階層有其與生俱來的使命,多元化形式的內在實質一致能更好地讓知識階層履行歷史使命,形式的多樣化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
注釋:
①左建.士與禮——春秋知識階層研究[J].浙江:浙江大學,2010:3.
參考文獻:
[1]王澤民.春秋時代士階層的崛起及其社會文化性格[J].西北民族學院學報,1995(4).
[2]辛田.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
[3]周金華.論春秋戰國時期知識分子的獨立人格及其成因[J].貴州大學學報,2006(6).
[4]朱冠軍.淺析春秋戰國之際士階層的演變[M].安徽文學,2010(2).
[5]左鍵.士與禮——春秋知識階層研究[D].浙江大學,2010,6.
[6]羅新慧.試論春秋戰國之際的士與儒士[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8(4).
[7]徐祗朋.中國古代早期知識分子階層論略[J].煙臺大學學報,2002(4).
[8]楊樹增.中國早期知識階層的形成[J].南方論壇,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