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社會知識經濟的飛速發展,教育事業備受人們重視。教師是祖國未來藍圖的設計者,教師是陽光下最輝煌而光榮神圣的職業。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順應時代的潮流,緊跟課程改革的步伐,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輕松、愉悅地掌握知識,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小學信息技術老師必須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引導學生觀察現實生活身邊的事物,學會用現代信息技術認識世界、解決問題。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育思想,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創造舒適的學習環境,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關鍵詞: 新課改 小學信息技術課 教學方法
二十一世紀,信息技術在日新月異地發生變化。在信息技術大爆炸的時代,人類社會向信息社會演進,信息技術已滲透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現代信息化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正如海德格爾所說:“信息技術已成為現代人的歷史命運。”現代信息技術在改變社會、知識、教育的同時,也改變人們的心理人格和思維方式。小學信息技術新課程的要求是,讓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身邊的事物,全面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注重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鼓勵學生用科學的方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要達到這個標準,信息技術教師首先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力求使信息技術課堂適應新課程要求,更適合學生學習發展的需求,這樣才能使信息技術課堂真正“活”起來,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一、科學整合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總目標是以學生發展為本,堅持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維目標的信息素養的綜合提高和協調發展。這就要求信息技術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設計時,應當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形成積極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的態度。通過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不僅讓學生掌握獲取信息的方法與技巧,科學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而且選擇適當的工具加工、處理、傳遞信息,全面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和啟發學生積極參與,獨立思考,使學生形成終身知識學習理念。
二、合理重組教材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前進的內驅力,是永不枯竭的動力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教學中,我們充分讓現代信息技術的特點淋漓盡致地表現,選擇新穎、靈活、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從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原本單調、枯燥、抽象的學習內容變得豐富、有趣、形象,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主體,把信息技術課堂交給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的舞臺上盡情吸收知識。教師通過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為學生架設一座由“厭學”、“怕學”通向“好學”、“樂學”的飛躍橋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充分利用多媒體圖文聲形并茂的優勢,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新思路,培養學生的思維和想象能力,挖掘學生的潛力。
三、注重因材施教,實施分組教學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由于信息技術課教材的限制,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參差不齊,接受能力也有差異。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根據學生已有的信息技術知識水平和動手操作能力,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分層次備課、教學、輔導、作業布置、講評、測試。這樣可以使每一位學生通過辛勤努力,都能品嘗到信息技術課堂帶來的快樂,自主根據自己的需求、興趣學習,從而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
四、注重科學的評價,激發學生的上進心
評價是學生心靈的雨露,深深地植根于每個人的靈魂之中。評價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在課堂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不僅能檢驗學生一節課學習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能給予學生鼓勵、信心,激發學生的創新動機,發揮他們的創造力。例如在信息技術課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在學生自由創作時,教師認真欣賞每一位學生的作品,并及時、適當給出科學的評價。教師應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哪怕是一點點“閃光點”,教師也要及時給予肯定。教師的一個和藹的微笑、一個鼓勵的目光、一句幽默風趣的贊揚和入木三分的分析態度,都能提高學生創作的積極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進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信息技術學習中,最大限度地掌握教學內容,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教師要珍惜學生心靈深處的渴望,把握時機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也許教師的一句不經意的贊揚會改變學生的一生,為了學生的明天,讓我們多一分愛心,為了學生的未來,讓我們多一分耐心,通過不懈努力,在學生心靈的沃土上播撒春雨,催發顆顆希望的種子,看著它們生根、發芽、開花,最終碩果累累。
參考文獻:
[1]李藝,李冬梅.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繼承與創新[M].北京:人民出版社.
[2]貢士敏.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探索[J].素教教師,2011(8).
[3]南國農.信息技術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電化[J].教育研究,2001(8).