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數學是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的一門科學,我們在一生中無時無刻不在與數學打交道,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充滿好奇心的黃金年齡段,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將數學教學與生活相結合,從而讓數學教學生活化,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達到提高成績的目的。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 生活化 基本理念 實施策略
一、什么是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所謂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就是將小學的數學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在數學教學中將生活中的實例引入,用數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數學實例的問題。這樣讓數學更貼近生活,在無形之中讓學生學習數學,從而讓學生更了解數學的用處,體會數學的魅力。
在數學教學生活化教學中可以讓學生以自主調查的形式進行。例如:老師在前一天晚上布置作業,讓學生詢問家長最近市場的菜價或者讓學生自己深入市場詢問菜價。第二天老師在課堂上可以用學生詢問到的菜價進行題目的假設,這樣學生的積極性能夠被調動起來,加上是學生自己親自詢問的菜價,老師在講解的時候學生也能夠全心全意地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老師講課。
二、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基本理念
1.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儲備就是數學生活化學習的基礎,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只不過是讓學生把這些已經學到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加快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然而大部分老師卻是將知識和經驗分開對待,一切的數學教學只是為了分數,這樣做的后果很可能是我們所說的那種“高分低能”,這是我們不想看到的。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數學知識點教授的過程中應盡量和生活經驗相結合,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樂趣,這樣學生在生活中遇見相同的問題就會用數學的知識點進行解答,解答出來后就更有信心,就會更渴望學習數學知識,久而久之會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從而達到提高數學成績的目的。
2.讓數學融入生活,讓生活融入數學,也就是引導學生學會仔細觀察生活,尋找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思考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老師在講課過程中要積極地歸納總結生活中的各種問題,讓數學題目越來越趨向于生活化,講課的重點不再是理解知識點,而是引導學生用知識點解決問題,不會積極尋求老師的幫助,逐漸感受自主獲得新知識的愉悅感。
三、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施策略
1.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
學問起源于生活,所以教師應該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活化問題,在創設問題的時候要學會刺激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例如:在認識人民幣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詢問家長蘋果的價格,并讓學生帶5元錢,在第二天上課的時候老師可以帶一些蘋果模型或者真實的蘋果,讓學生分小組扮演購買者和賣蘋果的商販,讓他們計算手中的人民幣可以買多少蘋果,這樣既可認識人民幣又可鞏固算數方法。用這種分組表演的方式教學,讓學生真正融入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課堂氣氛更活躍,有效地讓學生認識人民幣,了解購買的過程。
2.組織生活化教學
(1)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課本和生活的聯系,多舉實例,讓學生真正了解其在生活中的運用,在講解實例的過程中要注意知識點的穿插,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淺。
(2)現代的教學不僅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更重要的是注重學生的應用能力,適應社會的需求。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急于求成,應該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工作,讓學生在數學生活化的學習中學會觀察、實踐、模擬和推斷。通過這四步可以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課下除了要求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的數學調查外,還應該設置一些生活化的練習題,這樣做的目的不僅是鞏固所學知識點,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知識點的運用,怎樣用課堂和實踐中的收獲完成習題。通過這些習題的設置可以讓學生增強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和對于題目的分析能力,充分體現出數學的學以致用。
四、數學生活化教學對于老師的要求
1.在傳統教學中,老師僅僅是通過備課就能教學,在備課的時候只是進行知識點的羅列,并不過多考慮學生情況,但是在數學生活化教學中,老師不僅要掌握大綱,對于知識進行傳授,更重要的是對于學生思想的把握。在講課的時候要搜集大量資料,對資料進行歸納總結,在總結的時候要將需要用到的知識點進行穿插,這樣不僅工作量增大,更重要的是老師要把握整體的課堂的進度和語言的生動性,如果語言過于沉悶那么將會起到反作用。
2.由于學生的生活環境和思維方式不同,一些學生適應傳統的教學,一部分學生適應數學生活化教學,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急躁,要循序漸進。對于不能適應此種教學方式的學生,老師要及時發現并對已經學習的知識點重新講解,并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學生適應此種教學方法。
3.老師要經常與家長溝通,得到家長的支持和理解。讓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對學生灌輸數學知識,這樣可以起到雙重作用。
五、在數學生活化教學中對于學生的要求
1.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僅要求老師參與,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參與,也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養成積極主動、自主學習的習慣。
2.教學中對學生的要求有所提高,在完成作業的同時需要對第二天要講解的東西進行預習,在預習的時候不是讓學生自己看課本,而是針對老師第二天要講解的知識點進行規定性預習。只有這樣才能為數學生活化教學打好基礎,讓學生在上課的時候不至于迷茫。
六、結語
小學數學生活化的道路還有很長,我們要在教學活動中不斷探索這種教學模式,一旦這種教學模式形成體系,則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了解數學的魅力,從心理上接受數學,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自主學習數學,遇到不會的問題及時提問。時間長了能夠構建自己的數學思維體系,從而在以后的數學學習中如魚得水,乘風破浪。
參考文獻:
[1]陳繼兵.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J].新課程(教研),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