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吸收國外多元文化和推介中國傳統文化在英語學習中同等重要,現實教育的一大缺陷是厚洋薄中,顧此失彼。如何讓當代大學生清醒地意識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并能夠在交流中用英語熟練地表達,是提升古城保定文化軟實力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 英語教學 傳統文化 文化軟實力
外語教學既是語言教學,又是文化教學。目前,在跨文化交際中,屢見不鮮的“中國傳統文化失語現象”是長期以來我國外語教學過分強調英美文化的介紹和學習,而忽略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滲入造成的,是我國外語教學中的一大缺陷。
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這種交流不僅包括普通的日常交際,還包括信息與文化的雙向溝通。
一、 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中國傳統文化教學現狀
為了更好地了解保定市大學英語中傳統文化教學的具體情況,我們對駐保高校 150 名學生和 60 名教師進行了隨機問卷調查,以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導入大學英語課堂的現狀。本次測試的內容主要是比較受試者用英語表達具有中國本土文化特色的事物和用英語表達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事物的能力之間的差異,了解英語學習中學生的文化意識和對待中西文化的態度差異。總的來說,大學英語課堂過分地強調英語文化的重要性,忽視了中國文化的作用。
二、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文化的必要性
在全球化的今天,面對西方文化的強勢滲透,大學英語課程在承擔文化輸入責任的同時,必須擔當起文化輸出和文化傳承的重任。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
(一) 語言學習的自身需要。
語言的共性決定了母語既是學習外語不可缺少的基礎,又是可以利用的資源,這是外語學習中母語正遷移的作用所在。我們在學習外語時,是以母語為參照的,外語及其文化傳遞的信息必須首先經過母語文化的“過濾”,其中的各種語言的、非語言的文化因素,必須以語言學習者的母語文化為背景,通過兩種文化的比較,發現它們的共性與差異,完全脫離母語和母語文化進行英語學習是不可能的。
(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大學英語教學是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平臺,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這里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指學生在全面掌握英語和漢語語言知識及文化知識的基礎上,應具有敏感的跨文化意識和寬容對待文化差異的態度,并能夠與有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順利地進行溝通。本土文化是進行跨文化交際的前提,缺失了中國傳統文化,跨文化交際將無從談起。 只有對中國傳統文化充滿自豪和自信, 才有可能在跨文化交際中做到舉重若輕。
(三)適應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傳播中國的傳統文化。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具有豐富國家內涵的文明古國。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逐漸加強,中國與其他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越來越密切、頻繁。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發展壯大,中國的傳統文化、價值觀念受到更多外國人的關注。
二、 加強保定大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的對策建議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是樹立城市品牌與形象的關鍵,提升一個城市的文化軟實力是構建城市和諧社會的根本。保定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值得向世界宣傳并分享。
如何在對當代學生的教學中加強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在教學中,達到兩種語言間文化的完美結合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使學生在了解西方風土人情和文化習俗的同時,熟悉我國文化的方方面面,并能運用英語準確表達,是進行交流必不可少的條件。在實際中,我們應主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大力加強教師的傳統文化知識修養。
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如果教師自身的傳統文化知識修養不夠,他對學生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就有莫大的影響。英語教師跨文化交際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大學英語教學滲透中國傳統文化教學效果的好壞。學校應該定期考核教師的傳統文化知識學習,對不合格的教師給予督促提醒。這樣,教師授課素材的多樣化,會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美與博大精深,使學生體會到我國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是相當重要的。教師既要注重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敏感性,又要引導他們樹立文化交流的平等意識,杜絕“崇洋媚外“,要有深刻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注重培養他們海納百川的寬容態度,吸取異國文化的優秀之處,以期達到在日后的對外交流中從容不迫、不辱使命的效果。
(二) 將中西文化有機結合,加大中國傳統文化的宣傳力度。
當代大學生由于長期接觸西方語言文化,在人生觀尚未完全形成的時期,很容易在思想上不加過濾地接收西方的文化,而對我國長期以來的傳統文化持一種漠然或否定的態度。高校作為文化領域的制高點,理應首先加大對傳統文化宣傳的力度。教師要突破傳統模式,鼓勵學生多渠道、多途徑、全方位地獲取傳統文化信息,并接觸和比較中外文化的差異。教師可以利用英語宣傳畫、板報、演講等活動,加大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宣傳。學校還可以舉行關于中西方文化的辯論賽,學生通過查閱大量的資料,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同樣的,學校還可以在校內組織關于我國傳統文化的英語詩歌朗誦賽等。
(三)考試中加入我國傳統文化的內容,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如果在英語考試中加入一些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試題,將會對當代大學生掌握我國傳統文化知識起到很好的催化作用。一些學生為了能在考試中得到一個良好的分數,就會大量查閱我國傳統的文化知識,這樣就可以在不放松英語學習的情況下,對我國傳統文化有比較深刻的了解,更能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這無疑是一件一舉兩得的事情。
(四)在跨文化交際學的指導下提升保定城市文化軟實力。
保定市古韻悠長,勝跡遍地,擁有深厚的文化積淀,旅游英語內容非常豐富,涉及歷史、地理、法律和宗教信仰、民俗風尚及文學藝術等各個方面。在近現代革命史上,保定作為北方的政治文化重鎮,一直站在革命的前沿,具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隨著對外文化交流步伐的加快,保定將迎來大批觀光覽勝的海外游客,文化交流中的文化沖突不可避免。在文化交流中,應如何規范、準確地傳達旅游資料中的文化信息,使中外游客更好地了解保定市旅游景觀的文化底蘊,已成為保定市旅游戰略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古城保定應在跨文化交際的指導下彰顯優勢,突出特色,使文化差異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闡釋,提升保定市文化的傳播力和感染力,為我國倡導的和諧文化交流作貢獻。
基金項目:2014年度保定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課題編號:2014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