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從中職教育目標和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對中職體育教學結合學生職業特點進行探討,提出 “樹立終身體育觀念”、“中職體育教學為職業發展服務”的觀點,強調中職體育教學要做到“三結合”:課程設置與職業特點相結合、教學內容與職業特點相結合、教學手段與職業特點相結合。
關鍵詞: 中職 體育教學 職業特點
中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在這一理念指導下,中職體育不僅要培養學生強壯的身體素質,更要強調培養學生勝任專業工作所必需的體能和技能。
盡管目前中職《體育與健康》教材經過多次修改,在基礎性和選擇性等方面有了較大改進,但完全按照教材思路仍沿用傳統方法組織體育教學,面臨教學觀念和方法滯后、技能目標與社會需求脫節、職業針對性不強等諸多問題,遠遠不能適應學生職業對體能和技能的特殊需求。因此,必須深入探索符合中職職業特點的體育教學。
一、樹立終身體育觀念
終身體育的含義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指人從生命開始至生命結束中學習與參加身體鍛煉,且終身有明確的目的性,使體育成為一生生活中始終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二是在終身體育思想的指導下,以體育的體系化、整體化為目標,為人提供在不同時期、不同生活領域中參加體育活動機會的實踐過程[1]。
中職校體育教學目標除了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掌握體育知識和技能以外,更加強調學會自主的體育學習、鍛煉的方式方法,培養體育興趣和鍛煉習慣,使學生的自我鍛煉成為自己的自主活動,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使學生終生受益。因而中職學校首先要樹立終身體育觀念,認識到當前的體育教學對學生終身發展所起的作用,將終身體育理念貫徹到日常體育教學中。
二、中職體育教學為職業發展服務
要深刻理解體育教學與學生職業發展的關系:首先,體育教學倡導學生為國爭光、勤學苦練、團結拼搏、誠實守信、公平競賽、遵紀守法、文明禮貌等素養,與職業勞動者愛崗敬業、銳意進取、團結協作的職業道德是相統一的;其次,學生在體育教學活動過程中形成的力量、形體、意志、協調等能力和技能與學生的職業發展息息相關;再次,體育鍛煉可以有效預防某些職業病的發生[2]。
中職學校體育技能訓練是學生能否勝任未來職業工作的重要基礎,體育的職業針對性和實用性[3]不僅可以有效激發中職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對職業環境的適應能力,進而影響學生的就業和職業發展。
三、中職體育教學要做到三個結合
(一)課程設置與職業特點相結合
目前中職校體育教學大都采用兩段型模式,即一年基礎課加一年選修課,而在實際實施過程中由于受到師資、場地設施等方面限制,基本上都采用基礎課普修模式,給學生自主選擇的專修課程很少甚至沒有。分班沒有根據男女學生的生理特點,沒有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更是忽略了不同專業學生對體能技能的特殊要求。因此,要打破自然分班的慣例,按照學生職業體能要求將相近專業學生重新組合,從而順應學生職業發展的要求。
(二)教學內容與職業特點相結合
中職校的專業涉及理、工、農、醫、商、藝等多個領域,不同的職業方向對勞動者的體能技能要求也有所不同。如藝術專業的注重形體,醫學專業強調眼、手的協調性,工科專業的要求手的靈敏程度高,商業服務要求有更強的團隊合作精神與溝通能力等,這就要求中職校針對學生的職業特點,將一般運動能力和職業運動技能相結合,根據職業特點開設形體訓練、健身健美、球類、拓展訓練等不同職業體能課,使中職體育教學能夠達到職業所需的特殊職業技能要求。
(三)教學手段與職業特點相結合
傳統的體育教學手段單一,往往是講解—示范—練習—考核,學生將體育運動視為學業任務完成,不能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更談不上取得優異的成績或個人體能、技能、素質的綜合提升。教學手段與職業特點相結合,要求學生以更積極主動的姿態參與體育活動的互動,在表演、服務、競賽中收獲合作、成功,激發個性發展和創造能力。學校可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健身操舞團隊、籃球聯賽、乒乓俱樂部,等等,讓學生在融入、互動、享受中體驗職業體育的價值[4]。
中職體育肩負著培養職業勞動者和技能人才的重任,將中職體育教學與學生職業特點相結合,在教學活動中彰顯中職學生職業特色,是中職體育改革發展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段莉萍.基于高職院校的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培養[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06).
[2]黃華敏,易鵬.試論中職體育如何體現職業特色[J].科教文匯,2011(08).
[3]許云峰.結合專業特點探討中職體育教學[J].遼寧師專學報,2009.03.
[4]孫明利.結合中職專業特點,培養學生體育興趣[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