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認為,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使教學活動更豐富多彩,讓數學課堂不再枯燥無味,給學生創設大量富有情趣的情境,展示數學教學的魅力。
關鍵詞: 多媒體技術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數學能力
信息時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已成為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在數學教學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使教學活動更豐富多彩,讓數學課堂教學不再枯燥無味,給學生創設大量富有情趣的情境,讓學生接觸更多的數學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滿足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讓他們看到豐富多彩的數學世界。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技能,又能開發學生的智力,從而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師必須創造機會和條件引導和發展學生健康有益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靈活多樣、圖文聲像并茂的特點,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愉快地學習,輕松地領悟。在《認識分數》課上,教師制作的課件創意獨特,設計了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的幾個表情豐富、夸張傳神、風趣幽默的動態人物,使教材活了起來,并將數學思想融入其中,使課堂充滿人性、智慧與生機,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該課件創意一是人物小星的動漫設計:新課導入時,喜羊羊與美羊羊在草地上野餐,餐布上放了兩只蘋果、兩瓶飲料和一塊蛋糕,當學生將蘋果、飲料和蛋糕成功合理地“平均分”給了他們時,美羊羊快樂得連翻筋斗。美羊羊正要享受歸他所有的半塊蛋糕時,又接連跑過來2個、4個、6個、8個、10個人……要求與他共同分享這半塊蛋糕,美羊羊的表情由勉強情愿,到兩眼瞪圓,再到雙拳緊握欲發大火。分完蛋糕,教師問學生:“美羊羊為何發火?”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人越多美羊羊吃到的就越少;一下就悟出了難以理解的分數大小關系式:1/2>1/4>1/6>1/8>1/10>……老師接著問:“美羊羊表現得好不好?”引導學生樂于與人分享,再一次讓學生加深了對分數大小關系的理解。
二、游戲互動,寓教于樂,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新課程理念認為,小學數學教學內容應當來源于學生的現實生活,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把學生生活中喜聞樂見的原生態的數學現象和數學問題相結合,再現于課堂,利用多媒體把數學知識與小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發揮現實生活中可觸可見、真實、形象的優勢,化解抽象概念。讓學生通過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掌握書上的知識點,使抽象的概念變得通俗易懂,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利用生活情景和生活現象教學必須利用信息技術完成。
三、通過提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小學數學合作探究教學,有助于營造創新氛圍,鼓勵學生大膽進行探索,多渠道地進行交流,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如教學二年級數學《可能性》一節,我先請學生觀看電影《阿凡提的故事》的片段:阿凡提給財主家做工,發工錢時財主刁難他:如果你把這袋金幣拋向空中,落地后全都是正面朝上,那么這袋金幣就歸你所有,否則,你就得賠我一袋金幣。我提出問題:“大家說說看,阿凡提能得到這袋金幣嗎?”學生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的說阿凡提不可能贏,因為金幣太多;有的說阿凡提不一定能贏,要看運氣;有的說阿凡提一定能贏,因為阿凡提很聰明,一定能想出辦法;有的說阿凡提不能接受這個挑戰,因為比賽不公正……教師由此歸納出“不可能”、“可能”、“一定”幾種可能的結果,導出課題,并再次提出問題,設置懸念:“教師要看看通過下面的學習,你們誰能幫阿凡提出主意,贏得這袋金幣呢?”通過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生動的問題情境,在關鍵處展示課件,設疑釋疑,猶如雪中送炭,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更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認知的主體是學生。要完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結構:在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中,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要求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有效認識,學生是知識建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學習任務要學生通過主動、有目的地獲取材料完成。利用多媒體創造交互式學習環境,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選擇需要學習的內容和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有主動參與的可能。每個學生通過這種個性化的練習,各得其所,各得其樂,從而真正突出認識主體地位。
五、運用信息技術應注重實用性
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只是一種手段,是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們在利用信息技術時,應從教學內容出發,根據內容確定形式,首先考慮教學的實用性,在實用的基礎上再考慮切近生活的實際性和課件的美觀性,而不宜把課件做得太花哨,否則會喧賓奪主,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教學效果。教師與小學生之間言語的及時交流,組織探討問題的活躍氛圍等傳統教學的優勢,是任何現代化工具都不可替代的。傳統教學中,教師在黑板上板書重點內容時,正是學生審題、思考時,而且重點內容還可以始終保留。一味使用信息技術,不給學生留足思考時間,表面上看整堂課上學生積極活躍、師生配合協調,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但課后,學生腦海里多是課堂中熱鬧的場景,無法達到接受知識的要求。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結合,無疑給傳統數學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如虎添翼。教師運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對教學活動進行創造性設計,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特有功能,可以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數學概念的形成與發展,數學思維的過程和實質,展示數學思維的形成過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趙偉華.漫談小學數學教育與信息技術的課程整合[J].新課程(小學),2010(07).
[2]邸同蓮.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有機整合的思考[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